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代孕行为中的法律问题及规制措施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nqu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代孕现象蔓延全球。它的出现,一方面为生育存在困难的人们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也强烈冲击着传统的社会伦理观念及现存的法律制度。因此,应尽快完善我国相关立法,填补法律空白,以便更好地规范代孕行为,规避其消极影响,发挥其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代孕行为;法律问题;法律规制措施
  一、代孕行为概述
  (一)代孕的概念
  一般而言,代孕是指妇女无法怀孕,而取其卵子与其丈夫的精子进行体外授精,然后将形成的胚胎移植到孕母(代孕母亲)的子宫内来继续发育成胎儿的一种生育方式。[1]
  (二)代孕产生的原因
  1.不孕不育者的选择
  男女中的一方存在生育困难或无法生育,代孕可使他们实现生儿育女的意愿。
  2.思想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改变。代孕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旧有的生育观。
  3.现代科技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代孕的存在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4.高额利润的驱使
  由于代孕业具有高额的利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其不断壮大。
  5.相关法律制度与监管的匮乏
  我国对代孕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及有效监管,导致其肆意蔓延。
  二、代孕行为的法理分析
  代孕的出现虽严重冲击着正常的社会秩序及现有的法律制度,但其对社会仍有许多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应对其进行合理规范,而不应完全禁止。因为其具有以下法理基础:
  1.身体权的正当处分
  根据无伤害不禁止原则,代孕行为若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就不应禁止。[2]
  2.保障生育权的实现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即使他们生育存在困难,也享有生育权。但他们无法通过自然生育来实现这一权利,代孕为他们实现生育的梦想带来了希望。
  3.法律正义价值的体现
  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代孕行为可能会引起一些法律及社会伦理问题,但对那些生育存在困难的人们却有极大帮助。法律仅一味地规定代孕行为违法,并未顾及到那些生育存在困难的人,这违背了法的正义价值。
  4.具有现实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压力的增大,我国的不孕不育患者也越来越多。法律应对代孕行为作出相应的规定,从而发挥其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三、代孕行为引发的法律问题
  (一)代孕行为是否合法
  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可以看出,我国是严禁实行代孕技术的。因此,就目前来说,代孕行为在我国是不合法的。
  (二)代孕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
  对代孕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应该看到建立在自愿与平等基础上的代孕的存在价值。
  (三)代孕行为是否侵害妇女的生育权
  一定程度上肯定代孕行为的合法,有利于保护生育存在困难的人们的生育权。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及有效监管,代孕也在某些程度上侵害着孕母的生育权。
  (四)代孕合同是否有效
  代孕合同是否有效,应根据具体情况来作相应的认定。
  1.代孕合同的有效
  如果代孕合同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国家强行性法律规定,也未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那它就应有效。
  2.代孕合同的无效
  以需发生性关系为一定条件的代孕合同不仅违反了公序良俗,更违反了法律规定,因此是无效的。
  (五)代孕子女归谁所有
  目前,我国对此仍未有相关的规定。本人认为,代孕子女与孕母无任何血缘关系,而与委托夫妇却有血缘关系,故应属于精子和卵子的提供者。
  (六)代孕子女对孕母是否负有赡养的义务
  代孕前,委托夫妇与孕母之间签定了代孕合同。根据合同性质及内容,代孕子女应属于委托夫妇,因此对孕母也就不负有赡养的义务。[3]
  四、我国代孕行为的法律规制措施
  代孕固然引起了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来进行有效规制。
  (一)借鉴英国代孕立法模式
  英国法律对代孕进行部分限制,对形式合法的代孕是给予保护的。我国可借鉴英国模式,对代孕进行适当限制性开放。
  (二)肯定代孕在婚姻法的地位
  1.仅将代孕作为生育辅助手段
  只有生育存在困难的夫妇才可采取代孕技术生育后代。
  2.肯定部分代孕合同的有效性
  如果代孕合同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国家强行性法律规定,也未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那它就有效,应受法律保护。
  3.规范代孕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1)委托方应向孕母支付合理的费用。
  (2)孕母应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及合理注意义务。
  (3)孕母的违约及侵权责任问题。因孕母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造成胎儿疾病或死亡的,孕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4)胎儿继承权问题。在孕母怀孕期间,委托夫妻中若有一方或双方死亡,分割遗产时应为胎儿保留一定的份额。[4]
  (三)严禁商业代孕行为
  对于商业性代孕行为应严厉打击,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四)设立相应的代孕管理机构
  针对目前代孕发展现状,我国应设立代孕管理机构来更好地规范代孕行为。首先,合同双方需到该机构进行相应的登记。其次,该机构应对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再次,该机构可对具备一定资质的医院实施代孕技术进行相应许可。国家还应对该医疗机构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最后,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防止违法代孕的发生。[5]
