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环境下实施新型会计信息系统,使其性能不断优化和持续提升,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和完善的外部环境,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条件。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条件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其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同时彼此间相辅相成,系统化的完成整个经济业务过程。同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处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位置,并与其他管理子系统相互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从而更好得为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因而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与外部其它子系统及其他单位之间的信息集成,将成为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条件。具体来讲,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涉及到以下内容:一是会计数据采集的集成。在网络时代,企业重组、兼并加剧,逐渐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而企业集团对集成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涵盖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集成,总部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的信息集成。财务管理的集成化必须依赖于有效的数据采集。会计信息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其数据来源于业务部门以及外部系统的数据。基于网络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网络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相联结,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二是会计数据处理的集成。基于社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新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企业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协同一致、尽量同步,通过相应的“事务处理触发机制”,从而使企业财务会计真正实现“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预测”,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集成化。三是财务管理的集成。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观,只要在线,就可以由以往的物理距离变为“鼠标”距离。由此,财务软件可以瞬间完成网上报表、网上报税、网上结算、网上审计、实时监控、移动办公等功能,财务管理的功能呈几何之势放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四是智能的集成。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理解为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实现。所以,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或“傻瓜型”系统,更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急需建立的是一个兼备计算、预测、决策功能的“智能型会计专家系统”。在以上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含义中,如何实现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财务业务的协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企业内部协同、供应链协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等等。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地分支机构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在发生供、产、销、控制、预测等业务活动过程中,在每一个结点上,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这时,财务人员必须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的技术进行网络化操作实现整个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全面集成,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财会人员知识结构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离不开财会人员这一关键角色,许多财会人员应最先体验到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深刻革命,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着诸多挑战。而从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会计以外的如经济、法律、企业组织与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不足,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未来社会所渴求的财会人员将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的复合型的人才。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一是必修“边缘知识”课。在网络时代一些新技术、新观念将贯穿于新的商品交易和商品结算过程中。这些新的交易方式将不可避免使现代财会人员的知识库面临严重冲击。能否熟练地掌握这些财会专业所必修的“边缘知识”,将成为衡量一名财会人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二是学好计算机知识。网络时代,最重要的工具无疑是以一计算机技术为平台,包括通讯技术的网络。同时,财会人员还应该对所搜集的各类专业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为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决策提供及时的重要的信息支持。三是学好外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据国际上有关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信息量中,有93%是以英文为基础发布的。另一方面全球网上交易即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财会人员很可能因此被赋予了除算账、管账等传统职能之外的许多“边缘职能”,如参与商品交易前期的商业谈判,重要合同条款的审定,网上支付款项的监控与确认。四是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熟悉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学习有关税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个人素质很可能会因此而出现新的更大的飞跃。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和完善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系统,它的实施离不开相关完善的政策和法规的规范与保障,有必要明确以下几点:(1)电子会计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在法律上无纸化的电子会计数据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是新型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函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实务看,有关法规对企业要求将计算机记录的原始数据都要打印到纸张上并由责任人签字,可作为审计和其他法定需要的证据。联合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由其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并于1996年12月由联合国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明确指出电子数据可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但必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和传递过程是可靠的;有关责任人(包括交易业务的对方)己以某种加密数字签字确认;执行数据专人管理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等,类似这样的法律的制定是推进我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必需条件。(2)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问题。网络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依靠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方法确保凭证有效性和明确经济责任的手段不复存在,从而使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受到置疑,具体表现为:第一,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由于网络会计中用户和终端分布在各处,给识别和验证造成困难。在网络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会计数据,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确认手段也不再存在,信息的真实性好像没有了法律保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庞大和信息交换速度的提高,数据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因此,机密信息无形中向外开放,而且在通信网中易被窃取、篡改。尤其是国际线路上传递的数据,途径几个国家,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很难保证。第二,财务机密是否被泄漏。公司的财务数据属企业最大商业机密,如被竞争对手获取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保证网上财务数据传递过程的安全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容忽视的问题。(3)相关人员责任的划定。按照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业务的需求,设定各相关人员的操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并通過为每个用户进行系统功能的授权来落实其责任与权限,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各岗位之间并形成一定的内部牵制制度,以此作为保障。并且在会计监管部门设立法律监督机构,强化对人员的法律责任的监督,既为减少法律纠纷,也为司法部门提供依据。通过准则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和修订,使相关人员遵循专业标准进行工作的结果能更好地反映事实,较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 考 文 献
[1]刘华姣.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新构架[J].财政监督.2007
[2]习红怡.浅谈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及对策[J].冶金财会.2008(6)
[3]孔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0)
[4]邹红霞.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企业导报.2009(2)
[5]朱海英.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4)
