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北京走向低碳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紧抓全球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大力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并对北京地区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的调整展开相应的研究和技术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加速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推动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并在建筑节能、新能源开发、工业节能、废物利用、可再生能源、科学普及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建筑节能:大楼能耗尽在掌握
  
  大型公共建筑经常被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但是由于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也是耗能的大户,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据了解,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而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因而,这类建筑的节能潜力亟待挖掘。
  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成功研发了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利用监测与分析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获取技术、能耗数据传输技术、能耗数据库与软件、能耗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等四个领域形成关键技术,对北京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指标进行信息采集、监测、评价和发布,建立确定用电定额的计算模型,通过在线的能耗统计数据库及用电量统计分析,提出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在实际工程案例中能准确找到大型公共建筑中的能耗浪费和节能潜力,评判管理或技术措施的实际节能效果,对于节能监管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目前已在十多座大型公建中得到应用,实现了对分项电耗数据稳定持续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分析,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该技术适用于大型商场、宾馆、写字楼、政府办公大楼、医院、学校。利用该技术进行节能诊断,制定节能改造方案,加强和改善节能管理,可使新增大型公建能耗平均降低50%,既有大型公建能耗降低30%。
  
  新能源开发:重大项目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为落实科技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程和“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年,北京市科委启动“纯电动轿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等7个重大科技项目,投入科技经费4220万元,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动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着力提升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促进整车企业对引进技术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整车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开发上,充分利用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这个平台,集成北京现有的企业和院校的技术力量,采用市场化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扩大产业化规模,集中力量建设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及零部件三个产业基地,逐步在北京地区形成新能源汽车批量生产能力。
  二是重点培育和支持关键核心零部件实现产业化,完善产业链。动力电池方面,建立全自动动力电池生产线,生产高水平和高一致性动力电池产品。同时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以及电池成组应用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驱动电机方面,支持北京市具有优势的稀土永磁驱动电机和发电机技术开发,并吸引国内具有优势的电机制造商落户北京,实现电机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部件电动化方面,优选具有优势的相关企业配合整车研制,进行零部件开发和产业化,并实现科研院所相关技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技术产业化转移,为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产业化服务。
  三是建立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测试公共平台建设,在现有的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汽控股公司整车研发平台基础上进行整车平台完善和开发工作。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建立并完善驱动电机测试基地和充电设备测试基地,在北方车辆研究所(201所)建立并完善动力电池测试基地。
  
  工业节能:推动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全市各领域,特别是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环节,加大在能源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投入,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和试点推广,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北京市科委着重支持电力、建材等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琉璃河水泥厂开展余热余压发电项目就是其中一例。该厂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先进的余热锅炉设计理念,实现了对低温烟气的高效回收和余热锅炉高质量的运行,使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功率大幅提高。目前该厂已在一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安装了自主开发的纯余热发电系统,发电功率达到5500~6000千瓦/时以上,吨熟料余热发电量达到50千瓦/时以上,达到并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为进一步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北京市科委还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产业化。如,支持开发高能效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使能效提高20%以上,且可耐低温至零下20摄氏度。并在此基础上,支持建设了大型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示范工程,建成年产1000台的大型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生产线,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热泵技术研发领域的整体实力。
  
  废物利用:污染物“变身”建筑材料
  
  “十一五”以来,我国火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一大批脱硫设施建成投产,但相伴而来的是脱硫副产物——脱硫石膏大量产生。预计到“十一五”末,脱硫石膏年产出量将达6000万吨左右。而目前我国脱硫石膏利用率仅为30%,大量脱硫石膏被堆放或填海,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将可能对土地、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形成新的、更加严重的污染。针对北京市乃至全国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以及逐年减少的天然石膏资源,在大量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北京市科委组织实施了“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项目。
  该项目以北京金隅集团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为承担主体,整合北京京能及中国矿业大学等技术资源,系统研究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系统的最佳工艺参数和脱硫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制造各种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综合利用技术,解决了脱硫石膏在生成、加工、应用过程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在4家燃煤电厂进行了烟气脱硫技术改造示范线,同时,建设了7条综合利用脱硫石膏生产建材制品的示范线,形成了脱硫石膏原料、水泥调凝剂、建筑石膏粉、石膏墙体材料等石膏建材产业链,并于2009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化学石膏建材标准,即《烟气脱硫石膏》行业标准。
  该项目的完成为我国燃煤电厂实施烟气脱硫,解决脱硫石膏二次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奠定了应用理论基础,建立了利用脱硫石膏制造各种建筑材料的技术体 系,实现了对脱硫石膏的高效和循环利用。项目实施后用脱硫石膏生产的水泥、脱硫建筑石膏粉、粉刷石膏、石膏砌块等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工程,如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数字大厦等,在北京地铁等重点工程中的使用,效果也十分显著。项目的推广应用对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电厂脱硫石膏的污染和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
  
