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76680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其中探究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有探究的意识,即化学的质疑意识。这恰恰是我们学生所缺失的。
  一、什么是质疑能力
  1、什么是“疑”,什么是“质疑”
  一般意义上的?“疑”往往同疑惑、疑难、疑团、疑问等相提并论,也就是说:心里不明白,难于判断或处理的,有怀疑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化学原理的不理解,对化学变化过程的不理解就存有“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当?“质与疑”在一起时,就是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任何发明创造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的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纵观化学发展史,每一个阶段的进展几乎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从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
  1、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教育和人才是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持续创新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有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从基础教育着手,从娃娃抓起。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关键是学而善思,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质疑,提出为什么?只有认真思考和钻研的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产生。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摒弃了学生作为一种单纯性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社会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这是最重要的培养创新人才之需,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之需。
  2、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课堂教学理念,全面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主动参与、乐与探究、交流与合作”,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体验科学家的发明过程,也就是给学生创造一种“在做中学、在尝使中学、在体验中学”等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第一批实施者,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改变学生机械的模仿习惯、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兴趣形成统一,是课改的必由之路。
  3、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为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和各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大胆质疑和思考,使学生养成勤思善辩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为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和各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大胆质疑和思考,使学生养成勤思善辩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深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将来用不着教”。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力,把握学习的规律、拓展学习视野、主动涉猎、激发学习的潜能是有促进作用和发展前景的。
  4、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有利于教师智慧的开发利用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始终是教育改革的热点,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教师不能仅是一个管理者、传授者、主导者和仲裁者,而要成为学生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充分挖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设计和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使教育教学告别?功利时代,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形成一种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形成一种宽松又有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形成一种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健康身体、求知欲、自信、自主、合作、一定思辩能力等。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學设计能力,把教师的聪明才智运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
  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想问、会问、敢问”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的指导和延伸,从高一起始年级进行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几次考查成绩来看,学生成绩提高较快;从化学拓展选修来看,化学拓展人数大大超过其他学科。这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其他文献
创建真实而有趣的课堂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现实目标。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和推广,为广大教师创建真实的课堂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平台。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这个平台,切实做好以下两点,就一定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第一,精心采集网络资源,凸显真实生活,创新教学  当你静心坐在计算机前,只要打开一扇窗,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便会立即呈现在你眼前。一段段精美的文字,一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英语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社会进步和形势变化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已不能适应。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导向,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互动。本文着重从课前、课中、课后互动三方面,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教学互动。  【关键词】教学“互动” 倡导“互动” 师生“互动”  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计划,就
【摘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能力  郭沫若说:“兴趣
【摘要】把舞台留给学生,注重导入,利用电教媒体,注意激励是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导演 导语 多媒体 激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把认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学习的对象。那么,如何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知识是无穷尽的,任何教育手段都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才能使她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改進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可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要想学好英语就要会读英语文章,能够理解英语文章的意思,在考试中选对正确的答案。虽然英语教师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其实,在平时的教学当中经常感觉到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文章的大意,普遍认为文章看不懂。如果在稍后的讲解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分析大多学生就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可学生们自己独立完成的话,结果就不那么好了。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不会阅读英语文章以及
【摘要】定向运动具有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以及竞技性特点,完全符合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初中体育课中应用效果俱佳。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应注重将定向运动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基本体能。本文主要将定向运动理念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之中,首先对定向运动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初中体育定向运动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如何将定向运动融入至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