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寻造物之巧妙,固饰化于百工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产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蜀绣历史渊源
  最早记载蜀绣的文字,出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绣补》一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则明确提出蜀绣和蜀中其他的物产,包括碧玉、金、银、珠、铜、铁、铅、锡、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充分说明蜀绣作为地方工艺品的珍稀独特。
  其实,蜀绣的历史跟蜀锦一样,都是萌芽于古蜀时期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据文献记载,蜀国最早的君王蚕丛已经懂得养殖桑蚕。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从而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
  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掠夺的对象除了金银、蜀锦、蜀绣,还大量劫掠蜀锦蜀绣工匠,视之为奇珍异物。时至宋代,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成都地区因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盛产丝帛,因此蜀锦蜀绣的制作生产“冠于天下”。
  清初艺人们又吸取了前期的长处,以及长针刺绣而后扎针的民间绣法。蜀绣用成都地区练染的各色散线(较粗松的丝线)或丝线(较细紧的丝线)绣制于本地所造绸缎上。由于选料、制作认真,成品工坚、料实、价廉,长期以来行销于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颇受欢迎。出品多衣裙、被面、枕套、帐幔、鞋帽等实用服饰品。花纹取材,由艺人们根据民间吉庆词句或流行式样,自行描绘绣制。也有部分作品兼用苏绣构图布局及运针设色方法,模仿绘画章法构图的纯欣赏品绣画较少,民间质朴喜庆气息浓厚。
  一千多年来,蜀绣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传统针法绣技近100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晕针、切针、拉针、沙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绳索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画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蜀绣艺术
  蜀绣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其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蜀绣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最初,蜀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为著名。
  绣艺绝天下
  蜀绣的发展基于蜀地富饶,尤其是所产丝帛质好量大(著名的南丝绸之路便始发于成都),故唐宋时“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宋史·地理志》),“民织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成都繁华富丽,生活享乐而艺能有所工,史称“成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隋书·地理志》)。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精神氛围使得绣艺妙绝天下。
  民间凡富裕士子游女也多衣锦绣。《花间集》词多咏五代蜀中男女情事,时有刺绣方面描写,如“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除穿戴又借多种绣品及图案抒发情思并点染境界,如“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绣鸳鸯枕暖,画孔雀屏欹”等等,尽管是词人之语,也可探知当时风俗;女红之盛,由闺阁的特定背景描写可见一斑,如“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诸如此类,几乎成了香艳脂粉套语,如“绣户”不少是指大户人家雕梁画栋的屋宇,如王倨“绣户雕轩文杏梁”……
  绘画传神
  古蜀绣品极少传世,较早的“北宋蜀绣双冠图片”,绫地,绣片高44厘米,宽30.7厘米,上绣鸡冠花、孤屿、水草,一雄鸡屿上昂首振翼催晓,上端钤“明昌御览”玉玺一方。明昌是金章宗皇帝的年号,可能是宋朝廷赠给金国的。
  中国古代山水花鸟画的成熟期在五代,其突出代表便是西蜀南唐的画家如黄筌、荆浩等。宋人之绣,针线细密,其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花草禽鸟之绣非如此细密而不能工不能真,加之题材之自然清新,比较龙凤及汉唐流行纹样更富于生活气息。后代言及绣者之工,就说“工仿宋绣”,赞扬“精刺绣”者,即言其“能灭去针线痕迹”,直称“针神”。此乃仿宋画之工,甚至有直谓“绘绣”的。
  明代秦良玉锦袍也是蜀中今所见稀罕绣品。一为蓝缎并金绣蟒袍,胸背襟袖均并金刺绣蟒纹,又间彩绣万福、如意、云纹、宝相花纹等;一为黄缎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除蟒纹,胸背又绣双凤,裙脚彩绣寿山福海,空白间绣彩云。秦良玉乃一代名将,崇祯帝曾召见并赋诗表彰其征战之功,可见这件原藏石柱县秦良玉家庙的精工细做之战袍非常有名。
  气韵连贯
  蜀绣显著的特点,具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一首唱少女给情郎绣荷包表达爱心的四川民歌,有句“为绣荷包儿有人求,……瞒倒爹娘绣得忙”,因而彩色丝线刺绣,必出自闺阁,送心上人,图案绣鸳鸯或并蒂莲,喻有情人终不分离,针针线线,极尽工巧,最见女子惠心深情。
  据说周代以绣文绣区别以葛布与丝帛为材料的绣品。《史记》载“楚庄王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华屋之下”,皇帝宠物穿绣图丝衣显是极尊贵;战国“齐纨鲁缟”很有名,这大概与齐郡尚刺绣、“恒女无不能”有关,丝织绣品大量制作在当时是极奢侈的,所以齐国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蜀绣辉煌
  作为专门技艺,历史上刺绣常为朝廷官府控制,如宋朝廷始设文绣院,招纳绣工专为皇室绣制御服及装饰品,元代在全国各地设有绣局,明代设内廷作坊专管各项工艺制作,清代同类机构叫造办处。这些官方机构除了督造朝廷政府所需,对刺绣行业的正规确立,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也起到积极作用。如1903年清政府在成都成立四川省劝工总局,内设刺绣科,聘请名家设计绣稿,同时钻研刺绣技法。当时一批有特色的画家如刘子兼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虫鱼等入绣,既提高了蜀绣的艺术欣赏性,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刺绣名家。   但蜀绣之形成比官方劝工局更早。道光年间(1830年),民间组织的三皇神会成立,这是一个由铺、料、师组成的刺绣业的专门行会。这种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规,确定专业分工,维持行业内部各方的利益,表明蜀绣已从家庭逐渐进入市场,形成广为社会所需的规模生产。
