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遏制在招投标过程中的串标、围标现象,近几年来已逐步采用资格后审制度。本文介绍了资格后审的概念,阐述了资格后审的重要性,比较了资格后审与预审的区别,提出了资格后审会面临的问题,解决了招投标过程中恶性竞争的问题。
[关键词]资格后审 建设工程 招投标 串标围标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62-0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招投阶段是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招投标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保持建设行业良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几年来,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串标、围标现象的危害性,尝试使用各种方法与这些现象展开博弈。经过多方面的研究与试探,建筑市场逐步将资格后审引用到招投标阶段,取代了原有的资格预审,使得串标、围标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从而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
一、资格后审的内涵
资格后审也叫细审,主要是指投标单位在送达标书截止后、评标前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的投标资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条件和标准进行审查,对投标人有无能力胜任,机构是否健全,有无良好的信誉,有无从事过类似工程的业绩,人员是否合格,机械设备是否适用施工,周转资金是否足够等方面作实质性的审核,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人才可以进入评标阶段。
二、资格后审“利”的分析
长期以来,国内建筑市场一直采用资格预审的方式来确定潜在投标人,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和发展,资格预审的弊端会逐步体现出来,特别是资格预审已经成为一些不法商家为赢得高额利润而进行串标、围标的有利途径。资格后审正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衍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串标、围标现象的发生。资格后审与资格预审相比较,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改善。
(一)串标、围标现象得到遏制
由于资格后审制度取消了现场报名、提交资格预审材料等环节,直接进入到网上出售招标文件的阶段。招标人的工作必须做在前面,应将招标公告及工程量清单等详细的内容发布在网络上,供符合条件的投标人下载,减少了资格预审时各个投标人见面联系的机会。他们只有在开标后才能获得投标人的名单,切断了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的联系,有效地遏制了串标、围标现象,保护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维护了建筑市场的秩序。
(二)招标、投标效率得到提高
与资格预审相比,资格后审是当招标文件发布后,只要符合报名条件的就可以在网上购买招标文件,在送达标书截止后(招标文件发出后的20个工作日)评标前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的投标审查资料进行审查,仅对资格审查通过的投标人进行开标评标,从而缩短了整个招投标程序的周期(大概节约招标时间十天左右),为项目的开工建设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三)中标价格趋向合理化
由于所有的投标人均采用不记名购买标书,投标人信息具有不确定性,提高了竞争力度。投标人知道超低报价和超高报价都将不会中标,出现令人惊诧的投标报价的现象明显减少,恶性竞争的情形基本上不再出现,中标价格相对比较合理。
三、资格后审“弊”的分析
虽然资格后审是资格预审在招投标过程中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有利”的一面,自然就有“有弊”的一面。资格后审的“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潜在投标人的不确定性
因采用资格后审制度招标,只有在开标评标时才能了解有多少投标单位报名。若参加的投标人数较多,则增大了评标的时间和成本;若参加的投标人数过少,一旦出现流标,则无形中增加了招标成本,延长了招标周期,从而导致招标效率下降。
(二)评标难度系数加大
由于没有通过资格预审,原来在入围前应进行审查的材料在评标时才审查,延长了评标专家的评标时间,增加了题目的工作量;由于从发招标公告报名到开标的时间有限,资格后审不能像资格预审一样,招标人没有时间到实地进行考察,对一些投标人的实力与业绩难以把握其真实性;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事先不了解潜在投标人的数量、水平和竞争情况,从而加大了评标工作的难度系数。
四、解决资格后审弊端的措施
资格后审的实施扩大了建筑市场内的竞争性,在分析资格后审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和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解决资格后审弊端的措施与建议。
(一)实行全程电子化
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应委托招标代理在网上办理备案事项、网上发布招标公告、网上发售招标文件,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的要求在网上下载招标文件并根据要求上传投标文件;纸质投标文件应全面密封并加盖公章;评标委员会的专家在评标过程中也采用网上资格审查、网上远程评标、电子档案归集等,实行真正的工程招投标全程电子化。
(二)实行不记名制度
投标单位在购买标书时实行不限制购买招标文件及不记名制度,保证潜在投标人的不确定性;取消集中勘探现场和集中答疑,取而代之的是自行勘探现场和网上提问、网上答疑的方式,避免了投标人的集中聚集,切断了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信息链,有效防范和遏制串标、围标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对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的资格条件要严格审查,评审标准不能突破招标时发出的资格条件;在评标时,建立健全评标网上抽取、电话语音通知和评标室电子屏蔽等硬件设施;评标委员会的内部成员也要互相监督,杜绝有倾向个别投标人的事件发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评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体现评审的公正性,提高了评审效率。