  四、结语
  代孕行为虽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但它对解决日益增多的生育难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绝对禁止既不现实也缺乏相应的法理基础。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科学的态度来引导和规范代孕技术的合理利用,缓解实践中代孕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维护社会正常伦理秩序,使代孕最终成为造福社会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薛凤凤.《关于代孕的法律思考》[J].《大江周刊(论坛)》,2013(4):159.
  [2]钟丽娟、张宝亚.《代孕的法理分析及法律规制》[J].《商情》,2013(5):208.
  [3]王吉奎.《对代孕行为的法律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 2013(1):357.
  [4]李晟然.《浅析代孕行为相关法律问题》[J].《中国性科学》,2012(8):83.
  [5]姜昆.《代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商》,2012(3):147.
  作者简介:
  施振伟(1989~),男,山东滕州人,兰州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行政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挪用公款罪尽管主要侵害了公款的使用权并且行为人主观上也未必存有侵害公款的处分权故意,然而在挪用公款期间,客观上有限制了公款所有人对公款处分权的行使,即行为人挪用期间,所有权人也难于行使处分权,该行为同样不以行为人主观意志为转移。故而,挪用公款罪的客体应涵盖所有权的全部权能,而不仅是公款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  关键词:挪用公款;处分权;排除意思;非法占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摘 要:开展检察廉政文化建设,对实现检察工作全面发展和检察机关形象整体提升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作用。本文拟结合广西基层检察机关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拓展检察廉政文化建设创新空间、实现检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对策性研究。  关键词:基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广西民族文化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检察机关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时,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军训是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军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军训的经历却对完善大学生性格、形成班级凝聚力、顺利实施后续的大学教育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善于抓住军训的时机,完善各方面措施,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军训;大学教育;凝聚力  随着大学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叹和批评当代大学生在综合素质上的下降和集体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专业英语教学的紧迫性,根据牧师自身的教学体验,提出了非遗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改进措施与建议,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
摘 要:随着我国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再碰到纠纷时也开始运用法律途径加以解决,所有近年来民事纠纷案件的数量激增,这就造成了执行积案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执行难的问题。我国最高院的《关于“执行难”问题的报告》中将民事纠纷案件“执行难”问题概括为:“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  关键词:民事案件;执行难;原因;解
摘 要:此前,有学者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到司法解释一、二、三相继出台,其价值取向的脉络经历了从家庭利益为本位向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即暂且撇开利益和本位的标尺,以自由,民主和平等三个哲学、政治学意义上的价值衡量为标准,看《婚姻法》及其修正案,司法解释关于夫妻财产制的规定所诠释的价值取向的变迁。个人权利和自由将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和实现
摘要:群众观是是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并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党制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而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群众观,并在此基础上造就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不断纵深化的当下,回顾邓小平群众观的形成,阐述其内涵与贡献,进而评析其当代意义显然是一项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邓小平群
越来越多的杰出施教者经常会在培训过程中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以此来改变受教者被动接受的传统培训方式,使其在培训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积极参与,最终对培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