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对教师责任认知方面的问题,阐释了确立教师责任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教师责任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完成教师的基本义务,即传道、授业以及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仁爱。要达到教师责任的主体自由,就必须实现教师责任由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的转化。
[关键词]教师 责任 义务 自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完成了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总体性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多元化社会的转型。这种转变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责任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正受到全社会普遍的关注。因此,对教师的责任进行反思和追问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责任的界定及确立依据
教师职业是一种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特殊职业,教师的责任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道德和职业的责任,还包括基于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同时,教师职业作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崇高职业,教师本身还负担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成为研究者的任务。高中教师的责任涵盖在以上教师责任概念之中,包括教师的职业责任、法律责任等。首先,从人的本质属性来看,教师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具有客观必然性。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集体中的一分子,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无论是谁,无论他是否承认,客观上他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在这一集体中活动,受这一集体制约,承担这一集体赋予的职责、使命。离开社会和他人,单独的个体无法生存,因此,教师也必须担负起社会赋予他的角色责任,这是由人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其次,社会的进步向教师提出了提高责任意识的要求。人类社会将最终进入“自由王国”,人类自身也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这个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进步过程中,必然要求提高责任意识。再次,教师的职业身份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责任担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犹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特别是未成年的中学生,教师对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必须承担起在知识的传授、德行的培养等方面的职责。
二、教师责任的内容
(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教师的角色身份有多少种,他首先应该是传道者。教师的崇高在于传道,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并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同时,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师德的养成及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尤为重要。中学时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定型时期,容易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品质高低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良好的环境容易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对崇高人格的尊敬和向往。教师应该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意识,并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二)教师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必须承担以下六项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教师作为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阶层,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承担着对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的学术责任。高中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既要大胆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又要勤研精思,力戒固步自封,学术封锁,更要杜绝学术腐败。
三、教师责任的实现路径
教师责任的选择具有必然和自由双重性质,因此我们不但要建立必要的外在制约机制,也应强调教师主体的内在调控机制,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师的职责。
(一)社会赋予教师的职业角色要求教师承担必要的法律义务、职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了保证教师义务的履行,我们应该建立合理的外在制约机制,完善奖惩机制,通过问责和奖励的方式对失职或渎职的教师追究责任,对尽责的教师进行肯定甚至奖励。
(二)教师责任的履行不能仅仅停留在靠外部机制制约的“他律”阶段,自律阶段是教师履行职责一个更为重要的阶段。应该将教师的职责义务上升成为教师心灵的一种需要,一种深刻的责任感,形成对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不再是异己的存在,而是为我的存在。教师对学生承担责任,不再受外部压力的左右,而是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个阶段的形成,需要教师自身素养和人格品质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教师责任的实现不但受到社会机制的制约和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责任意识的提高和内心坚定信念的树立,达到教师责任的“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最终实现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责任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田秀云,白臣.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教师 责任 义务 自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完成了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总体性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多元化社会的转型。这种转变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责任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正受到全社会普遍的关注。因此,对教师的责任进行反思和追问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责任的界定及确立依据
教师职业是一种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特殊职业,教师的责任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道德和职业的责任,还包括基于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同时,教师职业作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崇高职业,教师本身还负担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成为研究者的任务。高中教师的责任涵盖在以上教师责任概念之中,包括教师的职业责任、法律责任等。首先,从人的本质属性来看,教师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具有客观必然性。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集体中的一分子,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无论是谁,无论他是否承认,客观上他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在这一集体中活动,受这一集体制约,承担这一集体赋予的职责、使命。离开社会和他人,单独的个体无法生存,因此,教师也必须担负起社会赋予他的角色责任,这是由人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其次,社会的进步向教师提出了提高责任意识的要求。人类社会将最终进入“自由王国”,人类自身也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这个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进步过程中,必然要求提高责任意识。再次,教师的职业身份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责任担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犹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特别是未成年的中学生,教师对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必须承担起在知识的传授、德行的培养等方面的职责。
二、教师责任的内容
(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教师的角色身份有多少种,他首先应该是传道者。教师的崇高在于传道,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并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同时,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师德的养成及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尤为重要。中学时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定型时期,容易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品质高低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良好的环境容易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对崇高人格的尊敬和向往。教师应该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意识,并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二)教师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必须承担以下六项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教师作为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阶层,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承担着对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的学术责任。高中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既要大胆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又要勤研精思,力戒固步自封,学术封锁,更要杜绝学术腐败。
三、教师责任的实现路径
教师责任的选择具有必然和自由双重性质,因此我们不但要建立必要的外在制约机制,也应强调教师主体的内在调控机制,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师的职责。
(一)社会赋予教师的职业角色要求教师承担必要的法律义务、职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了保证教师义务的履行,我们应该建立合理的外在制约机制,完善奖惩机制,通过问责和奖励的方式对失职或渎职的教师追究责任,对尽责的教师进行肯定甚至奖励。
(二)教师责任的履行不能仅仅停留在靠外部机制制约的“他律”阶段,自律阶段是教师履行职责一个更为重要的阶段。应该将教师的职责义务上升成为教师心灵的一种需要,一种深刻的责任感,形成对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不再是异己的存在,而是为我的存在。教师对学生承担责任,不再受外部压力的左右,而是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个阶段的形成,需要教师自身素养和人格品质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教师责任的实现不但受到社会机制的制约和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责任意识的提高和内心坚定信念的树立,达到教师责任的“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最终实现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责任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田秀云,白臣.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