(四)建立健全惩处机制
对在以往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有过不良记录的投标人要予以公示,增加投标人的违法成本,将其列入“黑名单”,不得参与投标活动。另外还要采取降低企业资质,处以罚款,严重者吊销执照,让其得不偿失。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格后审逐步取代资格预审,可以体现出它的严谨、可行、节约成本的特点。资格后审为预防串标围标现象的发生,为建筑市场良好、健康、快速、有效的发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廉政建筑市场、建立和谐社会起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资格后审的正确合理运用将是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亚奎,蒋欣阳.反串标的利器——资格后审[J].建筑市场与招投标,2010.
[2]黄利海,梁羽,余忠林.建设工程招投标实施资格后审之我见[J].建筑施工,2011.
[3]赖天水.推行资格后审,遏制串标围标行为[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0.
[4]肖静,杨春燕,杜向荣.我国工程招标资格后审问题诌见[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
[5]李强.以资格后审遏制串标的可行性探讨[J].甘肃科技,2010.
[6]王全民.用资格后审法遏制串通投标的研究与实践[J].招标投标,2007.
Abstract:In order to curb the phenomenon of colluding bidding in the bidding process,th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the post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system recent year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post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post qualification,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 and post review of qualifications,the qualification will b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olve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in the bidding process problem.
Keywords:post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construction project;bidding;bidding collusion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资格后审 建设工程 招投标 串标围标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62-0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招投阶段是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招投标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保持建设行业良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几年来,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串标、围标现象的危害性,尝试使用各种方法与这些现象展开博弈。经过多方面的研究与试探,建筑市场逐步将资格后审引用到招投标阶段,取代了原有的资格预审,使得串标、围标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从而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
一、资格后审的内涵
资格后审也叫细审,主要是指投标单位在送达标书截止后、评标前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的投标资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条件和标准进行审查,对投标人有无能力胜任,机构是否健全,有无良好的信誉,有无从事过类似工程的业绩,人员是否合格,机械设备是否适用施工,周转资金是否足够等方面作实质性的审核,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人才可以进入评标阶段。
二、资格后审“利”的分析
长期以来,国内建筑市场一直采用资格预审的方式来确定潜在投标人,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和发展,资格预审的弊端会逐步体现出来,特别是资格预审已经成为一些不法商家为赢得高额利润而进行串标、围标的有利途径。资格后审正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衍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串标、围标现象的发生。资格后审与资格预审相比较,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改善。
(一)串标、围标现象得到遏制
由于资格后审制度取消了现场报名、提交资格预审材料等环节,直接进入到网上出售招标文件的阶段。招标人的工作必须做在前面,应将招标公告及工程量清单等详细的内容发布在网络上,供符合条件的投标人下载,减少了资格预审时各个投标人见面联系的机会。他们只有在开标后才能获得投标人的名单,切断了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的联系,有效地遏制了串标、围标现象,保护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维护了建筑市场的秩序。
(二)招标、投标效率得到提高
