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的设计方法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1343946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结构应用十分广泛。由于钢结构与整体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息息相关,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钢结构设计中一些常见缺陷,并掌握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原则,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水平,确保建筑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设计方法;钢结构设计;稳定性
  钢结构作为建筑设计中一种主要的建造形式,目前,在大型厂房、桥梁、高层建筑物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钢结构所采用的建筑钢材具有防变形、耐腐蚀、抗震以及符合环保要求等众多优点,因此能够在建筑设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筑工程采用钢结构时,其结构稳定性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钢结构的概念分析
  钢结构顾名思义就是以钢材作为结构搭建的主要原材料,通过钢梁、钢板、钢柱等不同的钢制组件,采用焊接、铆接等连接手段进行拼接组装,进行大型建筑物搭建的建筑结构类型。钢结构以各类钢材作为主要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不同,钢材具有重量轻,韧性强等特点,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因此在大中型建筑物设计中经常采用钢结构设计。钢结构构造稳定,不易变形,能够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安全稳定性。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钢结构失稳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大的压力直接作用在受力平衡点上,造成结构整体受力不均导致失稳。另一种是钢结构构件由于长期使用,导致内部结构发生金属疲劳等问题,内部结构失去支撑作用,导致整体结构失稳。在进行钢结构设计之前,有必要明确这种结构的稳定性特点,才能在设计过程中有的放矢,避免结构弱点,发挥钢结构的优势,使得建筑物中的钢结构发挥更好的作用。
  2、钢结构提高设计稳定性的原则
  2.1 稳定性原则
  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要求在进行钢结构设计绘制平面图样的阶段,要根据不同筑建物的相应要求进行钢结构平面设计图绘制,重点关注确保钢结构平面设计图中的支撑部位,确保支撑部位平面上的稳定性。钢结构平面上的稳定性,是整个钢结构整体稳定性的核心和基础,只有确保钢结构组成构件在平面上保持稳定,才能在进行之后的立体搭建过程时,避免出现个别位置失稳的状况。
  2.2 统一性原则
  精密的计算是进行钢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在设计钢结构框架时,应当依据具体框架与框架的平衡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和预期参数值,这一步骤是整个钢结构设计受力计算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践中,很多设计者会过分依赖个人经验,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进行钢结构框架的稳定计算而忽略平衡计算步骤, 这种操作方法缺乏科学全面的计算数据,容易造成稳定关系计算错误,进而造成钢结构设计达不到建筑物结构强度要求,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平衡计算和稳定计算需要同时进行,二者缺一不可,并且应当达到统一。
  2.3 配合性原则
  整个钢结构是由多个单一钢结构组件通过焊接、铆接、螺丝固定等连接手段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大型建筑结构。因此,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个结构部件的配合问题,不管是大部件还是小部件都需要相互配合,最终才能完美地组合成一个坚固的钢结构整体。在钢结构设计中,不能只考虑单一钢结构组件的稳定性,必须综合考虑所有组件的情况,进行精密的组合计算。各个组件只有进行完美的配合,才能实现整个结构的高度稳定,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个零部件的作用,保证结构的整体强度。
  3、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关键要点
  3.1 受力设计
  钢结构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其受力水平,在进行设计时,钢结构的承重负载能力为首先考虑的问题。钢结构一般采用T字形或者是L字形设计,这是从结构的稳定性考虑,采用这两种形状可以很好地分散建筑的整体重量,达到平衡支撑的目的。在建筑工程实践中,钢结构是建筑物外围的一种常用结构, 对建筑物起到受力支撑作用。在建筑物整体设计中,钢结构的使用尽量遵循对称原则,其目的是让每个钢结构均匀地承受整个建筑物的作用力,防止个别钢结构承受压力过大或过小。除此之外,对钢结构不同部位的受力及稳定性要求也不同。例如,对于钢结构中不动支座的要求是防止位移,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支撑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对于钢梁架,除了要起到纵向支撑作 用,还需要考虑在水平位置防止其发生扭转。钢结构不同部位的受力特点要在设计中体现出来,避免因考虑不足而出现失稳状况。最后,钢结构的具体施工操作也非常重要,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设計图来严格执行,尽量减少施工误差,加强部门间相互配合,严格依据标准进行施工,加强细节管理。
  3.2防腐设计
  建筑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会经历不同的自然条件侵蚀,在诸如潮湿、盐雾等特殊的使用环境下,由于金属固有的特性,容易被腐蚀,影响其稳定性。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容易受到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种不良影响。现代材料科学针对建筑用 金属的使用环境,已经开发出了针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防腐蚀涂料。在较潮湿的环境中,在钢结构表面涂抹抗腐蚀涂料,可以隔绝水和空气这两个产生金属腐蚀的因素,防止钢结构受到腐蚀。对于在高盐度环境下使用的钢结构,容易与海水中的钠离子产生电化学腐蚀,根据电化学反应原理,将金属材料成为生成物的一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钢结构腐蚀问题,从而保障钢结构本身的强度,实现结构的稳定性。
