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解读之四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脊椎动物相比,无脊椎动物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绝对优势,但长期以来缺乏应有的关注,在1989年1月14日发布实行的第一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所列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可喜的是,在今年2月5日颁布的调整后的《名录》中,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一级)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二级)都有较大程度的新增。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种类繁多,分布极广,数量惊人。其中,昆虫纲又是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纲,已记载的种类就有100多万种,约占动物总种数的4/5。它们的特点是成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常具复眼和单眼,胸部有3对足,翅通常为2对(有时为1对或缺如),腹部没有足。体表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由气管进行呼吸。发育大多经过变态。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变态的类型、口器的形式、触角及附肢的构造等作为分类的依据。
  我国约有昆虫15万种,其中已经定名的仅有3万多种,原《名录》中列入的种类更是寥寥无几,仅涉及双尾目、蜻蜓目、缺翅目、蛩蠊目、鞘翅目和鳞翅目6个目,共计21种。
  新《名录》在目的阶元上新增了?目和脉翅目,总种类新增了54种,是此次调整中新增比例最高的类群之一。
  蛩蠊目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小目,属于极为珍稀的昆虫。它们身体细长,没有翅膀,栖息在高山和高原,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白天隐匿于石头下、朽木下、苔藓上及洞穴中,多在夜间活动。在原《名录》中仅有当时才在吉林长白山发现不久的我国第一个蛩蠊目物种—中华蛩蠊为一级,新《名录》新增了产于新疆阿尔泰山的我国第二种蛩蠊目昆虫—陈氏西蛩蠊,亦为一级。
  鞘翅目为昆虫纲的第一大目,占昆虫总种数的40%左右。它们体躯坚硬,特别是前翅角质化,合拢时盖在胸部和腹部背面,状似古代武士所披的甲胄,故通称为甲虫。
  在原《名录》中,鞘翅目有拉步甲、硕步甲、戴叉犀金龟(原名叉犀金龟)和彩臂金龟属(所有种)为二级,新《名录》在此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新增。其中,步甲科新增细胸大步甲、巫山大步甲、库班大步甲、桂北大步甲、贞大步甲、蓝鞘大步甲和滇川大步甲7种为二级。步甲也叫步行虫,是一类食肉的甲蟲,以善走而得名。犀金龟科新增粗尤犀金龟、细角尤犀金龟和胫晓扁犀金龟3种为二级。犀金龟因通常头部有角状突起,顶端对称地分叉,状似犀牛角而得名。臂金龟科中除了将彩臂金龟属的所有种(目前共有7种)一一列出,还新增了棕臂金龟属的戴氏棕臂金龟和玛氏棕臂金龟2种为二级。
  此外,鞘翅目还新增两栖甲科(1种)、长阎甲科(3种)、金龟科(5种)和锹甲科(2种)为二级。
▲ 格彩臂金龟

  蝴蝶所在的鳞翅目是昆虫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以翅面上布满鳞片而得名。蝴蝶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特点鲜明,色调丰富,不仅为普通人所喜爱,为文人墨客所吟咏,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科学研究方面更是必不可少,因此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蝴蝶主要的危险来自人类对原始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作为商品而进行毁灭性的滥捕。一直以来,蝴蝶贸易的发展十分迅速,偷猎走私活动十分猖獗,致使我国一些珍贵蝴蝶种类在很多地方处于濒危状态。此外,由于大规模的乱砍滥伐森林、喷洒农药及排放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使蝴蝶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国蝴蝶中有许多是特有种和世界著名的珍稀物种,但在原《名录》中仅有金斑喙凤蝶为一级,双尾凤蝶(原名双尾褐凤蝶)、三尾凤蝶(原名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和阿波罗绢蝶4种为二级。新《名录》在此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新增,包括凤蝶科(14种)、蛱蝶科(2种)、绢蝶科(1种)、灰蝶科(2种),均为二级。
  脉翅目昆虫通称为“蛉”,大部分为陆生,少数幼虫为水生。成虫和幼虫均为捕食性,主要以蚜虫、介壳虫、木虱、叶蝉、鳞翅目及鞘翅目的卵和幼虫为食,是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新《名录》中新增的脉翅目只有中华旌蛉1种,为二级,在我国仅见于云南泸水。
▲ 台湾长臂金龟(雄)
▲ 台湾长臂金龟(雌)

  叶也叫叶子虫,与身体修长的竹节虫有所不同。竹节虫模拟的是竹子,而叶则善于伪装成叶子,平时生活于草丛或林木上,以叶为食。它们不但可以将身体的纹脉伪装成叶脉,六条腿和身体边缘居然也能像枯叶一样“枯萎”,整个身体还能随风摇曳,惟妙惟肖,真称得上是拟态界中的至高境界了。它们的体色多为绿色或褐色,跟所栖息的环境中的植物叶片颜色相似,因而不易被天敌动物发现。新《名录》中新增的?目有10种,均隶属于叶科,也均为二级。
▲ 丽叶

