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技术初探

来源 :防护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y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黄河流经陕西段的绥德、佳县两地土石山地的陡坡上通过树种选择、垒石坑整地、不同坡度坡面造林模式的设置,进行了植被生态景观的重建,经水保径流量和植物树种等因子的调查,基本达到保持水土、为沿黄观光路增绿添景,带动当地旅游事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黄河西岸土石山区  坡面生态空间 综合治理技术
  ABSTRACT: in the Yellow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Shaanxi section of the Suide County, Jia County soil and stone mountain steep slope through the tree species selection, the base stone pit preparation, the different gradient slope surface afforestation pattern establishme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runoff and plant species,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water and soil, adding green and scenery along the Yellow River sightseeing road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 was achieved. Key words: West Bank of Yellow River, soil-rock mountain area, slope ecological spac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alongloess-stone Mountain area, slope ecological spac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echnical research, demonstration
  黄河流经陕西省榆林市389.69公里,北起府谷墙头镇,南至清涧县双河庙乡,以西岸线垂直纵深15公里计,总土地面积7486.2 km?。该区域大多基岩裸露,山高坡陡,造林绿化难度大,造林成本高[1],造林成活保存率低,植被恢复困难。探索和推广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技术,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造林成效,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自然地理概况
  1.1气候条件
  陕西榆林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好,年湿润指数为0.45。历年年平均降水量358.1mm,大多数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905mm,年平均气温为8.8℃,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极端最低气温为-32.7℃,≥10℃的积温3217.6℃,年总辐射量145.3 kcal /cm2,年日照时数2666.6h,无霜期155d。
  1.2地质地貌
  该区域山体裸露、土壤瘠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林木覆盖率18.5%。坡面黄土、砂石裸露、砂岩、砂砾、风化石在同一个断面出现。坡度大都在30°以上,有些地方坡度达45°以上。坡面表层10cm左右砂石长年风化,质地松软,易被侵蚀,侵蚀强度中等,易发生水土流失,但表土层下方砂石坚硬,不易破碎和打穿,坡面人工治理措施难度相当大。
  1.3植被特征
  该区域是沿黄土石山区,境内干旱少雨、地广人稀、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植被稀疏,乔木树种有柳树、榆树、桑树、枣树等,多分布在沟底阴坡,灌木草本有零星的小叶锦鸡儿、冰草、臭蒿、早熟禾、狗尾草、针茅、长芒草等,坡面植被总体看如干旱草原,植被盖度低,生态环境脆弱。
  2 造林树种与造林模式选择
  2.1抗逆树种选择
  以常绿针叶树种和抗旱易成活且能产生景观效应为原则,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侧柏、臭椿、刺槐、枣树、火炬等;灌木有紫穗槐、柠条、沙棘、荆条、黄刺玫等;草本地被有沙打旺、草木犀、黑麦草、狗牙根、胡枝子等耐旱植物。
  2.2造林优化模式配置
  根据该区域的造林实践经验,可供选择的造林模式有以下8种[2]:
  (1)油松(侧柏)+火炬行状混交;
  (2)油松(侧柏)+枣树针阔块状混交;
  (3)油松(侧柏)+紫穗槐、黄刺玫、沙棘乔灌点状混交;
  (4)侧柏+油松行间或块状混交;
  (5)侧柏或油松純林;
  (6)沟间、沟底旱柳、杨树、刺槐混交林;
  (7)生态经济林:有条件的台地栽植花椒、红枣等经济林。
  3抗旱造林综合技术
  3.1优质壮苗
  本项目所选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优先采用当地繁育的优质油松、侧柏、紫穗槐等苗木,火炬可进行调运,苗木质量要达到国家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Ⅰ级苗木标准,且“两证一签”手续齐全。所栽针叶树苗木全部使用容器大苗,苗木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冠幅完整,无多头现象,苗龄4~5年生,轮层4层以上。主选苗木规格苗高150cm以上,冠幅完整,无病虫害[3]。
  3.2根系保护处理
  起苗前对3~4d对苗圃地进行灌水,起苗时保证主要根系完整;运输时油松、侧柏的容器苗要保证容器袋完整,并用篷布遮盖,防止风吹日晒;运到栽植地后立即进行栽植。做到随挖、随处理根系、随栽植,当天栽植不完的立即假植。对火炬等裸根苗栽植前使用拌有GGR6+1‰高锰酸钾+6‰磷酸二氢钾的泥浆处理苗木根系,促进苗木生根[4]。   3.3抗旱整地
