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孝情之中的游说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有言: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细品原文,孝情外壳之中尚有更丰富的内涵耐人寻味:李密对前政权怀着浓烈旧情,绝不会立刻臣服新登基的晋武帝。再有身为亡国遗臣,李密本能地对新朝征聘既半信半疑又惶恐畏惧,司马氏家族向以喜怒无常、滥杀嗜血而臭名昭著。俗言“伴君如伴虎”,侍臣稍有不慎便会惹来杀身之祸。侍奉祖母的骨肉之情,对蜀汉政权的怀旧之情,对新王朝的疑虑之情及对征聘的惶惑之情,交缠纠结在一起。李密进退维谷,无所适从。此时李密最希望的结果就是不在旧朝刚灭亡之际为新王朝效忠,既保全名节又保证生命安全。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想既不明目张胆对抗,又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只能抬出祖母,以“孝”为借口冠冕堂皇地推辞。在孝情的掩护下采取巧妙的游说策略,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地打动、说服晋武帝。
   表文开头当然不能开宗明义地说出推辞就任的意图,李密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出悲惨的身世,令人顿生恻隐之心。接着详细铺陈家境一系列艰难境遇,让读表者了解更细、体味更深。不厌其烦地诉说家境艰难,充分衬托出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自己对祖母晚年的重要性,从而引人同情。至此一片孝心呼之欲出,营造出浓厚的孝情氛围。其时李密“绕圈子”的迂回战术也巧妙实施、收效卓然,为下文拿“孝”大做文章做足了铺垫,也为后文顺理成章地提出推辞就任打下了坚实基础。
   前文对“孝”的渲染浅尝辄止,提出意图显然为时尚早。凡事欲速则不达,过早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很可能弄巧成拙,一旦惹怒晋武帝,后果不堪设想。李密继续欲擒故纵。先感恩戴德概括新王朝的重视和任用,由“察臣孝廉,举臣秀才”到“拜臣郎中”,再由“除臣洗马”到最后“郡县逼迫,州司临门”。如此征召李密该如何推迟呢?此时他仍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图,只是一味诉说狼狈困窘的心理和进退两难的处境。充分麻痹晋武帝,降低自身的危险。最后话锋自然一转“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巧妙地以“孝”收尾,举重若轻之际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游说策略逐步奏效,悄然之间再一次深化了“孝心”在晋武帝心目中的印象。
   晋武帝内心的猜疑不可能一下子消除。若火候未到、时机尚未成熟贸然提出意图要冒很大风险。李密深谙此中利害,没有兵行险着而是稳打稳扎。李密又以彼道还施彼身,高唱“圣朝以孝治天下”,赞扬新王朝对旧蜀汉王朝遗老关怀备至,使皇帝听了比较舒服;同时称蜀汉王朝为“伪朝”表达对旧朝毫无留恋之情。再一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极尽卑恭地表白自己只是一个地位低下、身份卑贱的俘虏,强烈地表达对新王朝的感激之情。如此阿谀奉承之言辞给晋武帝灌足了迷魂汤。当晋武帝沉浸于舒心、感动之中,李密不失时机地又描述了祖母卧病在床的困苦情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至此一片孝心跃然纸上,虽没有把真实意图说出来,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言外之意不言自明,加上前文“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前提,皇帝就很难不答应他的要求了。
   文末依然紧扣“孝”字,先分析道理:“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又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恳切地请求。并再次表白:“臣之辛苦,皇天后土,实属共鉴。”再三铺垫之后,终于说出:“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其实,整篇文章就是为了达到这句话的目的。到此才娓娓说出堪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让阅读此表的皇帝一点都不觉得冒昧和唐突。最终再表示出对皇帝的无限感激:“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诚惶诚恐的心情,跃然纸上,感人肺腑。容不得人不同情,不接受这样的祈求。
   览毕《陈情表》,世人多感动于表文的拳拳孝心,欣慰于李密的心愿得偿,而笔者更钦服李密孝情之中缜密的机辩和精致的谋略。拒绝做官不顾圣旨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可李密最终既保住了性命,又成全了名节。或许当年晋武帝允其尽孝确是感动于李密的一腔深情,但笔者认为拳拳孝情内的机辩策略才是李密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暂且撇开此表拳拳孝情不谈,本文无疑更是一篇饱含非凡智慧和高明谋略的精彩说词!