  此外,在原《名录》中,双尾目的伟铗虹八、蜻蜓目的扭尾曦春蜓(原名尖板曦箭蜓)和棘角蛇纹春蜓(原名宽纹北箭蜓)、缺翅目的中华缺翅虫和墨脱缺翅虫仍为二级不变。
  在陆生无脊椎动物方面,新《名录》还填补了一个空白,即首次出现了蜘蛛类,新增蛛形纲、蜘蛛目、捕鸟蛛科的海南塞勒蛛为二级。   腹足纲因足位于身体的腹面而得名。它们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也称为单壳类或螺类。这是软体动物中种数最多的一个类群,分布遍及全世界的海洋、淡水和陆地,形态变化也较大。腹足纲在原《名录》中仅有冠螺科的唐冠螺(原名冠螺)和宝贝科的虎斑宝贝2种为二级,新《名录》中又新增田螺科的螺蛳、蝾螺科的夜光蝾螺和法螺科的法螺3种为二级。
  法螺也称大法螺,为肉食性。贝壳大,呈黄红色,并具黄褐色或紫色鳞状花纹。壳口为卵圆形,内呈橘红色。外唇向外延伸,具成对齿肋和褐色条纹;内唇有褐色条纹的褶襞。螺层约10层,每层具宽大光滑的螺肋和纵肿肋。它喜欢栖息在海藻繁茂的岩石和珊瑚礁上,过附着生活,在我国仅见于台湾和西沙群岛等海域。螺蛳听上去似乎就是柳州螺蛳粉的原料,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它与后者并不是一个物种,只是与田螺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并不像田螺那样普遍。它是我国的特产种,只产在我国西南高原云南滇池等湖泊里,数量非常稀少。
▲ 大砗磲

  此外,原《名录》中头足纲、鹦鹉螺科的鹦鹉螺仍保持一级不变。

刺胞动物门


  在热带的浅海地区,生长着式样繁多、颜色各异的珊瑚,它们有的像密集的蜂巢,有的似丛生的灵芝,有的如同森林中的蘑菇,还有的恰似枝丫茂盛的鹿角……颜色有浅绿、橙黄、粉红、蓝、紫、白、褐……这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珊瑚构成了巧夺天工的海底花园。
  珊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刺胞动物门、珊瑚纲。原《名录》中只有红珊瑚科、红珊瑚属(所有种)为一级。新《名录》则将软珊瑚目、红珊瑚科(所有种)列为一级,并新增角珊瑚目所有种,共石珊瑚目所有种,苍珊瑚目、苍珊瑚科所有种,软珊瑚目、笙珊瑚科的笙珊瑚1种以及竹节柳珊瑚科的粗糙竹节柳珊瑚、细枝竹节柳珊瑚和网枝竹节柳珊瑚3种为二级。
▲ 虎斑宝贝
▲ 鹦鹉螺
▲ 红珊瑚

