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学堂开讲了!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e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宝宝换尿布是养育宝宝过程中绕不开的“大麻烦”,即使有一次性纸尿裤,家是该换纸尿裤了。如果宝宝能早日学会自己控制大小便,就可以轻松摆脱纸尿裤了!只是,过早训练宝宝大小便会造成宝宝紧张、焦虑,对宝宝的健康和成长不利,因此,如何训练宝宝的大小便就成了家长的必修课。
  0~1岁宝宝课堂
  一般来说,1岁以下的宝宝排便完全没有章法,大小便次数比较多,爸爸妈妈必须及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或尿布。为了减少宝宝的“红屁屁”,纸尿裤白天每2个小时就需要换一次,如果有便便需要马上更换。当然,晚上也需要及时更换纸尿裤,可以在夜间给宝宝喂奶时更换纸尿裤。如果给宝宝用尿布,同样也需要经常检查,发现尿湿或有便便时就必须马上更换。
  原则上来说,没必要训练0~1岁宝宝的大小便,及时更换纸尿裤或尿布就可以。但是,如果家长能及早发现宝宝的便前信号,可大大减少手脚乱的情况发生。
  如何发现宝宝的便前信号?
  看表情
  一般宝宝会有突然停止活动、脸色涨红、凝神屏气的表现。
  看准时间
  宝宝喝饱奶或进食后更容易拉便便。因此,爸爸妈妈如在宝宝吃饱后发现有想便便的表情时,应及时检查宝宝的纸尿裤或尿布,一旦发现宝宝排便,要尽快更换。
  少数“特殊宝宝”的如厕训练
  由于宝宝不及时排出便便,有可能造成便便中的水分被过分吸收而使便便干硬,因此,对于少数便便次数一直比较少、比较干硬的宝宝,可以在4~6个月后能靠坐时训练他排便(最好先征求医生的意见)。
  建议在宝宝吃饱喝足后15分钟左右,让宝宝在小便盆上坐3~5分钟,鼓励宝宝拉便便。宝宝坐便盆时,爸爸妈妈或其他照顾者需要全程陪同,并发出“嗯嗯”的声音,诱导宝宝用力排便。要注意,不能强迫宝宝,宝宝坐3~5分钟不排便要及时停止。
  揭发0~1岁宝宝的便便表
  由于宝宝的胃肠道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处于不同月龄的1岁以下的小宝宝有些特殊的排便表现,对于这些表现,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应对。
  新生宝宝
  新生儿期的宝宝便便次数较多,甚至每次喂奶都会拉一点儿,每块尿布上都有便便的踪迹。这大多属于正常现象,不用担心,随着宝宝成长,便便次数会逐渐减少。
  2~3个月的宝宝
  少数2~3个月的宝宝有排便困难的问题。这些宝宝会哭闹、屏气十多分钟,然后才勉强挤出一些软糊状的便便,似乎排便很痛苦。其实,这是因为宝宝还没有学会协调腹压升高和肛门括约肌放松之间的关系而造成的。宝宝用力憋气,但肛门括约肌没有及时放松,似乎很用力,但什么也排不出。可以放心的是,一般1~2个月后的宝宝就能很快学会如何协调肛门括约肌,让它正常工作了。
  3~4个月的宝宝
  3~4个月的宝宝,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次数会特别少,可能三四天拉一次,甚至一周才拉一次,但便便还是软糊状,量也不多。这可能与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有关。所以,宝宝便便少时,只要观察宝宝有没有不适表现即可,不必过于担心。
  6个月的宝宝
  6个月刚添加辅食的宝宝则很容易出现便秘,尤其是给宝宝添加的辅食只有米粉、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时,宝宝更容易出现大便干硬。需要额外添加一定量的脂肪,最好是植物油如核桃油、亚麻籽油等,可让宝宝的便便更软绵。
  课堂总结:
  0~1岁的宝宝还不需要进行大小便训练,但可以观察宝宝排便的信号,如果观察到宝宝排便的信号,记得及时应对。对于少数便便比较干硬的宝宝,可以在4~6个月能靠坐后,尝试引导宝宝便便。
  一对一答疑
  Q晚上要不要起来给宝宝把一次尿?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完全没必要晚上起来给宝宝把尿,穿上纸尿裤就好。
  Q晚上穿紙尿裤是不是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好?
