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60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那么怎样诱导呢?他认为一是要提问,二是要指点。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让他们在课堂大胆地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思、所悟、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愉悦。所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艺术。
  下面我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各位交流。
  一、问题的范围要合适,表述要清晰
  提问时应选择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回答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教师提问的问题范围太大或对问题的表述太空泛,便会使学生不知所云,出现胡乱猜测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比如在教《端午日》一课时,有的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湘西的人们是怎样赛龙舟的?”这个问题的范围太大,包括赛前的准备、比赛的过程、赛后对获胜者的奖励等。学生很难回答。我建议可以把它分解成几个具体的小问题就好回答得多了。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提出的问题能抓住本质,有的放矢。
  二、难度要适度
  这个适度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因为,问题过易,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产生厌倦与轻视的心理;题目太难又会使学生无法回答,这样既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故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也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巧选角度,直题曲问
  为人贵直,为文贵曲。语文课堂教学也不宜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就课堂提问而言,要善于转弯抹角、旁敲侧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教《愚公移山》时,就“愚公年且九十”中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开始稍感疑惑,仔细阅读之后顿悟。“且”为“将近”之意,原来愚公还不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直题须曲问,曲题也可直问。如《孔乙己》一文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看似矛盾,这是一个较“曲”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暗示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与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的消息。)为什么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了他必死无疑。)最后得出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的罪恶。可见,通过直问,也可以理清是非,晓畅易懂。
  直题曲问,要独辟蹊径,以曲求伸,忌故弄玄虚、晦涩难懂。曲题直问,要平中见奇、简洁明了,不宜袋底抖尽、一览无余。
  四、化大为小,化难为易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较少,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故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几个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一位老师在上《滥竽充数》一课时,他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给了一定的提示——从谁干什么这方面思考。但即使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们还是有些不知所措,举手发言的很少。我想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小问题: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2,他们分别在干什么?3,同学们能把这些人和他们所干的事连起来说成一两句话吗?通过上面三个问题学生就可以较自然的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五、提问要适量
  一节好的语文课只提三两个问题是不够的,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较系统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有的老师讲起课来口若悬河,自己也很投入,但只顾自己讲,很少用提问去引导学生;有的则不停地问,满堂问。学生被动地应付,往往出现学生“怕问、乱答”的现象,产生负效应。所以,讲解和提问要注意互相搭配,这就像人们吃菜,再好的菜吃得多了也感到不好吃。今天吃这几样,明天吃那几样才能既好吃又营养。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写作艺术,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问则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控制课堂的节奏。提问的量要合适。需问则问,能不问则不问,提问的频率分配要合理。一般来说,教学的中段、结尾时提问的频率较高。中段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理解文意的;结尾阶段的提问有助于思維的深化或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总之,提问能使课堂有张有弛,有动有静,学生就不会出现疲劳和厌倦。
  六、要善于引导,点拨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一般不会全对,往往会出现偏差。教师对这种有偏差的回答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并分析学生出现偏差的原因,作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完善自己的回答。这就是因势利导的艺术。它的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要凭借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自然出现的“势”。“利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向着更正确更合适的方向思考。学生的“势”就是他(她)对老师所提问题的个人理解,没有这个“势”,教师的“导”就失去了凭借,就无法对症下药。学生的正确回答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教学内容向纵深拓展,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错误的回答也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理解的“势”,同样也可以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使教学任务能顺利地完成。
其他文献
海军军旅生涯练就了钱祝昶坚忍不拔的毅力、果敢机智的作风、宽广坦荡的胸怀。带着“优秀边陲儿女”等多种荣誉、奖项,他转业回到了家乡江苏盐城,在财税部门当起了国家公务员,幸
水的问题现在正成为人类继石油之后新的社会危机。地球表面有2/3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由此人
介绍钢丝圈的生产工艺,常用结构、讨论轮胎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钢丝圈几何形状可能发生的变化及轮胎及汽车性能的影响。异型钢丝制作的钢丝圈具有重量轻、可减小滚动阻力、所占
结合黄石中窑泵站技术改造工程实例,分析了改造前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技术改造的总原则,在抽排量计算、主水泵选型、电气及自控设备更新、构筑物改造等方面,详细提出了可行性技术
经过20余年的潜心研究,东北特钢集团成功地自主开发出一系列油气田用不锈录井钢丝和油井铠装电缆用不锈钢丝。不锈录井钢丝的牌号为D659和D600,钢丝直径1.8~2.3mm、单根钢丝长4500
【摘要】藏族唐卡绘画是在藏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下产生的艺术瑰宝,不单单是一种艺术载体还是一种宗教文化,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藏族艺术的古老文化。现以现在装饰艺术的基本原则和唐卡绘画结合,从装饰性色彩、装饰性图案、装饰性构图出发探讨唐卡绘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藏族唐卡绘画 装饰性 色彩 图案 构图  一、藏族唐卡绘画的装饰性艺术特色研究意义  藏族有着独特的地理、政治和宗教,其代表艺
本文对《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编制的程序,所涉及到的方面,需进行的分析研究工作,以及需要协调工作的部门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同时对《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是"数字水调"的第一期工程.黄河下游已有10多座涵闸监控系统和总调中心建成和投入使用,使黄河水量调度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要全部完成下游94座涵闸的建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 ce of PCBN tool in the finish turning GCr15 bearing steel with different hardness between 30~64 HRC. The natu
期刊
水田灌区利用苗期节水、优化灌溉、泡田节水、最佳停水晒田、浅灌蓄雨、结实期水管理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因地制宜地采取非工程措施的节水,往往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