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郎地质公园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剑河八郎地质公园为例,对其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研究,通过运用SWOT法对剑河八郎水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研究区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和保护程度还处于原生态,水资源的利用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第一,政府对于其不重视;第二,研究区局部交通落后;第三,其价值未体现出来;第四,未利用好八郎地质公园的独特优势。因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研究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公园;SWOT;水资源
  一、引言
  八郎地质公园作为剑河县中心位置的重要旅游区,古生物群资源及自然资源丰富,根据往年各学者研究成果分析,大部分都集中在关于古生物群资源方面的研究,有关该地区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并未涉及较多。基于水资源与旅游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五河为水源供给的八郎国家地质公园,水资源不可谓不充足。但是随着旅游开发强度的增加,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整体环境质量正在下降。所以,现阶段加大对八郎地质公园水资源的开发研究,对于保护当地环境,实现区域经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区概况
  实习地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省怀化地区,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实习地为剑河县(原台江县)革东镇八郎村后山。研究区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为贵州省内著名的城镇和旅游地。
  三、研究方法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韦里克提出的,经常被用于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是一种分析经济活动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近几年来,此方法也在旅游业出现,它能够对研究区各方面进行直观、简洁地分析,从而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SWOT分析指优势S(strength)、劣势W(we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分析。
  (一)优势。第一,区位优势。八郎村位于剑河县西面,是革东镇的一个行政村,为剑河县新城区所在地,山地环绕,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中心地理优势决定其发展的潜在开发优势。另外,五河流域面积“广、宽”的特点更为巴郎水资源的开发提供直接优势。可以说,八郎地质公园水资源的开发是必然趋势。第二,旅游资源优势。剑河县森林覆盖率达68%,县内自然、民俗及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景观类型多样。据显示,境内生长着各类植物近3000余种,各种动物800余种,有大小河、溪334条。研究区内中外著名的八郎地质公园,更是八郎水文资源开发的外部优势,另外由于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因此其水资源和地质公园相辅相成。
  (二)劣势。第一,交通不便,意识不强。交通不发达直接导致了八郎村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难度,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不强,因此阻碍了水资源的开发。第二,地区落后,人文素质差。研究区与沿海地区相比,生产条件落后,海拔高,地区偏远,旅游开发难度大。加上人们整体素质低,比如很多景区人们向河里乱扔乱倒,产生了大量的白色垃圾,清澈的湖水变成了“污水池”,对河流破坏严重,景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第三,政府关注度小,宣传力度不够。近年来,八郎地质公园因其古生物化石群被人们所知晓,但是水文资源的开发尚且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政府有着很大的责任,对内政策和对外宣传仍处于初始阶段。
  (三)机遇。2015-2016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于八郎地质公园水资源的开发,是机遇,更是挑战,长远战略来说更是起到了决策性的作用。
  (四)威胁。第一,气候变化。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下,全球气候发生了空前变化。虽然科学早已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变化,但采取实质性的行动还是近20年的事情。全球资源的整体性和全球气流的流动性,工业废气、废渣乱排乱放,致使全球水资源受到极大污染。气候变化下水资源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强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面临的风险,以此速度,八郎地质公园水资源令人堪忧。第二,水土流失。由于人们乱砍乱伐,绿化面积大量减少,山地防洪大大降低,导致河流水土流失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水质降低逐年上升,比如,我国黄河以水少沙多、含沙量高而著称,其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天然径流量为534.8亿m3。因此,水土流失对八郎地质公园水资源的开发造成了直接性的威胁。
  四、研究区水资源发展对策
  (一)广做宣传,做好相关工作。良好的开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鉴于八郎地质公园的特殊性,其水资源丰富,工程量巨大、复杂的特点,应进行地形的详细勘察和大量的宣传,比如贴标语,这样一方面能够稳固民心,另一方面能够使工程得到顺利进行,避免二次修复和民事上的麻烦。
  (二)创建旅游项目,围湖造坝。在开发过程中,在保证安全性上,应加大人力、物力建设,对五河建立相关旅游项目和围湖造坝,这样,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农业灌溉,做到两全其美。
  (三)加强管理机制,增加绿地面积。八郎地址公园一带的地质由于人类活动如修路、开垦等因素影响下,其河堤出现了塌陷现象,人类的乱砍乱伐很多地方出现了植被稀少化、水土的流失,这将直接影响到地区降水、径流和土壤湿度的变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此应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对游客进行管理,在生态建设上应扩大绿化面积,比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等相关措施。
  (四)结合现代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体系,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借助八郎地质公园的条件两者进行更好的融合,人们欣赏古生物化石之后再享受五河的熏陶,这既让人们享受到了精神物质也让人们感受了景观文化。总之,实行水资源适应性管理,采取各种适应对策增强社会经济系统应对化的适应能力是缓解区域系统脆弱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八郎地质公园未来发展趋向乐观,但目前的情势仍有许多还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后期的利用方面,政策的实施,人们的个人素质等等。这些方面的改善有助于八郎水资源的更好利用,也能更好的为当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八郎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站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管理。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的监测更依赖于高新技术,比如3S的应用。
  针对八郎地质公园水资源问题,鉴于其开发阶段的原因,未来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政府与民间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第二,大力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建立专家咨询站;第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水质监测;第四,高举生态战略,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通讯作者:吴显春)
  基金项目:凯里学院学生课题“八郎地质公园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x1536)。
  参考文献:
  [1] 杨凯迪,赵元龙,杨兴莲.黔东南凯里生物群研究现状综述[J].贵州地质,2012,29(34):34-35.
  [2] 加央旦培,杨改河.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2):225-226.
  [3] 李昌彦,王慧敏,王圣等.水资源适应对策影响分析与模拟[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3):144-145.
其他文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基层组织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充分了解家庭道德的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家庭道德建设,必将对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家庭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與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已有丰厚的文化根基,而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就是科学的现代的先进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两者实现进一步发展的不可扭转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最早由毛泽东同志提出
过春节,最热闹的莫过于两个,一是爆竹声铺天盖地,一是短信波天马行空,据说大年三十那天,光杭州市就发了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ost lively than two, one is overwhelm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的思绪……苦夏的终结风吹落了叶,吹走了高二燥热的苦夏。叶落归根,我看到了生命的轮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与之相伴的网络版权侵权事件时有发生。网络版权问题是司法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探讨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责任、救济途径、免责事由等问题,以期能够对解决网络版权侵权问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网络版权侵权法律责任  网络版权侵权主体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实施侵权行为,依法应当承担侵权法律责任
李娟,籍贯四川遂宁,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苏市车排子镇),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主要作品有《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第7.2项的内容为:“承包人依据合同发出的通知,以书面形式由项目经理签字后送交工程师,工程师在回执上签署姓名和收到时间后生效.”但是在实际
期刊
人才队伍建设在高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响高层次人才队伍稳定的因素,提出了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