  晚上宝宝穿上纸尿裤不见得会睡得更好,但是由于爸爸妈妈不用担心宝宝尿湿,对宝宝睡眠的干扰会减少,进而能让宝宝更快学会自己睡、睡得会更安稳。
  另外,虽然建议白天每2个小时要为宝宝更换一次纸尿裤,但夜间可以相应延长更换纸尿裤的间隔时间,可以在宝宝夜间喝奶时顺便检查
  F纸尿裤是否已经满负荷,及时更换。
  当然,如果宝宝已出现“红屁屁”,那么夜间纸尿裤的更换就需要及时,在宝宝有翻身、哭闹时,就应及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
  1~2岁宝宝课堂
  1~2岁的宝宝需不需要训练大小便?近年来随着纸尿裤的广泛应用,专家建议的开始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间越来越延后了。此外,由于纸尿裤的吸水性、透气性等越来越好,宝宝尿湿后感觉不到不舒服,因此宝宝对摆脱纸尿裤的迫切性也越来越低了。
  由于大多数宝宝需要在3岁左右才能真正学会白天自己控制大小便,而且晚一点开始大小便训练,宝宝学会更轻松。因此,建议爸爸妈妈耐心等待宝宝发出准备好自己尝试控制大小便的信号后,才开始对宝宝进行训练。
  如何发现宝宝准备好的信号?
  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进程不同,少数宝宝可以更早些开始大小便训练,但绝大多数宝宝要到18个月以后,大多是2岁以后才需要开始大小便训练,但无论怎样都应该以宝宝准备好为前提。那究竟哪些信号的出现说明宝宝已经准备好了呢?
  行动信号
  宝宝已经学会自己稳稳地走路,而且可以听从指令安静地坐一会儿。
  控制信号
  宝宝白天能保持2个小时以上不尿尿,或白天午睡醒时纸尿裤或尿布仍能保持干爽。
  能力信号
  宝宝会脱下和提起自己的裤子。
  行为信号
  宝宝对爸爸妈妈上厕所感兴趣,而且愿意尝试;尿湿以后会自己去拉纸尿裤或尿布,表示不舒服;或在需要尿尿、便便时会用语言或肢体语言表示;或明确表示不想再用纸尿裤或尿布。   家长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虽然说2岁以前的宝宝还没有必要着急进行大小便训练,但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还是有必要的。这些准备工作包括什么呢?
  选择合适的坐便器
  18个月后的宝宝如果发出一些已经准备好的信号时,爸爸妈妈就需要给宝宝选择一个合适的坐便器了。宝宝大多喜爱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的坐便器,但每个宝宝的喜好不一样,建议爸爸妈妈带宝宝一起去商场选购。选购的坐便器一定要适合宝宝使用。具体来说,当宝宝坐在坐便器上时,双膝的水平应高于臀部,双足可以完全着地,这样宝宝坐着才会有安全感,并且有利于排便时用力。当然,也可以在家用的成人坐便器上加装一个小马桶圈让宝宝用,不过,一定要再加上一个垫脚凳,让宝宝能坐稳并且双足有支点。
  让宝宝熟悉便盆和卫生间
  培养宝宝逐渐熟悉便盆、熟悉卫生间。为宝宝购买的坐便器应放在宝宝活动比较多的客厅、卧室,如此可以让宝宝有机会熟悉,并愿意坐上去试试。爸爸妈妈还可以让宝宝观摩如何上厕所,男孩子应该由爸爸带着上厕所,女孩子则由妈妈带着上厕所。宝宝便便以后,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宝宝到卫生间,让宝宝看到便便被倒进马桶里冲走,使宝宝知道便便的去向。
  适当尝试
  如果宝宝愿意使用自己的坐便器,可以在起床时、上床前,让宝宝尝试坐坐,如成功就给予表扬和鼓励。特别是上床前坐一下坐便器,可以作为睡眠仪式的一部分,让宝宝逐渐适应和习惯。对于便便比较规律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预见性地在宝宝便便前鼓励宝宝尝试坐到坐便器上,让宝宝先学会控制便便。而对少部分便便干硬、容易便秘的宝宝,则需要在餐后鼓励宝宝便便。
  课堂总结:
  宝宝发出“准备好自己便便”的信号,大多在2岁左右,所以1~2岁的宝宝并不需要着急地进行大小便训练。要特别注意的是,家长定不要强迫宝宝自己如厕,即使宝宝愿意尝试坐便盆,每天尝试的次数也不要超过3次,每次坐便盆的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每、欠宝宝坐便盆时,定要有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照顾者的全程陪伴,让宝宝感觉安全、愉快。
  一对一答疑
  Q宝宝坐便盆就是玩,拉不出来,怎么破?
