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学生通过作文的创作也可以实现感情的流露和思想的升华。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将情感教育应用到作文教学中,使得学生丰富内心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作文;作文教学
  写作是学生的情感流露过程,并且是表现自我、丰富内心的重要形式。在新课标的推行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必要的情感教育,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作文、创作作文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
  1 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因素
  不难发现,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对写作文望而生畏。他们往往在写作的过程中感觉无话可说,或者无法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从而写出的文章或无真情实感,或不知所云。甚至很多学生的写作内容千人一面。比如针对“好人好事”的主题作文,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描述帮助老人过马路、捡到背包教给警察等情节。针对这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由于写作的本质是一种语言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之前以作文题为核心进行口头上的相互讨论和沟通,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情感的交流和交换,从而激发自己或吸收他人的情感因素,进而将这种情感带入自己的文章之中。并且这样的作文自然会拥有情感因素在其中。
  2 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育
  作文的创作过程是客观事物在学生记忆和意识中的客观反馈。所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作文中能否正确反馈客观事物,以及作文所表达出怎样的中心思想。所以在作文创作之前,教师应当充分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并结合具体题目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
  一般来说,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生活的实践或多媒体的演示来实现。举例而言,在笔者以“亲情”为话题指导学生作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公益广告《妈妈的等待》和《父亲之打包篇》让学生观看。一时间,学生被这两则广告深深打动,进而想起了自己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激发了对亲情的强烈情感。在随后的作文创作时,每个学生都在文章中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获得了显著的积极效果。
  3 深入生活获得丰富情感
  一切的学科都是源自生活,也终将回归生活。作文也是如此。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是作文的庞大素材库,也是积累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源泉。由于小学生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情感世界大多是自己的心理表象。而这种表象在小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当促进他们的表象活动发展,使其能够对客观世界和周围生活稳步获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表象有很高的稳定度与鲜明度,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对其进行情感的激发,让他们通过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获得对生活的情感,从而写出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的作文。另外,教师应当认识到这种积累和体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让学生深入生活获得情感、并对其进行情感教育需要充分的耐心,让学生在点滴的情感积累之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是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的提升过程。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站在人的角度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将其转化成文字进行表达。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并以此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浅谈小学作文情感教学的审美效应[J].学周刊,2012(04).
  [2]彭清峰.谈小学作文的情感、兴趣和思考下的人本化回归[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9).
  [3]李欣.注重情感教育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讨[J].课外語文:教研版,2013(11).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光明山镇佟岭小学 辽宁省庄河市 116400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学习 合作交流 学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