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调节的认知策略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从认知角度探讨惊恐障碍(PD)患者的情绪调节策略。

方法

对51例PD患者和54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评估其情绪调节策略特征,应用被动重评任务探讨PD患者的认知重评能力。

结果

(1)PD组在积极关注(4.4±1.3 vs 5.4±1.3)、积极重评(4.9±2.0 vs 6.5±2.0)和视角转换(4.8±1.8 vs 6.2±1.9)3个策略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反思自我(7.1±2.0 vs 4.5±1.8)和灾难化(6.8±2.2 vs 3.9±1.9)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认知重评任务中,愉悦度和唤醒度9点量表评分均发现了显著的图片类型×组别交互效应(P<0.05)。(3)相关分析发现CERQ中接受评分和PASS评分负相关,积极关注评分和HAMD评分负相关,积极重评评分和HAMA评分负相关(P<0.05)。

结论

PD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调节障碍,其中认知重评能力缺陷是其重要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健康管理平台筛查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变行为影响因素的新模式。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开展颈动脉超声筛查,分析1 15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病变时期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40~49岁年龄段的高危人群以轻微病变为主,70岁以上人群严重病变者显著增加(P<0.01)。轻微病变期男性51例显著高于女性21例(P<0.01),严重病变期男性3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反馈学习能力受损的具体模式。方法采用概率刺激选择任务,对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名正常人进行研究,分析两组受试者选择A以及回避B的比例,以及达到训练标准的训练组数的差异。结果精分组较正常组选择A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组:(66.13±26.31)%;精分组:(63.75±20.57)%;t=0.37,P=0.713)。精分组回避B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组(正常组:(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