  1~2岁的宝宝坐便盆就是玩,拉不出来是正常的。即便如此,爸爸妈妈还是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为了增加宝宝坐便盆的成功率,爸爸妈妈要找对宝宝坐便盆的时间,如午睡刚起床的宝宝纸尿裤或尿布是干的,这时候坐便盆小便的概率比较高,而一天没拉便便的宝宝,吃饱晚餐后坐便盆,大便的成功概率会大大增加。
  Q宝宝1岁多了还穿纸尿裤,合适吗?
  宝宝1岁多穿纸尿裤没有任何不合适,让1岁多的宝宝穿开裆裤、光着小屁屁才不合适,因为很容易造成宝宝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而且宝宝穿着开裆裤还容易养成随地大小便的坏习惯。符合质量标准的纸尿裤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宝宝会感觉舒适,对宝宝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其实,即使2岁前的宝宝能学会用便盆,还是很容易尿湿裤子的。因此,1岁多的宝宝穿纸尿裤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很多二宝妈妈发现,家里两三岁的大宝本来已经能自己上厕所了,可自从有了二宝,大宝却变得常常尿裤子。这可能是由于妈妈对大宝的关注减少而引起的,此时切不能训斥大宝,而是应该给予大宝更多的关注。
  2~3岁宝宝课堂
  宝宝满2岁后,爸爸妈妈可以认真考虑如何训练宝宝大小便了,但同样不要着急。不少宝宝在3岁进入幼儿园前临时抱佛脚,训练1~2周也能很快学会。相比较而言,宝宝2岁时爸爸妈妈可能需要费尽心机才能教会宝宝这项新技能。因此,还是要耐心等待宝宝发出准备好自己控制大小便的信号。
  如厕训练的技巧
  宝宝能够进行如厕训练了,只是,具体要如何做呢?
  选对时间
  训练宝宝大小便最好从天气暖和、宝宝穿衣较少的时候开始,这样宝宝穿脱裤子方便,也能减轻妈妈在宝宝不慎弄脏衣裤后清洗的麻烦,并可减少宝宝受凉的可能。在宝宝知道并学会将大小便拉进坐便器后,还需要学会自己脱、穿裤子,这样才算是真正学会自己上厕所了。为了方便宝宝自己脱、穿裤子,给宝宝选择的裤子一定不能太复杂,而应该穿脱方便。
  有足够的耐心
  训练宝宝大小便,爸爸妈妈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一步步来。当宝宝发生“事故”时,如玩得太疯以至于来不及上厕所等,不能训斥、责备宝宝。初期可以先在家里尝试不用纸尿裤或尿布,但出门、睡觉时还是需要用的。即使在宝宝学会控制大小便后,出门时妈妈最好还是带上备用的衣裤,以免“意外”发生。
  课堂总结:
  大多数宝宝在3岁以后才上幼儿园,因此,只要上幼儿园之前宝宝可以学会控制大小便,爸爸妈妈就不必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刚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还是要为宝宝准备好备用的衣裤、纸尿裤,因为上幼儿园对宝宝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如厕技能可能因为心理压力或操作不当而引發“意外”。要注意的是,不少宝宝因为不习惯幼儿园的厕所而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会忍着不拉。如此一来,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分吸收,会使大便变得更加干硬,不易排出。因此,如果发现宝宝一天没拉大便,晚餐后应鼓励他大便。最后,爸爸妈妈要教会宝宝上完厕所洗手!
  一对一答题
  Q要不要让宝宝学会蹲着大小便?
  A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厕所都是马桶,和家里的差不多,孩子应该可以适应。即使是蹲坑,孩子尝试一下就可以学会,不必在家里练习。
  Q用不用训练宝宝定时排便,比如早上或晚上,这样上幼儿园就不用担心他有大便不敢说了。
  A对于习惯坐着拉大便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说,蹲着拉大便确实会有些不习惯,再加上如果小朋友还不会拉完大便自己用卫生纸擦屁股,更会忍着不大便。想解决这个问题,帮宝宝养成每天规律排便的习惯是个不错的方法,可以安排在早餐后、晚餐后排便,这样就可以减少小朋友在幼儿园中拉大便的需要。当然,爸爸妈妈更应该做的是尽早教会小朋友自己用卫生纸擦屁股,特别是一定要教会小女孩用卫生纸从前往后擦屁股。
其他文献
因为宝宝换牙要到六七岁才开始,而乳牙是不会变大的,随着颌骨发育长大,慢慢就出现了这种“生理间隙”。虽然不太好看,这种间隙对于恒牙的正常萌出、良好排列以及对咬合关系的调整可是很有好处的哟!