  3.3稳定性相关设计
  在钢结构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除了要完成稳定性计算,还需要加强对整个钢结构检测工作,严格的检测是确保钢结构材料合格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环节。临界压力计算方法是预测钢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承受压力值的常用方法,经常用于钢结构检测。当钢结构承受压力的测量结果超过临界值时,证明其稳定性已经遭到破坏,需要及时调整钢结构受力设计,避免出现失稳状况。重视钢结构内部各个零件的受力分析,优化零部件受力细节,避免出现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影响整体的结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钢结构的稳定性对于建筑整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钢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精密计算,综合考虑零部件之间的受力关系,做好钢材防腐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钢结构的短板,发挥钢结构的优势,从而推动建筑设计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天俊.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及其注意事项[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80.
  [2]吴立飞.建筑钢结构设计的优化[J].门窗,2019(17):139+142.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PTEN缺失与否在DNA双链断裂损伤(DSBs)同源重组修复与其敲除对Rad51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半定量RT-PCR比较对照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PTEN+/+MEFs与PTEN
【摘要】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城市发展模式正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绿色转型,城乡发展关系由二元向一体化融合互动转变、人居环境建设从速度型向品质宜居型跃升。现代田园城市以田园城市理念为基础,旨在建立以绿色经济为动力,以高质量城乡人居环境为核心的生态型城乡发展模式,是许多生态资源突出、发展滞后的中小城市实现转型跨越、绿色进阶的有效路径。作为生态、人文特色突出的山区农业县,昌宁提出建设“最宜人居的山水田园城市”
现如今中国各地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实力不足、技术不过关的建筑设计院,开始一味迎合业主,而不顾工程的规范与合法,才能加大自身竞争力度,能够揽到更多的工程任务.周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为我国乡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而在当前国家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背景下,对“全域管控”和“多规合一”在空间治理体系上的运用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如何避免以往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对乡村地区简单认识,从乡村发展的综合功能角度出发,将乡村地区作为新型国土空间全域规划体系的关注重点,通过综合空间规划手段,促进乡村居住空间全面向生态宜居家园
老龄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发生较大转变,养老设施逐渐完善,本文结合县级区域中心敬老院规划设计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提出县级区域中心敬老院建筑设计要点,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幕墙技术的不断进步,既有幕墙改造项目越来越多,通过改造使建筑焕然一新,更加安全可靠和节能环保.既有幕墙改造项目的重点是幕墙系统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
【摘要】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纷纷搬离城区而带来的城市空心化大背景下,都市型工业作为一种优化工业布局、缓解就业压力以及激发城市制造业活力的途径,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POI数据为基础,爬取济南市服装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包装印刷业、室内装饰用品制造业、小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工艺品制造业六大类都市型工业企业分布点,借助于ArcGIS10.2平台进行各行业区位熵和热点分析
【摘要】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起步晚,设计规范以及部分施工标准还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在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到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剪力墙结构设计特点,随后,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方法,具体如下。  【关键词】剪力墙;装配置建筑;结构设计  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势更显著,所以能在众多建筑行业中广泛地应用。为了有效推广预制装配置建筑模式
本文从建设方的角度出发,选取商业地产建筑作为探讨对象,主要对与其相关的电气设计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中从设计原则、设计理念、设计内容三个方面说明商业地产建筑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