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村的“三羊齐飞”之路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羊村位于云南省漾濞县苍山西镇北部,是典型的传统农村,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地处半山区,1/3处于坝区,辖17个村民小组,居民678户,2271人,人口以汉族为主。总耕地面积2234亩,人均承包耕地面积0.98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全村拥有林地64876.8亩,大多用于种植核桃。村内务农人口约1839人,占比超过八成,常年外出务工21户。村庄无集体经济,无公共收入,无公共支出,无定期公共活动,村民生活“各自为营”,盘田种地收入低,村庄事务无人管,基础设施陈旧,环境卫生脏乱,村民纠纷频发。虽然村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但始终无法切实解决村庄发展的困境。
  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省、州、市、县扶贫力度的加大,伴着漾濞县打造“绿色漾濞”品牌的契机,白羊村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跨上了“三羊齐飞”之路。
  白羊村的契机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扶贫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要求,给白羊村这样的边穷村带来了政策、项目、资金直接扶持的契机,白羊村成为“整村推进”、“重点村”的建设对象,大规模扶贫开发的进行,成为白羊村新生的起点。
  与此同时,漾濞县紧紧围绕“森林漾濞”建设目标,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树立生态文明发展共识,开展“绿色生态企业”、“城镇增容绿肺”创建活动,全力推进“构建漾江绿色生态走廊”步伐,到“十二五”末,“一江两河”及道路景观林带绿意盎然,县城周边花木葱茏,空气清新。并积极推广“涵轩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家园模式在全县广泛铺开,努力打造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全县森林覆盖率逼近90%,漾濞正成为宜居的山水田园生态文明城镇。此外,还努力延伸绿色产业链,着眼推进“水电推动式工业化”进程,培育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吸引大批外来企业在漾濞安家落户,实现“生态立县”战略目标。
  为了抓住项目进村和“绿色漾濞”的新契机,白羊社区制订了“三羊齐飞”的发展路径,“三羊齐飞”分别是:整村推进、改善生活;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修桥修路、内外畅通。这一设想从资金来源、项目推广、产业促生、路网改造几个方面,针对白羊发展的障碍,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推动,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改变村庄现状,实现精准投入、高效产出的目标。
  整村推进 改善生活
  2012年,白羊村被列为“整村推进项目村”、“重点(温饱)村项目”,从一个”无人管”的村庄摇身一变成了州县乡各级关注的焦点村,关注点从公共基础设施、卫生医疗、环境美化到村民的衣食住行,村庄面貌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2012年,白羊村的财政扶贫奖补项目资金合计达到了100万元。据村書记汪正东讲,“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一年100万,终于能做点事了。现在有项目、有资金,俺们白羊村,终于有盼头了。”
  继奖补资金之后,在白羊村整村推进项目组组长郑明翰(漾濞县人民法院顺濞法庭庭长)的指导下,整村推进项目也陆续运转起来。就项目投入来看,全村累计筹资、整合资金597.93万元,其中省、州扶贫补助资金64.4万元,县扶贫办33.3万元,群众自筹183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317.38万元。已建设内容包括:抗震救灾安居房55间,加固222间,墙体粉刷420户,院心硬化417户,沼气池修建15口,节能灶改造209口,小水池和水窖新建137个,公厕一间,卫生厕所470间,卫生厩改造265间,玉香梨60亩。
  上述项目中,村民对抗震民房修复加固、公厕、卫生厕所的反响最好。村民陈晓荣一家三口住在两间土木房子里,房屋建于1991年,当时花了5000元。陈晓荣说:“那年建了房子好高兴啊,我们农民这一辈子能自己盖个房,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房子也盖了,我以为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没想到是越来越差,现在连儿子都做上门女婿去了。”2012年,陈晓荣被选入了 “抗震民房修复加固”项目对象,“汪书记告诉我说,我们的房子会有人来帮忙修了,还会给钱,这要是真的,我们老俩口以后就不用再害怕房子倒掉喔。”