意外伤害来临就是一瞬间的事。而应对意外伤害,时间就是关键!  现在,儿童意外伤害的问题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首要问题。发生意外伤害后,如果第一时间能采用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将伤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第1时间头部摔伤      孩子摔到头部后,如果马上大哭, 一般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只进行外伤处理即可。相反,如果孩子意识不清楚,或昏昏欲睡,就要引起警惕了。  如果摔伤部位没有出血
好处1  量身定做的营养成分  母乳里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能够精确地满足婴儿发育的需要。无论在哪个阶段,母乳都能为婴儿提供理想水平的各种营养素,确保婴儿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营养需要。  母乳完全适应婴儿有限的消化能力。相对含量较低但高质量的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很容易消化。母乳提供的适量蛋白质,既保证了婴儿理想的生长,又不会给婴儿尚未成熟的肾脏造成负担。另外,母乳还为婴儿提供充足的水分,孩子便秘和口渴
“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这是美国作家、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其《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提到的数据。  “今天的孩子,越来越多地习惯于人工环境或室内环境,到大自然中去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情况被他称为“自然缺失症”,这种缺失会让这一代孩子远离大自然,并带来儿童肥胖症和更多的儿童心理疾病。  无处不在的科技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而生命的信息
养宠物的准妈妈怀孕后迫于家庭的压力,往往不得不抛弃陪伴自己多年的宝贝,认为这样就能避免感染弓形虫,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紧张,由专家帮你分析误区,遵守专家为你制定的安全规则,并注重孕期检查,孕期养宠物和宝宝都能兼顾。  误区1 猫咪传染弓形虫  晓晴养了2只黄色的狸花猫,一只10岁,一只4岁,从巴掌大的一点点就跟她在一起“混”了,这感情可谓是亲如家人。不久前,晓晴怀孕了,婆婆就开始对这二位“家人”有意
不生病就是抵抗力强吗?抵抗力从哪儿来?听听崔大夫怎么说。  妮妮感冒刚好半个多月,现在又腹泻了。妈妈愁得不得了,赶紧把妮妮带到诊室:“医生,怎么我们家宝宝老生病,是她抵抗力太弱了,还是我们没好好消毒使她接触细菌了?怎样才能提高抵抗力?”医生经过询问,得知宝宝的大便也不好,不是便秘就是腹泻,医生告诉妮妮妈妈,妮妮的肠道不健康,所以影响到了全身健康。妮妮妈妈不明白:为什么大便不好会导致生病?  家长都
孕妈都是囤货大户,跟安全、健康相关的产品更是必不可少。国内知名胎心仪品牌贝缤纷,研发出唯一可兼容目前市面上多数品牌和型号胎心仪的智能设备,解码医疗和休闲的双重功能,为普通胎心仪加上“智能心”!  作为胎儿健康监护设备,家用胎心仪选购应把好质量安全关。孕妈在选购时,要关注品牌及生产单位的名称、是否具备产资质?有无获得国内或国际认证等。目前,与家用胎心仪相关的国际认证—德国莱茵TUV认证,可作为产品安
面条的魅力之源  哧溜一下,不用嚼无论是吃面条发出的声音,还是不用那么费劲地咀嚼就能咽下去,总之,这是孩子喜欢吃面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米饭粒、黄瓜丁、菜花……都需要孩子认真地嚼才能吃到肚子里,而面条却是那么调皮地一吸就能进肚子了。  一根根,长又长  孩子对食物的口感和外形都很看重,他喜欢小熊形状的饼干,也喜欢一根根、长又长的面条。特别是在吃的过程中,可以用筷子将面条缠起来,还可以放在小手里捏一捏
正念并不是指正能量,它是一种智慧,是生活方式和态度。正念保护我们的心,提升我们与焦虑相处的能力,让我们在养育中一路感受到安宁和喜悦。  与焦虑和解的正念之旅  养育中有千千万万的焦虑:从孩子的身体健康到行为问题;从为孩子的前程担忧到不知如何分辨良莠不齐的育儿理念;从焦虑自己不是最好的父母到抱怨社会大环境……我们能否真的不焦虑?哪怕只是减缓焦虑?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心理
不管宝宝是第一次发烧,还是第N次发烧,家长担心的心总是不变的,即使已经经历过几次宝宝发烧,家长仍然不放心:万一这次不一样呢?在这里,我们给你提供的是一站式的护理建议,让你在面对宝宝发烧时,尽管心里仍然着急,但不会过于慌乱。宝宝发烧,你怎么做?  1.宝宝发烧了,你怎么做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 79%  用冰袋敷头 39%  洗热水澡 23%  用酒精擦身 15%  2.宝宝发烧最好用物理降温,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