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独特的江南元素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5fc1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对于我是生活的状态,获得一本好书,耐下心来读,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夏日炎暑,人心处于浮躁之中,近日收到杨荻的散文集《青痕》,有朋友的书相伴,定心静性,觉得文字生清风,可以避开燠热。
  在当今的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日常生活的紧张,压得人们几乎透不过气来,个人的价值被摧毁,内心的冲突,产生出怀疑的状态。杨荻不愿作为被物质操纵的奴隶,极力摆脱焦虑。人们生活在不安的状态中,要寻找解救自己的方法,躲开在人群中的孤独,在野山野水中行走,恢复人的尊严和个体的价值。
  杨荻选择色彩鲜明的青,做散文集的名字。瓦西里·康定斯基指出:“色彩是最能直接对心灵产生影响的手段。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键,眼睛是打键的铜锤,心灵则是那架具有许多琴键的钢琴。艺术家是手,他通过这根根琴键把心灵带进颤动里。”青为中国五色说中首位,地位和名声盛大显著,它是解密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说文解字》中的青,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纵览古今,青色代表各种风光景物,而且具有神秘的色彩。青色,不同于黑白两种本色,与其他的色彩相比较,鲜明突出,青的明净,古朴雅致,步入极端。杨荻的青耐人寻味,当它与痕相遇,赋予另一番意义,是指在行走大山大野中留下的踪迹。大自然的清新,洗去尘世的污染,使作家的文字受到滋养,变得鲜活起来。
  杨荻在《汤溪笔记》中写道:“入夜的小村十分地空寂,仿佛所有的村民都已经逃离,变成了一座荒村。在村子绕上一圈,看不见一个人影,但是惊起满村的狺狺狗吠,有数十只,叫嚣在村子的每个角落,遥相呼应,带着疑问、质询,或者恫吓。有的凶狠地逼近,狗嘴呜呜作响,似乎在发抒夙世的仇恨,但内心胆怯的它们都被竹竿击退,在白天,它们是如此温驯友善,可能,夜晚把我变成了陌生人,有时候我确乎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陌生人,错把异乡作故乡。”这是作家独特的感受,杨荻面对夜晚的乡村大地,没有过多的惊喜,他的笔下,不是卖弄的伪抒情,却响起一片狗叫声。这叫声将夜拉往深处,带给作家的深刻思考。
  背井离乡是背叛和离开家乡给人带来的痛苦烙印在人的心灵上。今天这个井被切断水脉,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不愿生活在安静的地方,更想融入大都市,把生命寄托在胶囊的水泥楼中。在稠密的人群里,为了生存奔跑,而不想待在大地的深处,闻着泥土的气息。家族的源头变成遥远的故事,故土的文化,被外来的文化吞咽。
  杨荻是诗人,文字渗出江南的诗意,却不是虚情假意的煽情,其文的辨识度,具有个人风格。他描寫大自然,充分体现汉语之美,传统的色彩和阴柔的画面。他在寻找自己的文化符号,表达独特的江南元素。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变迁中,青山秀水的江南,已经和中国大多数地域一样,不论是地理环境,还是物质和精神,人与人的感情,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有的甚至消失不见,只有档案和史料上记载。
  当杨荻站在兰溪梅江镇旁的高粱地,高粱秆弯着沉甸甸的籽实,呈褐红色,已经趋向成熟,这时人的心情受到感染:“皖南诗人高月明早年的那首《枫》,我还记得,就是这样的意境吧!在泥屋旁,还遗留着被毁的蜜溪旧寺的地基、六根屹立的方形石柱和石砌的檐沟,菜地后还有一溜山墙的基础,以及一眼水井。废址往往启人幽思,这就是孟浩然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千古感喟。”建筑涂抹历史的锈痕,历史不是可凭空想象文学作品,建筑是真实的,它经受漫长时间的考验。从这一点来说,写这座古老的城市,从文献档案记载的史料、图片,以及现存的建筑物,寻找的是真实,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当散文脱离真实,精神养分的供给掐断,它就变成为了空壳,或是时间流动中漂浮的泡沫,被卷入冲跑掉,不留一点痕迹。
  有的散文得了软骨病,缺少精神的支撑,导致文字的骨软化症。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极度空虚的发些感慨。散文自然天成,如同山谷中流淌的溪水,遵循山势的走向,或跌宕,或平缓,或急转,或绕行。清澈的水来源于山间的泉水,经过无数条的涓涓细流,汇集在一起。它没有人为的规划,按照人的意愿行走。所以溪水是散文学习的课本,真实、朴素、清澈,是最高的境界。
  杨荻在江南大地上漫游,其实是心灵的漫游,沉湎于自然、人性、哲学、历史等形而上的命题。面对当代技术化的生存境遇,公共统治下现实中的焦虑,发出思索和追问:“夏日的午后,我站在岸边,看青碧的湖水在岸边蠕动,映着蓝幽幽的峰影,白亮的云朵从山后出来悠闲地踱步,我揣想着那个似乎已经子虚乌有的草堂、曾有的烟火和人声,以及那一个个无名山坳,心思变得旷远和惆怅,我知道,在内心深处,也有那样一道峡谷,偏僻,清冷,甚至连月光也无法企及。”杨荻内心的强烈冲突,撕扯自己的情感,他要打开那道狭窄的峡谷,让阳光倾泻进来。
  古人讲究一字千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万分的艰难。象形的汉字,不仅有结构的美,凝聚一个人精神的表现。每一个字,不是轻易落纸上的,作家之所以为自己的散文集取名《青痕》,深藏丰富的意义。
  杨荻的写作不是流水账般的记录,对生活的细微观察,行走中不断变的场景,经历的一个个故事,呈现出不同的情状,触动自己的心灵,这些是书斋中无法发现的。
  高维生,著名散文家,出版散文集、诗集三十余种,主编“大散文”“独立文丛”等书系,现居山东滨州。
其他文献
法国当代著名诗人伊夫·博纳富瓦出版于2001年的诗集《弯曲的船板》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引进出版。该诗集收录诗人在世纪之交创作的《夏雨》《遙远的嗓音》《在词语的圈套中》《出生时的旧居》《弯曲的船板》《依旧失明》《扔石头》等七个子集,译者秦三澍认为这些作品是博纳富瓦中晚期风格的呈现。秦三澍在附录于书前的译者序《测听童年:希望的矢量》中详细地阐释了博纳富瓦风格的转变:“他从超现实主义风格中抽离得越来
