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与还原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构的同时,产生了新的建构,这种对于历史的重构,便恰好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冯世强的《误读与背离的往事》的雄心,就是要重构发生在大宋王朝开国之初的陈桥兵变。这部新历史小说分为历史与现实两部分,在历史部分作者选择了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会算命、通天文的军校苗训,归德军掌书记赵普和未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的亲信幕僚楚昭辅作为主要人物;而在现实部分,则是“我”和女友的故事。“我”随意地穿插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便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地融会成一个整体,使历史中有现实,现实中包含历史,历史与现实融化成新的物质,或日之新历史,或日之新现实,历史成为现实的最佳注脚,现实是历史的重现,使文本产生出新的意义、新的阐释。
  都点检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在为赵匡胤登上皇位设计着一个天衣无缝的局。这个局须要一个“半神科学家”,这个半神好像是从天上来的,他的大脑里装着上天的旨令,他的嘴巴是专为向人间传达这样的天旨而长的,他在人间的出现,便预兆了1日王朝的寿终正寝,新王朝的应运而生。这个作为半神的人不会自动到来,必须由设局者制造出来。未来皇帝的弟弟便出马了,在人群中踅摸到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苗训的家乡是个名叫黑自的小镇,家乡过于穷苦,他活不下去了,便来到了开封城。而开封城有3个,一个名日官人开封城,一个名日军人开封城,一个名日百姓开封城。从这3个不同名字的开封城判断,它是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城市,算命先生苗训根本没有住进开封城的资格。赵光义和赵普便是在穷百姓中搜索到苗训的,把他引进军人开封城,给了他一个军校的军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经过赵光义和赵普的精密准备,黄袍加身只待一个适当的时机。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皇宫正在朝贺新年,突然传来辽和北汉联军进攻的消息。年幼的皇帝柴宗训与宰相范质商量后,派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去御敌。历史在这里似乎又一次回到出发点。开封城里谣言满天飞,黎民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10年前(公元950年)的11月,辽军南下,后汉隐帝任后周太祖郭威为天雄节度使前去迎敌,而后又派亲信去杀郭威。郭威回军攻入东京(开封),隐帝被部下所杀,郭威提出以刘赟为帝,随后率大军准备与辽军大战,到达澶州,将士鼓噪,喧哗,无心作战,他们把黄旗披到天雄节度使身上,呼天抢地。于是郭威开国为周,成为新皇朝的太祖。他没有子嗣,死前把皇位传给了圣穆皇后的侄子柴荣。柴荣在位6年,不幸早逝,把皇位传给儿子柴宗训……在历史的又一个出发点,都点检赵匡胤已经准备好了——重开国朝,宿命重新降临到叫中国的这片大地上。在冯世强的文本中,算命先生苗训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苗训不由自主的说了一个字——‘日’。……这很好理解,既然苗训是半神科学家,那他仰头一定与研究天相有关了。当时是白天,天上除了太阳没有别的星星。所以苗训说的‘日’当然是指太阳了。”
  
  在上面这段引文里,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可谓如胶似漆、水乳一般。现实部分中的“我”常常于不知不觉中融入历史文本中,进行现实的“侵入”,元小说元文本的技法运用自如。在现实部分,“我”对于女友的臆想与追逐,与历史部分中赵家弟兄对皇权的攫取相对应,两者形成深层次的类比。这样,现实部分便对历史部分作出了深刻的阐释,并同化为历史,重构与还原产生的这个文本令人深思、琢磨再三。
其他文献
雪花飘,雪花飘,  小朋友,拍手笑。  雪花飘到树枝上,  大树披上白棉袄;  雪花飘到操场上,  堆个雪人大又高。  雪人问我早,  雪人问我好,  雪人夸我长大了。  圍着雪人跳个舞,  新年很快就来到!  鹅毛似的雪花漫天飞舞,这是冬姑娘送给人们的最特别的礼物。你知道吗?每当这时,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