  那时成都的刺绣手工作坊在九龙巷、科甲巷一带有八九十家,到官方劝工局成立,蜀绣业更加兴盛。
  到劝工局时期,实用品外更丰富了刺绣欣赏品类,如条屏、中堂、斗方、横披等,题材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并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箫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十分丰富。
  蜀绣发展
  蜀绣来自民间,正如陕西剪纸、绵竹年画来自民间一样,因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在城乡的院落和闺阁中,妇女们把精心设计的图案绣在嫁妆衣物和馈赠品上,寄托对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的演进,许多流传于民间的技艺就会逐渐形成产业和规模。
  1831年(清道光年间),随着蜀绣行会的成立,成都的蜀绣工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店铺、作坊多达数十家,从业绣工也有1000余人。这一时期,刺绣产品开始由专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产品逐渐划分为穿货、戏衣、灯彩三个行业。
  伴随着民间蜀绣的生生不息,蜀绣工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清代末期,政府提倡振兴实业,又在成都开办了劝工局,劝工局下设刺绣科,专门管理蜀绣的生产和销售。蜀绣中不少精品被指定为皇室贡品,而且优秀的艺人还被授予“五品同知衔”的称谓,极大地鼓励了蜀绣的生产和制作。清末至民国初年,蜀绣在国际上已享有很高声誉,在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中荣获金奖。
  民国后,蜀绣虽然不再绣制朝衣和贡品,但绣制日用品的范围却越来越广,几乎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幼儿的披衫、鞋帽,大到结婚时的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品及馈赠酬酢用品。随着刺绣范围和题材的推广,蜀绣的装饰性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历代名画作刺绣图稿的蜀绣作品也大量涌现。抗战时期,文化中心南迁,许多画家和技工来到成都,为蜀绣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蜀绣遍布四川民间,70年代末川西农村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相当于刺绣工厂在职职工的15倍。她们除刺绣被面、枕套、头巾、手巾、衬衣、桌布等几十个品种外,还积极生产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绣品仍保持浓厚的地方特色。蜀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时常得到画家的大力支持,如《薛涛制笺图》绣屏,就是画家赵蕴玉提供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潇洒光亮、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
  蜀绣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郝淑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但蜀绣的现状不容乐观。四川只有一个成都蜀绣厂,境况不佳,正面临改制的问题,本来人数就少的绣工,年龄也都在30岁以上,难有“新鲜血液”注入。有行家称,美轮美奂的蜀绣,其发展已严重滞后,与号称“百万绣工”的苏绣相距甚远。
  (编辑 王琳琳)
其他文献
制度是经济稳定运行的操纵器,也是单位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营利单位,但其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的控制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促
信心是健康长寿的第一要素,它有着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的奇效。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们如果对自己的健康长寿有着足够的信心,就会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科学家们认为,
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离不开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业务几乎可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一定时期资金盈利水平的高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之后也面对了新的挑战,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全球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我国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经济方针,希望能
农民工作为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特殊群体,长期因所处劳动环境恶劣,劳动条件差,安全生产防护措施缺失而往往成为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直接受害者。我国农民工工伤
金融业的安全关平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如何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必须遵循征地制度改革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政府主导和责任分担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资拿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存在政工队伍工作专业性不强、工作方式欠更新、人力资源结构欠合理等问题.新形势下的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应坚持时代性、政治性和专业性的原则,做到:提升认识,
从古代以来,日本民族就形成了房屋建筑顺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通过对日本传统房屋建筑的风格分析,结合日本的审美意识的特征,总结出了日本传统房屋建筑中蕴含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