与资格预审相比,资格后审是当招标文件发布后,只要符合报名条件的就可以在网上购买招标文件,在送达标书截止后(招标文件发出后的20个工作日)评标前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的投标审查资料进行审查,仅对资格审查通过的投标人进行开标评标,从而缩短了整个招投标程序的周期(大概节约招标时间十天左右),为项目的开工建设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三)中标价格趋向合理化
由于所有的投标人均采用不记名购买标书,投标人信息具有不确定性,提高了竞争力度。投标人知道超低报价和超高报价都将不会中标,出现令人惊诧的投标报价的现象明显减少,恶性竞争的情形基本上不再出现,中标价格相对比较合理。
三、资格后审“弊”的分析
虽然资格后审是资格预审在招投标过程中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有利”的一面,自然就有“有弊”的一面。资格后审的“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潜在投标人的不确定性
因采用资格后审制度招标,只有在开标评标时才能了解有多少投标单位报名。若参加的投标人数较多,则增大了评标的时间和成本;若参加的投标人数过少,一旦出现流标,则无形中增加了招标成本,延长了招标周期,从而导致招标效率下降。
(二)评标难度系数加大
由于没有通过资格预审,原来在入围前应进行审查的材料在评标时才审查,延长了评标专家的评标时间,增加了题目的工作量;由于从发招标公告报名到开标的时间有限,资格后审不能像资格预审一样,招标人没有时间到实地进行考察,对一些投标人的实力与业绩难以把握其真实性;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事先不了解潜在投标人的数量、水平和竞争情况,从而加大了评标工作的难度系数。
四、解决资格后审弊端的措施
资格后审的实施扩大了建筑市场内的竞争性,在分析资格后审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和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解决资格后审弊端的措施与建议。
(一)实行全程电子化
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应委托招标代理在网上办理备案事项、网上发布招标公告、网上发售招标文件,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的要求在网上下载招标文件并根据要求上传投标文件;纸质投标文件应全面密封并加盖公章;评标委员会的专家在评标过程中也采用网上资格审查、网上远程评标、电子档案归集等,实行真正的工程招投标全程电子化。
(二)实行不记名制度
投标单位在购买标书时实行不限制购买招标文件及不记名制度,保证潜在投标人的不确定性;取消集中勘探现场和集中答疑,取而代之的是自行勘探现场和网上提问、网上答疑的方式,避免了投标人的集中聚集,切断了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信息链,有效防范和遏制串标、围标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对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的资格条件要严格审查,评审标准不能突破招标时发出的资格条件;在评标时,建立健全评标网上抽取、电话语音通知和评标室电子屏蔽等硬件设施;评标委员会的内部成员也要互相监督,杜绝有倾向个别投标人的事件发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评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体现评审的公正性,提高了评审效率。
(四)建立健全惩处机制
对在以往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有过不良记录的投标人要予以公示,增加投标人的违法成本,将其列入“黑名单”,不得参与投标活动。另外还要采取降低企业资质,处以罚款,严重者吊销执照,让其得不偿失。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格后审逐步取代资格预审,可以体现出它的严谨、可行、节约成本的特点。资格后审为预防串标围标现象的发生,为建筑市场良好、健康、快速、有效的发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廉政建筑市场、建立和谐社会起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资格后审的正确合理运用将是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亚奎,蒋欣阳.反串标的利器——资格后审[J].建筑市场与招投标,2010.
[2]黄利海,梁羽,余忠林.建设工程招投标实施资格后审之我见[J].建筑施工,2011.
[3]赖天水.推行资格后审,遏制串标围标行为[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0.
[4]肖静,杨春燕,杜向荣.我国工程招标资格后审问题诌见[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
[5]李强.以资格后审遏制串标的可行性探讨[J].甘肃科技,2010.
[6]王全民.用资格后审法遏制串通投标的研究与实践[J].招标投标,2007.
Abstract:In order to curb the phenomenon of colluding bidding in the bidding process,th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the post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system recent year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post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post qualification,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 and post review of qualifications,the qualification will b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olve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in the bidding process problem.
Keywords:post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construction project;bidding;bidding collusion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