中國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伊朗莫瑞甘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朗读者”系列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版权签约仪式暨《慈悲》波斯语版新书首发式日前在德黑兰举行。作为第32届德黑兰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组成部分,《慈悲》波斯语版图书的发行为伊朗读者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打开新的窗口。《慈悲》是中国作家路内创作的中篇小说,书中描写“小人物”们面对人生苦难表现出的亦刚亦柔的智慧。该书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后引起广泛关注。莫
世宾在《当代诗歌的生成背景及其超越和担当》中言道:“对于诗歌美学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诗歌中去除因我们人性和文化中的弱点所造成的黑暗,使人生和社会呈现出一种指向光明的趋势。它要求诗人必须超越一个普通人自我的需求、欲望和利益的自我诉说,它要求诗人在更高远的层面上代表人类的精神向现实发言,向他置身其中的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发言。”由此,我们可以见出他对诗歌精神和诗人品格把握得精微独到,同时在叙述上既富
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在上个世纪末的经验性写作被洞开以后,更加朝着“各得其所”的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種“各得其所”的写作,对于其背后的诗人乃是一种“冒犯”,因为它将诗人自我那种私人特性特别强的“力量”通过文学形式进行了呈现,尽管呈现的澄明度高下不一。在当下,经验性的诗歌写作已经占据了诗歌写作的制高点,然而其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就写作者而言,最突出的就是如何将已经建立的那个经验自我转化为阅读
张欣日前推出长篇小说新作《千万与春住》,该作品首发于《花城》杂志2019年第2期,《长篇小说选刊》于2019年第3期转载,花城出版社于今年6月推出单行本。作者以其一贯典雅简净之笔塑造了南国广州两个家庭,尤其着墨于两位女性,在命运纠缠中波澜起伏的往事与当下,人物性格塑造之丰满独特、命运经历之奇巧难测、日常细节描写之真实贴肉,成为张欣近年最重要的转变之作,一经出版即引发文坛各路评论家的关注。《千万与春
内容摘要: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电子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伴随着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语文水平却在普遍下降,学生作为网络上的庞大群体,其语文水平也呈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也对其他专业的学习带来了影响。语文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这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新时代背景下
严歌苓日前携《芳华》《扶桑》《妈阁是座城》等作品现身海口,在海南凤凰新华出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解放路书城举办读者见面会,分享她关于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2017年底,一部由馮小刚导演,主要在海南拍摄的电影《芳华》凭借情怀和口碑,在全国掀起了观影热潮,原著小说作者和编剧严歌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见面会现场,严歌苓与读者朋友们进行了交流互动。严歌苓说,读者对她来说就是一面镜子,通过读者的反馈她才能更加深
读过蒋蓝的诸多作品,《在椰子坠落的过程中》却让我有了另一种心动。这是生活中的一次普通旅行,从内地坐飞机去海南,现代化的交通把他快速的送往异地。蓝色的大海,清爽的海风,促使他走进椰林,不过是观光旅游,陌生的地域和他者文化,让他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行走中,偶然遭遇椰子从树上坠落,瞬间的过程,作家发现速度内藏的哲学问题。  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说道:“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如化工肖物,着手
2016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作品评选日前在沪揭晓,《小飞鱼蓝笛》《绘夜人·子夜》《婚途漫漫》《蜀锦人家》等11部作品摘得优秀奖,《合欢牡丹》《因为风就在那里》《农门医女》等9部作品获佳作奖。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陈村点评说,不少网络小说作者的写作技艺与叙事手法现在愈发圆熟老练,推理严密,故事完成度较高,但有些作品在虚实平衡、超越俗套上仍有待提高。以佳作奖小说《有风自南》为例,这篇网文突破了男女情爱题材
十余年没有出版新长篇,池莉这次一出手就是近40万字。池莉这部名为《大树小虫》的长篇力作,2019年5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大树小虫》故事的現实背景设定于2015年的武汉,通过俞家和钟家两个家族的联姻,引出两个家族三代人近百年的跌宕命运与现世纠葛。可以想象,如此浩瀚的题材,传统写作中十几个章节恐怕都很难涵盖。然而翻开目录,发现40万字的作品只有两章,分别为“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