  王志庄,51岁,一家人挤在两间老木房子里,27岁的儿子王建平因身体原因加上无婚房,成家仅一年就离婚了。妻子王翠花惆怅地说:“我儿子太可怜了。” 王志庄说:“我这个儿子自从生病以来,每月看病吃药至少要花五六百,又干不得活,我们挣的钱只够过日子,眼看着房子一天比一天旧,想修也修不起,就怕来个地震震倒。”2012年,他家拿到抗震民房加固补助6000元,给屋子翻了新瓦,加固了主墙面,老房子稳固了许多。“重点(温饱)村项目”主要涉及罗家村民小组,总投资29.43万元,受益群众23户107人,项目涉及水、电、路、房屋改造、种植业、养殖业、科技培训等11个工程。除此之外,获得单独建设资金的有罗屯、沙波登两个村民小组。2013年,沙波登小组还获得财政扶贫奖补6万元,并获补7万元修复了8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场所,2014年投入52.99万元兴建了阿克厂朝阳坡安全饮水工程,受益村民998人。罗屯、沙波登成为白羊村受扶力度最大、变化最大的两个村民小组。
  整村推进,让白羊村旧貌换新颜,激活了白羊村的发展动力。
  产业开发 增加收入
  找到适宜发展的产业,是村民的强烈愿望,也是脱贫致富的要求。从前没有基础的白羊村在发展产业的路上,也经历了曲折。核桃是漾濞原有的特色产业,近年来,依据农机部门的建议,村里提出了“种养结合,新栽枇杷、赶新羊”的设想,但在推行枇杷种植过程中,由于未进行农户意愿调查,不少农户产生了抵触心理。在核桃产业化之路上,也经历了一番曲折。   核桃种植在漾濞源远流长,核桃园随处可见。1980年,在漾濞县平坡(镇)高发村的核桃林中,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一段核桃古木,经中国科学院1985年C14同位素树龄测定,证实了早在3500多年以前,漾濞就有核桃分布。据《南诏通记》记载,有宋代段思平“获商人遗以核桃一笼”之事,可知远在1000多年前的大理一带已将泡核桃作为商品。《滇海虞衡志》记载“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捏而破之。”由此可见,早在清朝以前,漾濞江流域已培育出闻名遐迩的漾濞大泡核桃。
  漾濞县地域辽阔,雨量充沛,气候适中,土壤肥沃,保水力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9~16℃以上,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刚好适合核桃喜光、耐涝、抗旱力弱的特性。所以,漾濞家家户户都或多或少种有核桃,沟沟凹凹长满了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核桃树。与漾濞其他村庄不同的是,白羊村的核桃五成以上都不售卖,农户并不将其当做自己来钱的资本,而是看做祖辈留下的遗产、自己闲暇时的零食,行人路过自行采摘,在白羊人看来也属正常。
  村民古正良说:“你看,我家这两间屋子周围的核桃树都是我的,林地上也还有,没数过,总共至少也有几十棵吧。每年摘下一些核桃,是大人、孩子的吃食。周围路过的人需要也可以摘一点。这核桃家家有,卖也卖不到几个钱,干脆自己留着吃。”
  如何转变村民的想法,让白羊村的核桃也能像其他村庄一样变成商品,成了村里的难题。村委会副主任邓清荣带头破解了这个难题。
  邓清荣家里种了100多亩核桃,约摸1000多棵,从2010年开始,核桃树进入挂果期,也就是说邓清荣家的核桃开始挣钱了。平日的护理就是做好疾病预防,每年的投入不超过5000元。儿子定居外县,女儿已出嫁,一个人在家的邓清荣,只得在采摘期负责村委会的夜间值班,白天都得在自家林地里忙活,就这样,每年核桃销售能给他带来8万元以上的收入,她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人人羡慕的挣钱能手。
  邓清荣说:“核桃的生长期挺漫长,就算采用嫁接法,最短也需要五年,虽然种植核桃收入高、成形树护理也容易,但新种植的农户因为回收期较长,还是缺乏信心。幸好村里大部分农户家中都是成形挂果的大树了,只要摘得下来、卖得出去,就有钱挣。”在邓清荣的带动下,从2006年到2013年,白羊村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1226亩,人均种植面积0.54亩,比起往年,这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截至2013年,村庄共涌现出种植大户24户,大户种植收入共计245.5万元,其中核桃收入221.5万元,鱼腥草收入20万元,冬桃收入2万元,核桃创收占比达到90.22%,核桃种植收入最多的农户一年能获利15万元。在10个村民小组中,新建小组种植大户最多,有5户。在24户种植大户中,小田小组的王树种植种类最丰富,涵盖鱼腥草、核桃、冬桃;鱼腥草种植收入10万元,与大坟小组赵兴祥一起成为白羊村最大的鱼腥草种植户。
  修桥修路 内外畅通
  在相继改善了村莊的基础设施、有效改变了村民的经济观念后,白羊村最难的“路桥—工程”也迎来新进展。“路桥——工程”是白羊村的老大难,是村民的期盼,进村必经之地那残破的白羊桥,村里破烂多年的泥巴土路,使各种开发项目受局限,给村民的致富梦蒙上阴影。2012年,这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终于有了转机。
  2012年,县里争取到了投资700余万元的白羊公路和白羊大桥建设项目,计划当年9月份开工建设,但由于招标受挫,工期有所延迟。2013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启动,包括通村油路项目8条共计75.13公里、路网结构改造项目1个(白羊桥改造),总投资5885万元。新白羊大桥于2014年开始施工,预计2015年8月通车。届时,白羊村可经由罗屯小组,过双白大桥,直达乡镇、县城。白羊村终于与外界畅通了。
