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改理念倡导民主化课堂教学形式。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教师竭力挣脱满堂灌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羁绊,在课堂教学民主化上开始积极尝试。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盼望出现的一种可喜的现象。但在课堂民主化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民主化课堂教学的理解出现了失之偏颇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中真正体现出“高效课堂”来,这还值得我们探究。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高效率的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了高效课堂带来的可喜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多东西困绕着我们。需要不停的去摸索。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反映课文进度上不快,眼看要期中考试,内容上不完。以前主要依赖于老师讲,一些知识点讲了就可以,现在学生在展示的时候不停的质疑、拓宽。许多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都很着急,我觉得需要更新一個观念,改变一些方法。
更新观念:
以前我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那只是教师单方面“讲完”了,学生“学完”没有呢?需要打一个问号。学生的展示时间长了些,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或正在掌握。同时,在不停的质疑中,我们把这个知识点深化了、拓展了,达到了训练学生的目的。所以,这不是浪费了时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应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课堂中的各项设计都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基础,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发挥团体的智慧,让组内的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取得不同的收获。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进入了个性化、合作化,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消除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交际的能力。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如果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就会耽误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另外,学校要坚持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改变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节约时间呢?我觉得:一是要提高自学的效率。自学环节这一块是非常关键的。要引导学生自学。告诉学生自学的一些方法。能结合课本自学完成的要迅速完成;有一点难度的可以查阅资料;再难一点的留下来小组讨论完成。做到自学有层次性,由简到难。不要碰到个难题死劲在上面钻,浪费了自学的时间。二是要提高小组的战斗力。一个好的统帅一定会带出精兵强将。刘邦手中有张良、韩兴;毛泽东手下有十大元帅。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是重中之重。教学内容是通过各小组分解才能完成的。因此要提高小组的战斗力。特别是在展示内容分配到小组后。小组长能迅速带领本组成员商量、整合答案。指定展示人员和板书人员。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小组合作成员间意见的交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以一个终极决定者的身份出现,更不能以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结论,否则就会抹杀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逐渐遏制学生的开放型思维。三是提高展示环节的效率。首先,独立自学时充分,交流活动准备足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前,学生应有良好的准备,只有给足独立自学、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使学生产生交流的需求,不断地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并对交流的问题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总之,只有在最短的时间让最多的同学完成最大量的任务,才能真正体现出课堂的“高效”来。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终坚信“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高效率的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了高效课堂带来的可喜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多东西困绕着我们。需要不停的去摸索。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反映课文进度上不快,眼看要期中考试,内容上不完。以前主要依赖于老师讲,一些知识点讲了就可以,现在学生在展示的时候不停的质疑、拓宽。许多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都很着急,我觉得需要更新一個观念,改变一些方法。
更新观念:
以前我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那只是教师单方面“讲完”了,学生“学完”没有呢?需要打一个问号。学生的展示时间长了些,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或正在掌握。同时,在不停的质疑中,我们把这个知识点深化了、拓展了,达到了训练学生的目的。所以,这不是浪费了时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应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课堂中的各项设计都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基础,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发挥团体的智慧,让组内的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取得不同的收获。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进入了个性化、合作化,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消除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交际的能力。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如果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就会耽误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另外,学校要坚持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改变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节约时间呢?我觉得:一是要提高自学的效率。自学环节这一块是非常关键的。要引导学生自学。告诉学生自学的一些方法。能结合课本自学完成的要迅速完成;有一点难度的可以查阅资料;再难一点的留下来小组讨论完成。做到自学有层次性,由简到难。不要碰到个难题死劲在上面钻,浪费了自学的时间。二是要提高小组的战斗力。一个好的统帅一定会带出精兵强将。刘邦手中有张良、韩兴;毛泽东手下有十大元帅。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是重中之重。教学内容是通过各小组分解才能完成的。因此要提高小组的战斗力。特别是在展示内容分配到小组后。小组长能迅速带领本组成员商量、整合答案。指定展示人员和板书人员。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小组合作成员间意见的交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以一个终极决定者的身份出现,更不能以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结论,否则就会抹杀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逐渐遏制学生的开放型思维。三是提高展示环节的效率。首先,独立自学时充分,交流活动准备足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前,学生应有良好的准备,只有给足独立自学、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使学生产生交流的需求,不断地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并对交流的问题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总之,只有在最短的时间让最多的同学完成最大量的任务,才能真正体现出课堂的“高效”来。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终坚信“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