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广播电视技术体系、促进新媒体发展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各种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花样层出不穷。但不论谁成为新媒体的发展主体,广电部门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它不仅要引导新媒体健康发展,同时更应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确保节目的安全播出。从整个行业趋势上来看,广电部门必须要直面新媒体的巨大挑战,顺应大势,在观念上转变思维,在技术上进行更新,使广电技术体系更加成熟,更好地促进新媒体的发展。
  【关键词】广电技术;新媒体;发展建议
  一般而言,从电视系统功能的角度进行分类,主要有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广播电视检测系统、广播电视有线传输系统等多个类型。同时,根据技术体系可以将上述多个类型划分为传输技术、监测技术、传播技术这三个主要体系。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技术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行业覆盖率大幅提升。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笔者一一做出简要分析。
  一、关于广播电视技术体系
  (一)广播电视的中心技术体系
  伴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台电视台自身的制播系统往往采用了全台全网这一个概念,将面向服务体系架构作为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将企业媒体总线以及企业服务总线作为核心,搭建起了节目生产管理系统、播出分发板块、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演播共享板块、媒资管理板块、综合制作板块以及采访收录板块等等。并且采取松散耦合这一个设计思路,每一个子系统都能够实现独立运行,通过系统自身的数据交换引擎以及搜索引擎,实现存储资源共享以及数据传输资源共享,进而实现整个广电部门节目制作播出一体化以及网络化流程。
  (二)广播电视的传输技术体系
  广播电视的传输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各种传输方式以及发射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的传输手段已经从传统无线发射发展到了当前的卫星、有线以及无线等等诸多传播渠道相结合这一个方式方法,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用户收看以及收听广播电视的方法主要包括移动多媒体广播、地面数字电视以及有线数字电视这三种,其中,移动多媒体广播主要包括十余套电视节目、信息服务以及互动业务;地面数字电视主要包括十余套节目;有线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上百套节目、互动业务以及信息服务。我国的农村用户收看以及收听广播电视的方法主要包括卫星直播广播电视以及地面数字电视这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卫星直播广播电视主要包括上百套节目、信息推送点播以及信息服务这三种;地面数字电视主要包括十余套电视节目。
  (三)广播电视的监管技术体系
  近些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传输方式以及制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一要求主要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收看以及收听电视节目的内容以及质量来提出的,当前形势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具有现代化广播电视的监测体系,地方监测台作为补充,将国家广电总局检测台作为主体。实施监测的范围主要包括互联网音视频节目、CMMB、卫星、地面数字电视、调频广播、IPTV、有线数字电视以及有限模拟电视等等。伴随着当前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大多数都采用多元集成设备,以便实现对电视技术指标以及电视节目数据的采集工作。
  二、关于新媒体的发展
  (一)关于界定新媒体的范围
  伴随着当前相关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都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了一种冲击,怎么样才能够对新媒体挑战进行适应,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新媒体进行认识。除了过去传统的纸质出版物、模拟电视以及模拟广播等之外的形式媒体以及媒体形式,都属于新媒体,这里所说的纸质出版物主要包括书籍、刊物以及报纸等等。从新媒体技术属性这一个角度出发,将新媒体划分成为了三个主要的类型,移动电视广播、数字电视以及基于IP的媒体广播等等。
  (二)关于IPTV
  所谓的IPTV那就是指互联网协议电视广播,主要是指将网络技术和电视技术进行相互结合的一个产物,当前形势下,我国的业界中还没有对IP 电视广播概念形成一个共识,对于IP电视广播来说,比较常见的理解就是对宽带网进行充分利用,采用一种流媒体的技术,通过互联网的协议来提供一种包含在视音频节目在内的,多媒体的交互式业务。IPTV具有五个主要的特征,这五个主要的特征包括分众特性、无时限性、跨地域性、大容量性以及强互动性。
  (三)关于互联网电视
  在广电行业中,互联网常常被人们看成是一种图文类、数据类的互动广播媒体,互联网的音频技术以及视频技术呈现出了三大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的视频技术和音频技术浏览功能已经从Web1.0发展到了Web2.0;互联网的下载功能也从传统的模式发展到了P2P的模式;互联网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二代中。这些都从本质上为我国的互联网电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媒体的自我突破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形式也日益丰富,公交移动电视、公益广告移动终端、银行视频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报纸、多功能手机等传输形式全面出击,新媒体采取普遍而不容忽视的存在方式,这也使受众开始被动的接受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对受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一)新媒体在传输等技术方面已经具备足够的优势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主要是一种日常沟通手段的变革,也是人们传播和接受信息行为的改变。而与此同时,新媒体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我们的硬件技术和新媒体的传播条件也日趋成熟,特别是在通信技术方面,随着其不断改进,现今的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先进于发达国家。
  (二)新媒体的发展赢得了较多受众的认可
  新媒体在其发展之路上,以其特有的优势和先进性不断改变着传媒行业的发展。同时,其不可忽视的优势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的受众的认可度方面。新媒体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和习惯,使人们开始适应新型的接受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并且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的交换。
  四、结语
  新媒体在其发展之路上,不断以传统媒体无法超越的先进力量在进步。但新媒体要想取代传统媒体也并非易事,因为在传统媒体需要靠新媒体寻求自己变革的同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也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而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对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进行重新的审视,以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传统媒体必须依靠自己的优势,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借助双方各自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不断改进共同进步,以赢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共赢。
  现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发展的有效力量,它正在结合传统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着惊人的改变和提升。与此同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所代表的新旧产业也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相互合作,促进其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利,艾红红.“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4).
  [2]李孝勖.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讨论.述评[J].电子科技导报,2013(5).
其他文献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提升非公党建组织力存在问题有:从基本组织看,“四类企业”组织力量建设有待增强;从基本制度看,“四类企业”考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从基本活动看,“四类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