  可再生能源:能源草浑身是宝
  
  随着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性能源的紧缺,寻找可替代的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各国能源专家研究的焦点。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一种可以在荒地、盐碱地等边际土地傲然挺立的“能源草”开始在京郊各地生长起来。
  这种能源草不仅能在生长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根部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改良贫瘠土壤,一般3~5年就能把荒地、沙地恢复成农田。此外,“能源草”形成的干物质还能代替煤作为燃料原料。目前,全北京各郊区县已经尝试种植了1500亩“能源草”,其中昌平区马池口镇的800亩地效果最为显著。过去,这里曾经随处可见废弃的沙坑,自从种上了“能源草”,不仅多了一个绿色的景观,一亩地还能生成2吨干物质,可替代1.2吨标准煤,同时每亩地还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3.5吨。
  
  科学普及:首部“低碳”话剧亮相北大
  
  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迅速成为热点话题。然而对于生活中如何“低碳”,我们可能还相对陌生。这个本应在科普讲座中了解的问题,目前却以趣味盎然的话剧形式表达了出来,使观众同演职人员共同感受了一次“低碳”带来的幸福和烦恼。
  2010年3月22日,在北京市科委科普专项经费的资助下,国内首部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科普话剧《幸福的烦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成功上演。该话剧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将低碳生活、小排量汽车、空调等科技知识贯穿始终。
  《幸福的烦恼》以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时代背景,以北京四合院普通市民为对象,讲述了人们在生活富裕后,两代人在买车、停车、行车过程中,因年龄不同、立场不同,人们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观念与不同的价值取向,提出了在改革开放以后,老百姓生活富裕了,日子该怎么过的问题。话剧向人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当今时代,人们更应该勤俭持家,适度消费、低碳消费,节能减排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生活关乎你我他,低碳生活靠大家。
  “通过话剧的形式宣传科普,形式新颖,效果好,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低碳生活带来的幸福,给人以很大启迪。”对于这种新颖的科普传播方式,相关专家和观众给予了一致的肯定。
其他文献
泡桐丛枝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不仅给泡桐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人们种植泡桐的积极性。泡桐丛枝病是我国林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过去的
纪念性景观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景观场所,通常以纪念性景观中的各种元素为手段,向人们展示一段重要的历史、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或者一种优秀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是观赏价值很高的温室花卉,在花卉商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红掌夜间生长适温为18-20℃,白天为25℃左右。在夏季,若夜间室温度超过25℃或白天室内温
为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根腐病性能,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coⅠ和SpeⅠ)双酶切法,双酶切重组MsChi-pMD18-T质粒和表达载体PCAMBIA1302后,将MsChiⅠ基因与线性表达载体PCAMBIA1302进
物种的形态特征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毛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其结构差异体现了哺乳动物的进化及适应特征。毛发材料易获取且对动物损伤小,被广泛用于物种识别和鉴定。毛发数据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金三角”地带。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湿地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
献身、创新、求实、协作,在陈杰身上,体现着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陈杰,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985年参加工作,有着近30年丰富的变压器设计经验。  作为企业技术负责人,他全面负责新产品开发、研制和经营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着新产品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带领着公司技术人员拓展思路,勇于创新。  作为一名先进的科技工作者,他以组织开展“讲、比”活动为抓手,使“讲、比
2005年9月,胡坤飞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由于性格外向,大学期间认识了不少师兄师姐.大二的时候,他陪几位师兄参加了一个大学生招聘会,然而忙活了一整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森林是林业的核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火灾的频繁多发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做好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