  整地是提高抗旱造林的有效技术,以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最大限度地改善造林立地条件。土石山区坡陡砂多土少,立地困难,可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方式进行整地,但主要整地方法是垒石整地,即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将裸露的石块用钢钎翘起或就地移开或割开分块,在移开的空地位置一面靠坡,其它三面再用石头砌起垒一个石坑,砌石高度因地形而定,石坑大小规格80cm×80cm×50cm为宜,石坑最好呈“品”字形错开排列在山坡上,然后客土上山向坑内填土,将坡地上挖出的表土与客土要求混合回填,再进行栽植。遇到大量石质坡地可通过电钻或钢钎打坑的办法打坑再填土栽植。
  在时间上可进行提前整地。提前整地在干旱缺水地区能有效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截留和贮蓄降水,增加土壤有机质,便于安排造林生产活动。整地时间要求在先一年雨季前或提前2~3个月进行。
  3.4栽植技术及要点
  植苗造林工艺流程为:预整地→垒坑→换土→蘸泥浆(灌根)→植苗→适度深栽→覆土→灌水→覆膜。
  对于容器苗栽植时,先在整好的坑底回填熟土,然后划破营养袋底部,并保持苗木根团不散,将容器苗栽于坑中,回填土达容器袋上方2~3cm时再浇水,待水充分渗透下沉后,再回填土踩实,留20~30cm深的坑,然后用地膜覆盖,地膜规格以坑大小为依据,略大于坑面。
  3.5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技术是抗旱造林的一项有效技术,具有节水抗旱、增温保湿,抑制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等特性,对造林成活率及幼苗生长有良好的效果。项目拟全面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将农用地膜制成40~80cm的方块状(或购买成品),沿任一边的中点向中心开缝,中心打孔,树木栽植后,绕树干展开铺平同,使中心孔沿与树皮留有1~2cm间隙,把缝对齐后用土覆压,地膜四周垒土(石)压实,形成四周高、树根部低的“漏斗”型树盘[2]。
  3.6幼林抚育与管护
  幼林抚育主要是补植、培修树盘、除草、修枝除萌、病虫害防治、浇水等工作,视情况每年各开展1~2次,幼林管护主要是做好防火、防人、防畜、防鼠(兔)等毁林现象的预防及处置工作。
  3.7雨季造林
  雨季造林技术,是榆林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成熟技术,特别是针叶树的容器苗造林取得了成功,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缓苗期短、成本低等优点。榆林市雨季多集中在8~10月,此时雨水充足,土壤墒情好,气温高,适宜雨季造林。一般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雨季造林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在连阴天,或透雨后,空气、土壤湿度大时造林,严格遵循“三不栽”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陡坡上雨季垒坑栽植造林要注意防滑,做好安全施工。
  4不同坡面实施的造林技术[5]
  4.1坡面小于30度,采用乔灌草结合进行坡面植绿。
  4.2 坡面在30度到45度之间,采用灌木和草本地被结合进行坡面植绿。
  4.3 坡面在45度到60度之间的陡坡,采用草本喷播方式地被植绿。
  液力喷播植草是将草灌种、肥料、土壤改良剂、土壤固着剂、种籽粘结剂、保湿剂、纤维覆盖材料等与水通过机械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用高压离心泵和高压喷枪喷射到边坡表面,附着于地表之上,与土壤粒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再通过一定的养护,短时问内快速建植草坪的边坡绿化方法。喷播植草用种量一般是每m2黑麦草16g、狗牙根12g、胡枝子6g、多花木兰4g、紫穗槐6g、紫花苜蓿8g。
  5 综合治理的效果
  经过3a的综合治理,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了物种、植被盖度、径流量等生态因子的调查,物种由原来的1~2种增加到5~6,植被总盖度、种群空间上的平均高度明显增加,坡面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和夹带的泥沙量明显降低,水土保持作用明显。
  6 结论
  榆林黄河西岸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技术主要是以有效拦截降水和减少坡面原始植被破坏为中心的垒石坑造林,必须从提高石坑中土壤含水量、防止苗木失水等解决影响水的各种因素入手,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通过垒石坑整地、选用良种壮苗、截干深栽、推广应用新技术、不同坡面不同治理等综合技术的应用,才能有效地遏制这一地区不良的客观条件对造林成效的影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该区域也是沿黄生态经济旅游觀光带,因此在树种配置下必须考虑水土保持兼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宝峰.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困难立地生态防护林恢复营建综合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3(4):44-47
  [2]赵红茹,程铁锁.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困难地造林技术初探[J].防护林科技,2014(2):93-94
  [3]康华,艾晓琴,闫学昌等.陕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营造林抗旱综合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6第3期.
