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亿个公民”值得追捧吗?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da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计生委、国家统计局最新测算的数据,到2005年1月6日,我国内地总人口将达到13亿。1月6日零点后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第一个婴儿将成为我国第13亿个公民。国内众多的媒体对即将诞生的中国“第十三亿个公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搞得北京妇产医院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忙着为即将前来采访的各大媒体准备矿泉水等。(《法制日报》2005年1月5日)
  媒体对于中国“第十三亿个公民”即将诞生一事的高度关注,使得老百姓们也跟着兴奋起来,仿佛中国人口突破了十三亿大关是件天大的喜事,大家都盼望着这一刻早点到来一样。
  “第十三亿个公民”的诞生真值得被如此追捧吗?
  首先,“第十三亿个公民”这一概念本身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中国人口的数量是以人口普查的数据作为基数,再根据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推算出来的,这一数字本身带有模糊性,而“第十三亿个”则是具体得不能再具体,可见“第十三亿个公民”不过是个象征性提法罢了。至于有人竟然将这“第十三亿个公民”的诞生时间、地点也确定得清清楚楚,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一個不可能准确预测的东西,何必搞得信誓旦旦、确凿无误一般?
  其次,中国人口达到十三亿这一事实,确实让人高兴不起来。人口的增长会给资源、环境、经济等各方面都带来沉重的压力。“十三亿”应该是一个引发我们冷静思考的数字,而不是值得我们兴奋的理由。但现实的情形是,在媒体强大的信息攻势下,很多人都跟着“兴奋”起来。在北京妇产科医院待产的丁女士有了一点儿宫缩,硬是不肯坐下,就是为了快点把孩子生出来,好让自己的孩子“有幸”成为中国“第十三亿个公民”,而一些重量级媒体竟也在6日零点专门对此事进行现场直播。如此这般,大家伙儿光顾着看热闹了,谁还会去管这“十三亿”人口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中国“第十三亿个公民”的诞生绝对是一个好的新闻卖点,将一个具有全国性意义的时间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并且给它贴上独一无二的标签,自然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但当我们用一种对待娱乐事件一般的方式追捧这“第十三亿个公民”时,是否考虑到“十三亿”这个庞大的数字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并不轻松?!
其他文献
日前,杭州江东新城6万多平方米的太子龙时尚产业园内,来自海内外3000多名领导嘉宾和学者聚集一堂,连续3天华灯璀璨、高朋满座。
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优秀的经营者都特别注重品牌的创建与推广。《今日美国》资深记者凯文·曼尼在其著作《大媒体潮》中预测,21世纪的媒介品牌将成为激烈的
老百姓太需要娱乐了!但作为媒体,该娱乐谁,仍要有个界限。该怎样娱乐,也要有个尺度。越界了,冒进了,似乎都不太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生前因为卷入盗画事件一度被媒体用娱乐化的手法广泛报道,之后媒体似乎一发而不可收,连季先生葬礼上也曝出了“乌龟门”。好在随着时间推移,一切归于平静。  实际上比较起来,还是按新闻规律操盘的娱乐更受欢迎。《扬子晚报》的鞠健夫出书《娱乐没有圈》,说的就是自己这些年认真做娱乐的
新闻侵权的认定标准一般认定标准。按照民法理论和实践,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但有其特殊性。作为新闻侵权,除了要具备一般侵权行为四个基本构成要件外,还应考虑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