   潘林章,陈玉根,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兴化。
其他文献
晨风轻拂,他们早已进教室带领学生遨游在文学的海洋;夕阳晚照,他们仍坚守在岗位或批改作业或与学生谈心,他们就是曾被湖北省宜昌市教科院评为“优秀教研组”、被宜昌市妇联命名为“巾帼示范岗”的湖北省宜昌市十中语文组。在全校所有学科队伍里面,这支队伍具有独一无二的“三最”:女教师所占比例最高、担任班主任人数最多、受表彰面最广。他们能说会写,敢做敢拼,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好手。面对学生,他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的内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材料新鲜”。因此,根据写作意图和表达主题的需要,从生活中、文本中选择充实的材料至关重要。而高中生学习紧张,课内外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面比较狭窄,阅读量远远不够。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在考场上难免会出现才思堵塞、文笔枯竭的现象。怎样才能做到临考不慌,写作有的放矢、有话可说呢?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主要
一.新意识:  原发性捕捉可生成的教学难点并实施有效调控  案例:  “课外阅读影响学习”吗?  一位青年教师在引入教学正题之后,即明确表态:课外阅读不影响学习。他的意图在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阅读的积极效应,譬如,课外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可以学到科学方法和生活技巧,可以提升精神境界等。然而,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深入,在让学生联系实际补充课外阅读的其它影响的环节上,有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学生举例说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在学生自身的支配之下发挥自我的能动作用,它是一种现实化了的本能。作文教学中所涉及的“自我意识”,即是强调学生在整个写作思维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由此产生自身的写作动机、内在需求、情感激发和提升愿望。因此,强化自我意识,就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升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既然“自我”意识如此重要,那我们教师就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当下作文教学中一味灌注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有一种专业尊严感,要有一种不可替代性。”一般来说一名教师的专业尊严感主要来自于自身的专业能力,即自身的专业功底、人文素养以及教育理念。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已严重缺失,概言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这是语文老师私底下说得最多的
前两年,网上有这样一篇博文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一句话“屈原向我们走来……”通吃高考作文题》,文中列举了将“屈原向我们走来……”这样一句话灵活运用于高考作文题的几个范例。材料通吃高考作文现象追溯到更早,是2007年网上的一个帖子:“苏轼材料通吃高考十省市作文”,有人用苏轼的材料,以十省作文题(怀想天空、诗意的生活、科举论、提篮春光见妈妈、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必须跨过这道坎、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第二课堂的引入,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或远离文本,架空分析;或漠视文本,以练代讲;或弃置文本,而代之以课外阅读、语文知识讲座。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离题的内容拓展,人们张口闭口“跨学科”,语文反而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就某一具体的文本,教师为了体现阅读的自主性,往往在设问中讲究开放度要大,力求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去思考。课堂上一片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勇立潮头、积极投身课程改革、高位超越的优秀团队。现有教师39人,担任全校69个行政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其中高级教师17人,研究生5人,教育硕士6人;泰州市31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泰州市教学能手1人;姜堰市名教师2人,姜堰市学科带头人1人,姜堰市教学能手3人,教坛新秀2人。多年来,始终倡导大语文教学理念,实行三级联动循环教学,有计划有组织
《孟子》中有一著名语段在《寡人之于国也》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先后出现,仅个别字词有出入。二文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经年已久。人民教育出版社每有配套诠解的教学参考书印行于世,社会上流行的注书也多。注家的诠解,条目大体相同,文辞粗细不一,但由于原文意旨不甚粘连熨贴,故有穿凿牵强,言未尽意之偏误。用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卷一》的话来说,这些偏误“皆缘词生训,非经文本义”和“望文生训而非其本指”之属。  关于
《深圳商报》报道,5月5日是文学大师孙犁诞辰101周年。孙犁故乡河北安平为纪念孙犁,在孙犁故里孙遥城村将其年轻时的故居进行原址复建,并于5月4日正式对外开放。莫言为“孙犁故居”题字。孙犁21岁离开家乡,故居见证了孙犁的成长历程。复建故居占地1290平方米,彰显出上世纪30年代的北方民居特色,建筑布局为大院套小院的四合院形式,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外院有牲口棚、磨坊、佣工屋等。内院,北面有五间正房,在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