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及皮损内MicroRNA-31和MicroRNA-1266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常性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异常为特点,在全球发病率为2%~3%[1].MicroRNA(miRN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可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细胞因子反应,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3].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31及miR-1266在固有免疫、炎症性皮肤病及恶性肿瘤发生等各种生物学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4-5].然而,miR-31及miR-1266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miR-31及miR-1266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1及miR-1266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旨在为寻常性银屑病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报告1例色素性痒疹.患者男,27岁.肩背部反复红斑伴瘙痒6年,加重1个月.皮肤科检查:颈部、肩背部及上肢伸侧近端可见对称分布的片状红色斑丘疹,表面光滑无鳞屑,部分融合成网状,
患者女,48岁.rn主诉:足部拇趾腹侧褐色斑疹20年,迅速增大2年rn现病史:患者右大拇趾腹起疹20余年.逐渐长大,近2年增长迅速,且颜色变黑,故于2016年9月来我科就诊.rn既往史、个
目的:进一步了解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入院的104例NS患者(NS组)及42例已行脑脊液(CSF)检查阴性的血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