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着婚纱楼的开业传单,我和老伴到影楼探听究竟:是不是有老年夫妇来拍婚纱照?离影楼还有几步路,我俩就听到了里面叽叽喳喳的说笑声。来到门口,我俩看见影楼大厅里面人头攒动,门外不断有人往里进,前来照婚纱照的居然大多数是老年夫妇。他们大大方方地当着大家的面化妆,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像模像样地摆姿势……我畏缩不前的心理此刻荡然无存,和老伴商量后决定:这婚纱照,非照不可!
过了一星期,终于轮到我和老伴了。我俩再次来到影楼,化妆、拍照,足足拍了10多个不同姿势。
半个月后,照片出来了,我一看,这是我和老伴吗?脸上的“沟沟坎坎”哪儿去了?我不得不赞叹化妆师那双灵巧的手,让我俩穿越了时代,照片上的人不就是20世纪60年代的我们吗?可是我觉得又有些不像,怎么就找不出那时我俩脸上的那种憔悴、疲惫、落魄呢?这难道是化妆师和照相师给我俩设计的晚年生活?我和老伴结婚时,根本没有拍婚纱照的念头,连几寸大的黑白照片也没有照过,那时结婚证不要求用合影照片,我们顺理成章地省下了这笔开支。
婚纱照把我拉回了1963年3月8日,那是我和老伴结婚的日子。我俩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他大我6岁。我倆没有恋爱的经历,相互了解很少,在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进入了这个陌生的家。结婚那天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栋破旧的房子,后来我才知道这栋破旧的房子有一半是当给别人的,房间内空空荡荡的,只见到众多的陌生亲友,还有从未谋面的婆婆。她是个农村妇女,年龄和我外婆差不多。当时的我虽然懵懂,但还是意识到我和她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今后为了生活必须努力拼搏。
休完几天婚假,我们就各奔东西,一年以后,4个孩子相继降生。当时我俩的工资加在一起只有50余元,上有老下有小,经常是入不敷出,开支不足只能靠借钱来支撑。尽管自己砍柴、种菜,一分钱掰做两半花,但是面对七口之家的重担和家里庞大的人情圈,我俩心中焦急,免不了经常争吵。4个孩子在家庭大战的“硝烟”中渐渐长大成人。
1996年,老伴退休,第二年便到外地去发挥余热,有了双份的工资收入。我接管了这个家,唯一的心愿就是趁此机会还清债务。于是一家人省吃俭用,3年后,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如今,我家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孩子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和老伴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补拍一张婚纱照,成了我俩共同的心愿。
我把婚纱照挂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每次看着婚纱照,就会对老伴感叹:“茫茫人海中我们能够牵手,几十年的狂风暴雨吹不散,这就是缘分,我们要珍惜。”这张婚纱照是我俩金婚的见证,是我俩走向夫妻和谐的航标。每当走近婚纱照一步,我就好像和老伴的心贴近了一步,幸福和浪漫感油然而生,找回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婚姻感悟和快乐。
过了一星期,终于轮到我和老伴了。我俩再次来到影楼,化妆、拍照,足足拍了10多个不同姿势。
半个月后,照片出来了,我一看,这是我和老伴吗?脸上的“沟沟坎坎”哪儿去了?我不得不赞叹化妆师那双灵巧的手,让我俩穿越了时代,照片上的人不就是20世纪60年代的我们吗?可是我觉得又有些不像,怎么就找不出那时我俩脸上的那种憔悴、疲惫、落魄呢?这难道是化妆师和照相师给我俩设计的晚年生活?我和老伴结婚时,根本没有拍婚纱照的念头,连几寸大的黑白照片也没有照过,那时结婚证不要求用合影照片,我们顺理成章地省下了这笔开支。
婚纱照把我拉回了1963年3月8日,那是我和老伴结婚的日子。我俩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他大我6岁。我倆没有恋爱的经历,相互了解很少,在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进入了这个陌生的家。结婚那天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栋破旧的房子,后来我才知道这栋破旧的房子有一半是当给别人的,房间内空空荡荡的,只见到众多的陌生亲友,还有从未谋面的婆婆。她是个农村妇女,年龄和我外婆差不多。当时的我虽然懵懂,但还是意识到我和她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今后为了生活必须努力拼搏。
休完几天婚假,我们就各奔东西,一年以后,4个孩子相继降生。当时我俩的工资加在一起只有50余元,上有老下有小,经常是入不敷出,开支不足只能靠借钱来支撑。尽管自己砍柴、种菜,一分钱掰做两半花,但是面对七口之家的重担和家里庞大的人情圈,我俩心中焦急,免不了经常争吵。4个孩子在家庭大战的“硝烟”中渐渐长大成人。
1996年,老伴退休,第二年便到外地去发挥余热,有了双份的工资收入。我接管了这个家,唯一的心愿就是趁此机会还清债务。于是一家人省吃俭用,3年后,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如今,我家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孩子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和老伴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补拍一张婚纱照,成了我俩共同的心愿。
我把婚纱照挂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每次看着婚纱照,就会对老伴感叹:“茫茫人海中我们能够牵手,几十年的狂风暴雨吹不散,这就是缘分,我们要珍惜。”这张婚纱照是我俩金婚的见证,是我俩走向夫妻和谐的航标。每当走近婚纱照一步,我就好像和老伴的心贴近了一步,幸福和浪漫感油然而生,找回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婚姻感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