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眼压控制半年后视盘参数及环视盘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三维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眼眼压控制半年后视盘参数及环视盘神经纤维层(CP-RNFL)、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改变。

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APACG的26例患者30只眼(APACG组)以及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30名3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受检眼均行三维(3D)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APACG组患眼在经药物及虹膜周边切除或小梁切除手术控制眼压半年后进行3D-OCT检查。采用3D扫描模式或环扫模式对受检眼视盘进行扫描,同时对其黄斑区进行范围6 mm×6 mm的扫描。应用系统自带软件分析计算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比(C/D)面积比、C/D水平直径比、C/D垂直直径比等视盘参数以及CP-RNFL平均厚度及鼻侧、上方、颞侧、下方各象限的CP-RNFL厚度值。同时计算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区(距黄斑≤1 mm)视网膜厚度,黄斑内环(距黄斑>1 mm但≤3 mm)鼻侧、上方、颞侧、下方各象限视网膜厚度,黄斑外环(距黄斑>3 mm但≤6 mm)鼻侧、上方、颞侧、下方各象限视网膜厚度,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体积。

结果

APACG组患眼视盘面积、视杯面积、C/D面积比、C/D水平直径比、C/D垂直直径比较对照组受检眼增大(t=3.22、4.12、3.90、3.00、3.23),盘沿面积(t=-2.63)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G组患眼CP-RNFL平均厚度(t=-6.68),上方(t=-5.90)、颞侧(t=-11.64)、下方(t=-5.06)CP-RNFL厚度,黄斑中心区(t=-2.50)视网膜厚度,黄斑内环各象限(t=-4.91、-4.88、-2.83、-3.59)视网膜厚度,黄斑外环鼻侧(t=-2.13)、上方(t=-2.49)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t=-2.65)较对照组受检眼降低,黄斑区体积减小(t=-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眼之间鼻侧CP-RNFL厚度(t=-0.1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t=-0.59)及黄斑外环颞侧(t=-0.67)、下方(t=-1.02)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正常健康眼比较,APACG患眼在眼压控制后半年视盘面积、视杯面积、C/D面积比、C/D水平直径比、C/D垂直直径比增大,盘沿面积减小;除鼻侧CP-RNFL厚度外,其余象限CP-RNFL厚度均降低;黄斑区除黄斑中心凹及黄斑外环颞侧、下方视网膜厚度外,其余区域视网膜厚度均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PDR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90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5~13 d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47只眼作为药物注射联合手术治疗组(联合药物治疗组);未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43只眼作为单纯手术治疗组。联合药物治疗组患眼中,Ⅴ期纤维型PDR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ICNV的11例患者12只眼纳入研究。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检查BCVA,OCT测量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患眼治疗前BCVA为25~77个字母,平均
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眼轴长、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薄、患眼有萎缩斑或漆裂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这些因素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或缺氧导致外层视网膜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提示PM-CNV病灶类型、位置和活动性。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可见活动期PM-CNV表现为紧临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强反射区域伴极少量视网膜下积液;瘢痕期表现为病灶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眼环视盘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的RP患者25例42只眼(RP组)以及与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42名84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受检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42只眼中,能完成视盘3D模式扫描37只眼,因软件系统无法识别视盘参数仅能完成环扫模式5只眼。应用系统自带软件分析计算视盘周围
巨噬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极化的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损伤修复、血管生成等病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其极化方式,巨噬细胞分为经典活化型(M1型)和选择性活化型(M2型)。M1型抑制新生血管形成,M2型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因此,调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生长主要取决于M1型/M2型的比例。在视网膜老化和损伤的微环境下,巨噬细胞极化成促血管纤维生成的M2型,产生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Usher综合征(USH)是一种以耳聋和视网膜色素变性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听力和前庭功能受累情况,可分为USH1、USH2、USH3等3种临床亚型。该病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认识其基因突变,将有利于对该群体进行正确的产前检查、诊断以及早期干预甚至基因治疗。目前已发现USH1致病基因USH1B、USH1C、USH1D基因CDH23、USH1F基因PCDH15、USH1G基因SANS、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