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动物骨骼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来源 :第四纪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动物油脂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模型开展古代样品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可细化脂肪来源,有助于探究动物资源的加工利用、相关载体的使用功能及先民饮食策略,从而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提供重要信息.目前该模型已得到国外诸多地区现代动物样品的验证,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尚不明晰.文章对陕北地区石峁遗址和高家洼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开展了脂肪酸分析,并对其中1例缺乏形态鉴定特征的碎骨样本进行ZooMS(基于质谱的动物考古学)分析.结果 显示,该碎骨样本的一系列特征肽段与鹿和绵羊的部分肽段相匹配,表明其为鹿或绵羊.家养动物(猪、普通牛、羊亚科)中,除2例绵羊显现出较强的C4饮食信号,应源于粟类作物副产品或人工采集的藜科植物消费;其余动物均表现为C3/C4类混合特征,意味着存在野生C3植物的摄入.相比其他遗址,石峁遗址采取了相对粗放的家猪管理模式;而牛、羊饲养模式的多样化可能是先民在当地自然条件下对新兴家畜品种开展探索性饲养活动的反映.野生动物(梅花鹿、马鹿)中,2例鹿具有较高的δ13C16∶0和δ13C18∶0值,应有C4植物的摄入,表明龙山时代陕北地区先民与鹿存在互动关系.古代陕北地区C4植物对饮食的贡献使得该地区的动物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数据相对于前人建立的“δ13C18∶0-δ13C16∶0”分布模型存在正向偏移,但仍可通过计算△13C值来区分该地区的动物脂肪来源(△13C>0‰为非反刍动物体脂,-3.3‰ <△13C<0‰为反刍动物体脂).
其他文献
辽东半岛风沙沉积位于东亚季风区边缘和海陆交界地带,对研究东亚季风演化、海平面升降变化、古气候环境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对辽东半岛整体厚320 cm的风沙沉积剖面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反映沉积动力特征的3个端元组分,结果表明:1)EM1由细粉砂和极细砂组成,是受冬季风影响的敏感粒级,指示冬季风强度变化,EM2与EM3由粒径较粗的细砂和中砂组成,在低空地方风系作用下以尘暴形式对近地表粗颗粒沉积物进行搬运堆积;2)OSL测年结果显示剖面自末次冰期开始堆积,期间经历了冷暖旋回的气候变化,并
引入动态能力理论,系统分析在开展红色文旅资源服务时,面对外部环境、针对实际社会民众需求如何重建服务能力体系,提高感知和适应不确定外部环境的能力,为图书馆开展红色文旅资源服务提供方法.从相关文献梳理和对红色文旅资源服务动态能力概念的解读入手,通过文献分析法,推导出红色文旅资源动态能力的维度;通过实地访谈法,推导出影响红色文旅资源动态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 表明:社会资本基于动态能力前因变量作用于知识创造,是激发红色文旅资源服务知识创造的基本因素;组织惯例基于动态能力结果变量作用于知识创造,是红色文旅资源服务动
全新世以来,全球增温、人类活动加剧,使得火演化规律和火机制愈加复杂.系统性地研究全新世火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区域火活动机制与气候因子、植物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而且对预测未来火的演化趋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文章综合对比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季风区域全新世以来的炭屑/黑碳沉积记录,发现该区域全新世火活动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空间分布上,该区域火活动最活跃期从东北至东南呈现随纬度降低而趋晚的趋势,即东北地区早、中全新世,黄土高原和长江流域的中全新世(分别约为8.0~6.0 ka B.P.、
对庙梁遗址龙山早期出土的动物骨骼按照发掘单位逐一进行系统分类、测量、鉴定,总共鉴定出8种哺乳动物,分别为蒙古兔(Lepus tolai)、奥氏马(Equus ovodovi)、家猪(Sus domesticus)、梅花鹿(Cervus nippon)、马鹿(Cervus elaphus)、狍(Capreolus capreolus)、绵羊(Ovis aries)和普通牛(Bos taurus).庙梁先民的肉食来源以狩猎奥氏马和饲养家猪、普通牛和绵羊为主.庙梁遗址中3件绵羊骨骼F20:D22、H49:D31
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并能够记录环境变化.水稳定同位素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水文气象、气象诊断和古气候恢复等领域.目前关于中国南方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的代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实测同位素数据的时间跨度短、取样不连续以及各站点的空间分布不均匀都对研究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利用实测的和isoGSM2模拟的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在月、季节和年时间尺度下洞庭湖流域夏季降水量与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p)丰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对贡献.结果
通过浏览文献,对公共图书馆的创新空间进行界定和分类,并基于5个空间构建要素,即核心要素——空间服务、基础要素——空间设备、支撑要素——服务馆员、本质要素——空间使用、载体要素——空间布局,结合实例对公共图书馆的各类创新空间进行剖析,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空间的创新发展和管理运营提出建议.
三角洲不同年代的沉积物组成记录了流域-河口-近海沉积物源汇过程动态变化信息.文章以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A3-1和A6-6柱样为对象,进行了光释光(OSL)年代、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不同年代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柱样长度为1.58 m的A3-1沉积物年龄为1070±50~1180±30 a(距今约1000~1200年),柱样长度为1.80 m的A6-6沉积物为49±9~198±21 a(距今约50~200年).柱样A3-1和A6-6元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6-6具有较
丝绸之路国内段主要包括丝路东段(西安至敦煌)和丝路中段(新疆地区),是丝路文明演化的主体地段,也是古丝绸之路开通之前跨大陆交流的关键地段.丝路东段和中段降水的时空格局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活动历史也有明显区别.然而,6000 a B.P.(“B.P.”为“距今(1950A.D.)年”)左右丝路东段农业强化之后,至古丝绸之路开通(约2000 a B.P.)该地区人地关系演化的时空过程和动力尚不清晰.文章通过总结丝绸之路国内段沿线地区已发表的碳十四测年与植物考古资料,结合丝路东段和中段古气候记录的对比分析,探讨了
文章基于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协同平台业务现状,分别简述平台建设背景、目的 及功能,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设计协同平台架构体系.其中,平台与“江苏图书馆”基础设施共享物理层,同时数据层归集专家库、报告库、行业库和案例库4类数据库,形成业务数据来源,最后以定制服务策略应对业务层个性化需求.协同平台正值初创期,应从经费、制度以及专业合作角度制定保障体系,确保协同平台规范建设,推进联盟业务有序发展.
团簇同位素是地球化学领域的新兴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古温度重建研究.由于团簇同位素的自然丰度极低,目前碳酸盐中团簇同位素Δ47测定所需要的样品量仍较大(约10mg),因此如何在保证Δ47测定值可靠的前提下,使用更少量的样品进行测定一直是各实验室努力的目标.本研究在福建师范大学稳定同位素中心,以实验室高纯CO2气体(Gas-lab)为测试对象,基于Mat 253 Plus同位素比质谱仪双路测定模式,通过不同气体量条件下的对比测定,探讨了双路模式下样品量的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可变体容积储样器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