  [4]李战刚,姚巍,刘菁.黄土高原沟壑区营造林设计思路与技术模式[J]陕西林业科技,2020年4月48卷第2期.
  [5]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林业和草原建设规划方案(2020~2025)[M].榆林:http://news.cyol.com/yuanchuang/2019~12/24/content_18295493.htm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不断纵深发展,“双创”热潮方兴未艾,国内企业组织管理和营商环境正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带来失败的发生。失败会给企业家自身心理特质、认知方式、自我评价带来极大的考验,企业家如何应对失败带来的各种影响正愈发受到各方的重视。CEO过度自信这种认知特质会影响其利用失败经验开展失败学习,以及自我效能感知。失败后必将会带来的各种成本问题,失败的财务成本、心理成本以及社会成本,会对过度自信CEO自我效能恢复的程度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CEO过度自信、失败学习、失败成本(包括财务成
摘 要 以胡桃楸的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和培养方式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分析了污染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结果表明:紫外线直射15 min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及褐化率均最低,分别为15.82%和22.93%;暗培养时间长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以15 d左右为佳。  关键词 胡桃楸;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中图分类号:S7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
期刊
摘 要 为确定辽西地区侧柏容器苗无纺布容器最佳规格,采用4种规格的无纺布容器开展了侧柏播种育苗试验,对侧柏苗高、地径、高径比、单株平均生物量、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7 cm×16 cm、10 cm×16 cm 2种规格的容器培育的苗木质量更好、养分积累也较高,结合成本,建议在当地侧柏容器育苗实际中选择7 cm×16 cm规格的无纺布容器。  关键词 无纺布容器;侧柏;育苗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为了进一步分析干旱地区蒙古栎混交林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效果,在辽西沙区选择营建5 a的蒙古栎+大扁杏混交林进行了调查,以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作为指标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混交林营建5 a后其林间植被的盖度(100%)、种类多样性(19种)均大于对照处理;林间的地表径流量、地表流失量均为0,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辽西地区的蒙古栎+大扁杏的混交林对提高地表植被盖度、恢复植被
期刊
摘 要 通过在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区和对照区建立临时标准地,调查树下黄斑星天牛死亡成虫数、刻槽数、3龄以下活幼虫数、3龄以上活幼虫数、羽化孔数等,进行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药+树冠喷药”有机结合的防治措施可使树下黄斑星天牛死亡成虫率达到52.1%,刻槽减退率达到89.1%,3龄以下幼虫减退率达到94.3%,且防治效果不受限于天牛重度、中度、轻度发生区。  关键词 黄斑星天牛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三北地区不同类型沙棘叶片参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北地区3个典型区域,杂交沙棘叶片多条形,钝尖,叶柄较长,而中国沙棘叶片呈披针形;叶面积以杂雄沙棘最大,引进大果沙棘次之,杂雌沙棘较小,各乡土沙棘最小;叶产量随雌雄株、区域不同变化很大,“杂雄优1号”叶产量较“杂雌优54号”高出3.6倍,同一品种“杂雄优1号”叶产量,辽宁朝阳比甘肃庆阳能高出2.4倍。在三北地区,杂雄沙棘叶面积大,叶
期刊
摘 要 马尾松是我国的针叶树种之一,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它具有分布广泛,资源利用价值大的优点。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马尾松也发展成为了松香制作和造纸等工业发展的必要原料。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马尾松,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生长起来的马尾松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地形和气候这些自然因素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改变的。要想提高马尾松的品质就需要从施肥、浇水和捉虫等人工干预
期刊
摘 要:辽河平原区的防护林担负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水源涵养等关键作用,但在过去多年里因干旱、严寒、人畜破坏和森林病虫害等原因发生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林木密度减小、长势衰弱、防护功能下降等退化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指导地方预防和修复退化防护林提出建议。  关键词:防护林;预防;修复  Abstract: In Liaohe plain, shelter forest pla
期刊
[摘要]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是目前新疆伊犁地区主要的林业蛀干类害虫之一。本文对光肩星天牛的生活史、危害现状及防治技术做了描述,对指导本地区光肩星天牛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 蛀干害虫 危害现状 防治技术  光肩星天牛是目前本地危险性蛀干害虫之一,严重威胁伊犁林业生态安全。该虫蛀食树木的韧皮部及木质部,树木一旦表现出凋萎枯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