  有了宽阔的公路和大桥,村民进出方便了,村里的农作物运输也便捷了。“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老话,在白羊村成为真实写照,它是通向脱贫的拉力,是通向发展的渠道,是通向富裕的钥匙。
  通过扶贫项目的帮助,白羊村破解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从而为村庄交通的改善创造了条件。在产业扶贫中,成功地为村庄开发了核桃、鱼腥草等农业产业,提高了村民的务农收入,同时也为无资源依托的边穷农村脱贫致富作出了有益探索。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华县华州镇西罗行政村位于县城东1公里,人口386人,如今的西罗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路平、灯明、村整洁,这些都是连续三年来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开展的结果,西罗村已成为华县村
据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4年,中央累计安排1191亿多元资金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加大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也被纳入国务院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抽查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将进行严厉惩处,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由注重投入向注重绩效的根本性转变。  然而,一些地方存在危房改造资金被基层干部非法侵占的情况,使党和国家的
国网山东电力公司烟台市牟平区供电公司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员工认为抓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部分班组对工器具的管
在盲校创业的历程中,有那么一批老教师,他们平凡而又默默地耕耘着,正是因为他们的无悔付出,才使盲校走过了最初的艰苦岁月,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而如今,这些教师都老了
山西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省份。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占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全省119个县中,贫困县就有58个,占近一半,其中有36个县是国定贫困县。按照2014年扶贫
1977年3月27日,两架747大型喷汽飞机在加那利群岛的特纳夫机场跑道上高速相撞,导致两架飞机上多达583名的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其中,荷航客机上的257人全部遇难,泛美班机上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如何保持住稳定的效益增长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新问题.电信运营企业在整个的经济大环境下也要面对同样的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四川省屏山县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县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基础扶贫、产业脱贫、造血奔康”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取向,突出精准扶贫要义,实施整村推进和转移脱贫、产业脱贫、技能脱贫、保障脱贫“一体四翼”,纵深推进“十大扶贫行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6.8万人减少到3.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5058元增加到20
最近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参与式学习———在行动中改革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体系》(Vernooy等,2008;罗尼.魏努力等,2008),是在中国农业
摘要:努力建设好特色校园文化,它能激起青少年学生的激情,唤起全体学生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更好地陶冶全体学生的情操,启迪心灵。城固三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崇尚科学、追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