  珊瑚在全世界大约有6000种以上,根据其触手的数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八放珊瑚,如红珊瑚、苍珊瑚(是八放珊瑚亚纲中唯一会长出大型骨骼的珊瑚,也是其中唯一的造礁种)等,每个珊瑚虫有8条羽状触手;另一类叫六放珊瑚或多放珊瑚,如石珊瑚等,其触手一般为6的倍数。六放珊瑚有少数单体生活的,直立生长,呈圆锥形、杯形和扁喇叭形等,群体有树枝状、叶状盘状、球状、蜂巢状、卷心菜状或蔷薇状等。八放珊瑚都是群体生活,多数呈掌状分枝或扇状分枝,小的仅有几厘米,大的达一两米。
  在我国热带海域,珊瑚繁殖迅速,生长快,老的不断死去,新的不断成长,骨骼也随之增添擴大,积沙成塔,由小到大,年深月久,就成为硕大的珊瑚礁,露出水面的则是珊瑚岛,主要有台湾附近的火烧岛、兰屿、澎湖列岛,海南岛沿岸岛屿以及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南海诸岛。造礁石珊瑚和某些八放珊瑚是珊瑚礁的主要构成者。这些珊瑚岛有的像巨舰,有的像扁舟,有的冲天耸立,有的近水低垂,有的尖似铁塔,有的圆如古堡,在茫茫无垠的大海中,隐约浮现,色彩缤纷,千奇百怪。岛上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热带雨林挺拔苍劲,绰约婆娑,四季青翠欲滴,飘香万里,迎来百鸟和鸣,群蝶齐舞,胜似世外桃园。
  水面以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别是海洋和陆地生物进化的两个顶点,因此珊瑚礁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之称,无论从生物学上还是进化角度来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珊瑚礁也极易因气候变化、污染和人类的活动而受到破坏,因而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沿海人口的密集和经济的发展,以及航运、捕鱼、石油的开采、倾卸大量的沉积物等都给珊瑚礁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严峻的现实已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珊瑚礁的重要性。
  在新《名录》中,刺胞动物门还新增了水螅纲,包括花裸螅目、多孔螅科(7种)以及柱星螅科(8种),它们均为海生无脊椎动物。
  水螅纲多见于海中,少数种类产于淡水,附着在池沼、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水螅的身体是圆筒状,有点像海葵,但很小,充分伸展的身体也只有1厘米左右,而且在构造上也简单得多。
  它的底端为一基盘,能附着在水中植物或其他物体上,也能脱离而走。另一端是司吞噬功能的垂唇,端部中央有一个星裂形的口,平时紧闭,周围有6~11条触手,平时伸展,摇摇晃晃。触手上的每个刺细胞内都有囊状的刺丝囊,这些刺丝囊可分为4 种,分别起到对猎物进行穿刺、麻醉、黏附和缠绕的作用。它们的食物有水蚤、剑水蚤、昆虫幼虫和其他小动物等。它们也喜欢运动,而且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尺蠖样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因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被称为“口索”的短盲管而得名,也被称为口索动物或隐索动物。目前将半索动物列为一个独立的类群,作为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在原《名录》中有肠鳃纲、柱头虫目、殖翼柱头虫科(原隶属于柱头虫科)的多鳃孔舌形虫和玉钩虫科的黄岛长吻虫2种为一级。新《名录》在此基础上又新增殖翼柱头虫科的三崎柱头虫、短殖柱头虫、肉质柱头虫和黄殖翼柱头虫4种以及史氏柱头虫科的青岛橡头虫1种为二级。
  它们隐居于海底泥沙之中,体表黏液与沙子结合在一起,以沙底质有机物质为食。它们可以依靠吻腔和领腔的充水和排水,使吻部和领部发生伸缩,在泥沙中掘穴和活动。当它们向前掘进时,水和富含有机质的泥沙便被摄入消化管。它们虽然其貌不扬,却都是极为罕见的珍稀动物,其介于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独特身体结构,为脊索动物的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在进化论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下雨天为何更喜欢睡觉  下雨的时候,我们比晴天更容易犯困。为什么下雨天更喜欢睡觉呢?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下雨时,空气的湿度会增加,同时,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也会增高。这是因为雷电可以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同时雨水和空气的摩擦也会产生负离子。负离子的增加会明显改善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使人更为舒适,同时负离子还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其次,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在缺氧的环境下,人的
米开朗琪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由他塑出的雕像,就好像真有了生命一样。  米开朗琪罗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于1504年1月25日将一块“废石”成功地雕刻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卫》雕像。《大卫》争高41米,以裸体表现传说中犹太少年英雄大卫战胜敌人哥利亚的故事。在这件作品中,米开朗琪罗表现的是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一个神态勇敢坚强、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
维生素,19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在人体内含量极微,但在生长发育、机体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性质和化学结构虽然各异,也有以下共同特点:第一,它们均存在于天然食物中;第二,它们不提供能量,却担负特殊的代谢功能;第三,除维生素D外,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第四,人体只需少量即可满足需要,但绝不可缺,否则即会引发维生素缺乏病。 
梵高《向日葵》    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其代表作油画《向日葵》的色彩是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黄色绘成的,黄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土黄……只用了少量的深绿和草绿画枝干和叶子,再配一点天蓝色的花蕊。他把黄色使用得如此动人,使黄色发出感人的魅力。
现代天文学确证:人类的出现是宇宙演变的结果;由于自然法则在宇宙中具有普遍性,导致人类诞生的因素也会出现在苍茫宇宙的某处。因此,许多科学家坚信: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甚至有高级智慧生命——外星人(ET)。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对潜在外星人的搜寻,他们试图通过截获有规则的无线电信号或激光信号来探知外星文明的存在。然而,如果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它们在哪里?为什么人类没有得到过任何有关
北京欢迎您 陈橦语(4岁 水彩)
1830年7月末画家目睹了巴黎人民反抗国王查理十世专权而战斗的这一悲壮激烈的场景。他深受感动,决定要用画笔把它描绘出来。  为画好这幅画,画家画了上百幅草稿,最终才定稿。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间的那个年轻女子,她是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尼亚帽,一手高举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红白蓝三色国旗,一手紧握武器英勇地向前冲。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
年龄:4岁~6岁幼儿  时间长度:约30分钟左右(视情况取舍)  活动环境:室内  活动准备:  1、在墙上适合幼儿的高度钉上画纸,并使画纸连成一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直接在墙上涂鸦。  2、大号油画笔30支。  3、瓶装水粉颜料(单色)若干。  灵感来源:对儿童涂鸦动作发展意义的思考。  教育可行性分析:涂鸦的动作必须发展为更具有意义的动作才有价值,从平面的一部分区域扩大到其他的更全面的区域。对
陈宇(6岁 油画棒画)  辅导教师:赵亚红  浙江省绍兴县南钱清幼儿园
本期点评人:  关小蕾(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少儿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美术教育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      春天 国画    崔俊颖(3岁)  辅导教师:陈飞利  广东省碧桂园1B国际学校  比起那些笼统地用圆形代表一切的涂鸦来说,画中这个有着头、躯干、手脚的人形,表明了儿童在表达形式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