[6]汤锋.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探析[J].中国市场.2010(45)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条件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其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同时彼此间相辅相成,系统化的完成整个经济业务过程。同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处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位置,并与其他管理子系统相互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从而更好得为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因而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与外部其它子系统及其他单位之间的信息集成,将成为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条件。具体来讲,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涉及到以下内容:一是会计数据采集的集成。在网络时代,企业重组、兼并加剧,逐渐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而企业集团对集成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涵盖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集成,总部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的信息集成。财务管理的集成化必须依赖于有效的数据采集。会计信息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其数据来源于业务部门以及外部系统的数据。基于网络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网络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相联结,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二是会计数据处理的集成。基于社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新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企业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协同一致、尽量同步,通过相应的“事务处理触发机制”,从而使企业财务会计真正实现“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预测”,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集成化。三是财务管理的集成。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观,只要在线,就可以由以往的物理距离变为“鼠标”距离。由此,财务软件可以瞬间完成网上报表、网上报税、网上结算、网上审计、实时监控、移动办公等功能,财务管理的功能呈几何之势放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四是智能的集成。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理解为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实现。所以,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或“傻瓜型”系统,更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急需建立的是一个兼备计算、预测、决策功能的“智能型会计专家系统”。在以上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含义中,如何实现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财务业务的协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企业内部协同、供应链协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等等。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地分支机构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在发生供、产、销、控制、预测等业务活动过程中,在每一个结点上,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这时,财务人员必须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的技术进行网络化操作实现整个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全面集成,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财会人员知识结构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离不开财会人员这一关键角色,许多财会人员应最先体验到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深刻革命,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着诸多挑战。而从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会计以外的如经济、法律、企业组织与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不足,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未来社会所渴求的财会人员将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的复合型的人才。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一是必修“边缘知识”课。在网络时代一些新技术、新观念将贯穿于新的商品交易和商品结算过程中。这些新的交易方式将不可避免使现代财会人员的知识库面临严重冲击。能否熟练地掌握这些财会专业所必修的“边缘知识”,将成为衡量一名财会人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二是学好计算机知识。网络时代,最重要的工具无疑是以一计算机技术为平台,包括通讯技术的网络。同时,财会人员还应该对所搜集的各类专业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为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决策提供及时的重要的信息支持。三是学好外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据国际上有关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信息量中,有93%是以英文为基础发布的。另一方面全球网上交易即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财会人员很可能因此被赋予了除算账、管账等传统职能之外的许多“边缘职能”,如参与商品交易前期的商业谈判,重要合同条款的审定,网上支付款项的监控与确认。四是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熟悉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学习有关税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个人素质很可能会因此而出现新的更大的飞跃。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和完善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系统,它的实施离不开相关完善的政策和法规的规范与保障,有必要明确以下几点:(1)电子会计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在法律上无纸化的电子会计数据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是新型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函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实务看,有关法规对企业要求将计算机记录的原始数据都要打印到纸张上并由责任人签字,可作为审计和其他法定需要的证据。联合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由其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并于1996年12月由联合国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明确指出电子数据可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但必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和传递过程是可靠的;有关责任人(包括交易业务的对方)己以某种加密数字签字确认;执行数据专人管理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等,类似这样的法律的制定是推进我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必需条件。(2)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问题。网络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依靠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方法确保凭证有效性和明确经济责任的手段不复存在,从而使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受到置疑,具体表现为:第一,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由于网络会计中用户和终端分布在各处,给识别和验证造成困难。在网络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会计数据,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确认手段也不再存在,信息的真实性好像没有了法律保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庞大和信息交换速度的提高,数据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因此,机密信息无形中向外开放,而且在通信网中易被窃取、篡改。尤其是国际线路上传递的数据,途径几个国家,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很难保证。第二,财务机密是否被泄漏。公司的财务数据属企业最大商业机密,如被竞争对手获取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保证网上财务数据传递过程的安全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容忽视的问题。(3)相关人员责任的划定。按照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业务的需求,设定各相关人员的操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并通過为每个用户进行系统功能的授权来落实其责任与权限,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各岗位之间并形成一定的内部牵制制度,以此作为保障。并且在会计监管部门设立法律监督机构,强化对人员的法律责任的监督,既为减少法律纠纷,也为司法部门提供依据。通过准则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和修订,使相关人员遵循专业标准进行工作的结果能更好地反映事实,较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 考 文 献
[1]刘华姣.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新构架[J].财政监督.2007
[2]习红怡.浅谈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及对策[J].冶金财会.2008(6)
[3]孔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0)
[4]邹红霞.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企业导报.2009(2)
[5]朱海英.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4)
[6]汤锋.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探析[J].中国市场.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