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粮食问题的重新认识

来源 :农业经济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导致1985年粮食衰退问题的症结 目前普遍认为1985年粮食减产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自然灾害影响;二是因调整产业结构,粮地面积减少;三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粗放经营,投入减少导致单产下降等。 我们的分析不能停留在罗列现象上,真正解决问题还需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我认为,1985年粮食生产衰退,是慢性病的急性触发。取消农产品统派购,放手让农民调整产业结
其他文献
【正】 综合就是创造 四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已日益成为主导的趋势。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综合科学的产生,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横向科学的出现,
【正】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稳定和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和进一步提高之后,农村经济往何处去?在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的传统经济逐步向
【正】 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波兰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四十多年来,农产品价格随着各自国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也
【正】 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在于实现粮食商品化。如何达此目标?纵然路有千条,但始于足下的共同起点是,正视糕价跌入“谷底”的现实及其背景,探求粮价走出“谷底
【正】 最近,我们对栾城县农村产业结构一年来变化的动向,做了调查研究。 栾城位于河北石家庄地区,是华北平原以小麦高产闻名的县。根据我们对华北其他地区(山西盆地及河南中
【正】 在《劳动力流动初探—沙洲县泗港乡引进劳动力调查的启迪》一文中指出:乡镇工业发达的地区引进外地劳动力的利弊和对外引劳动力如何掌握适量和管理,这是当前商品生产
【正】 一、经营方式变革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温州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以其彻底性而独树一帜。它在农业领域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迅速、普遍地将家庭经营推广到农村第二、
【正】 一.“苏南模式”概括及特征 所谓“苏南模式”,我们认为可大体作如下概括: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乡村工业为支柱,地区性合作经济为主体的多形式、多门类、多层次互相交错
【正】 一 近几年,原上海经济区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整个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且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新鲜经验。研究探讨这个地区农业发展的进程
【正】 县足城乡经济的结合部,综合职能很强。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步进行,县这一层次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愈加重要。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搞好县级综合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