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外渗患者应用银离子水凝胶敷料的临床效果

来源 :福建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g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外渗是指患者在经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透过静脉管腔进入血管外的周围组织,引起外渗局部炎症反应,严重者出现周围组织坏死甚至截肢等[1].静脉外渗多发生于输液、推注药物过程中,临床上常见外渗药物有20%甘露醇、脂肪乳、碘造影剂以及50%葡萄糖等[2].近几年,湿性疗法在创面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英国动物学家Winter发现湿性环境更有利于伤口愈合,他认为在湿性环境下伤口愈合速度将加快1倍[3].
其他文献
胆囊炎、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关系,胆囊炎、胆石症在闽北山区的发生率较高.手术是胆道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术后疼痛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疼痛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可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过快甚至心律不齐.若为冠心病患者,疼痛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急性心梗.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和二尖瓣收缩期前向移动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脏病[1].改良扩大室间隔心肌切除(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在扩大室间隔肌切除的基础上,同时松解二尖瓣乳头肌与室间隔的融合区,减断二尖瓣乳头肌与室间隔的异常连接,可有效解除HOCM患者的左室流出道狭窄,改善二尖瓣反流,减轻症状[2-3].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的一种,其病因比较复杂,病程时间长,需要接受终生治疗.糖尿病患者在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中存在一定特殊性:1)通常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患者胃肠运动障碍,常规肠道准备方案无法满足结肠镜检查时的清洁度;2)糖尿病患者口服泻药时发生腹胀、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的风险性升高,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肠道准备期间的依从性,导致肠道准备不充分;3)在肠道准备过程中,由于禁食时间长、饮食限制及服用大量泻药,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头晕、乏力、出冷汗以及晕厥等低血糖症状.
目的针刺吕氏对穴下关-合谷治疗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的临床观察。方法将120例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穴组、合谷组、下关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每次30 min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VAS疼痛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Fricton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与合谷组相比,其余各组治疗后VAS评分和Fricton指数均明显下降(P<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发生率约为1%~2%,主要以心功能不全为临床特征,其4年存活率不足50%,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慢性心衰好发于老年人群,病情复杂,迁延不愈,多数老年人由于疾病认知度不足,自我效能低下,长期治疗极易降低其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
目的分析脑卒中伴谵妄的诊疗思路及组方规律。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中的相关内容,提取用药信息。采用在SPSS25.0中描述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及运用Python计算机语言进行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处方101首,药物种类199味,文献62篇。麝香应用频次最高(44次);牛黄-麝香、冰片-麝香、人参-防风-甘草为核心药对;气虚、外风、内火、热痰、内风、风痰、血虚、阳虚为主要病因;辛凉开窍、化痰息风、祛风解表、回阳固脱、祛风通络、化痰开窍为常用治法。结论运用数据挖掘
妇科检查作为女性的常规体检项目被广泛的普及,但该项目具有特殊性、侵袭性、隐私性等特点,所以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1],体检者由于不了解妇科检查的流程,极易引起心理紧张、不安等现象[2],严重时会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而焦虑是指人体遇到环境中的潜在性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紧张、恐惧的一种应激性反应[3].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影响体检者的体验,增加检前心理负担,降低护理服务质量.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是一种胎儿肺部的错构瘤样畸形疾病,主要表现为肺组织多囊样增生以及终末细小支气管的异常发育,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先天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CAM的年发病率为1/35000~1/10000,占先天性肺气道畸形的25%~30%[1].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病理机制为机体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直接阻碍心脏循环系统正常运转,诱导机体产生肺淤血、腔静脉淤血现象,增加心脏压力、损害心肌组织,也影响心室的泵血功能[1],与身体机能减退、器官功能退化有关.发病时呈乏力、呼吸困难及体液潴留等临床表现,疾病持续发展则危及生命,因此治疗此病需以改善心功能、减缓心肌重构及降低死亡率为目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但治疗时受个体差异性影响,部分群体依从性较差;因此,早期如何护理、成为相关领域所关注焦点.本文通过收集我院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穴位贴敷配合多
目的观察隔药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大鼠扭体反应、血清β-内啡肽(β-EP)、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应机制以及与直接灸关元的效应差异。方法3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关元组、直接灸关元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建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关元组采用艾炷隔药灸“关元”穴,直接灸关元组采用艾炷直接灸“关元”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 d。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