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中故事化手法的分析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手法是电视新闻的常用手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有效的运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法可以使新闻更具表现力,能够突出报道的主题,引发观众产生共鸣。现如今,新媒体的出现和移动智能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正受到严重的冲击,观众的数量正逐年减少。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竞争,传统的电视新闻如何在激烈的角逐中保持自身的地位,为观众呈现一流的新闻内容,合理、高效的运用故事化手法,可以提升电视新闻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它还可以通过极强的叙事手法对表现新闻事实、传达新闻价值和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定义及表现
  用故事来表现新闻就是新闻的故事化手法。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所谓“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电视新闻故事化手法的运用,不仅要重视新闻的过程、结果和影响,更要在最初的人物内心挖掘,事件的探索。从一个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事中反映新闻报道的主题,用最直观的视觉表现形式传达给观众,使之产生共鸣。
  故事化新闻报道在电视中的大量运用,对于提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天天看》等法治节目,在新闻报道中大量运用故事化手法陈述新闻事实,展现新闻现场。故事化手法的运用对于新闻报道是一种催化剂,给平淡的新闻报道增添了不少吸引力,对普及法律法规,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特点和影响
  电视新闻中,故事化手法的熟练运用是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的重要手段。一则好的新闻报道,不仅需要好的内容和组织架构,更需要耐人寻味的情节和一波三折的故事。拿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来讲,在每天播出中,主持人会通过像讲故事一样的叙事方法陈述新闻事实和典型案件,这种表现手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地抓住观众的心,把他们带到案件当中,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加强观众对事件的主体和法律知识的认识。通过这种代入感式的报道,能够让新闻事件的教育作用更加突显,传播和影响更加广泛。
  其次,《今日说法》在案件的叙述中,大量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述寻常百姓的法治生活。做到了用有限的时间,在特定的媒介传播方式下,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今日说法》播出的“十元钱的官司”案件中,对游戏软件引发的官司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一档法治类的节目,将近半个小时的播出时长,每天为何能吸引众多人观看,仔细分析就能看出,《今日说法》之所以能够将本来枯燥无味的法治报道讲述的如此受欢迎,正是因为它在讲述每一个新闻案件的时候,都恰到好处的通过故事化的手法,将新闻现场和事件逐一呈现。无论是采访还是主持人的旁白,每一个环节《今日说法》都在向观众展现着新闻报道的真相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同样,将故事化手法大量运用在新闻类电视报道中的还有《焦点访谈》。作为一档法治节目,《焦点访谈》在讲述新闻报道时,通过大量讲故事、描写的方式将新闻事件呈现在观众眼前,一个细节的展示,往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焦点访谈》从1994年开办以来就以深度报道作为其报道的核心,而深度报道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故事化手法的运用更为普遍。《焦点访谈》通过对浙江金华农村实施垃圾分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一则报道,凸显了垃圾处理上的可行性方案,也让观众第一次对垃圾分类有了新的认识,响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电视新闻故事化”对于新闻资源的优化利用,打造品牌知名度和提升观众关注度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央电视台的《人与社会》《探索·发现》成为了观众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正是依靠极富表现力的故事化的叙述,这些节目在观众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这些节目也俨然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符号。
  三、存在的问题
  (一)哗众取宠削弱新闻本身的价值
  当然,电视新闻的过度故事化也会削弱新闻本身的价值,新闻报道的监督、引导作用也会在故事化的手法中大大减弱。电视新闻故事化是借助情节来对新闻加以报道的,在当前新闻故事化的应用过程中,情节性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首要考虑因素。①过度的注重故事情节,不利于客观地把握新闻事实,报道新闻事件。
  以山东电视台的《说事拉理》和《拍案》两个节目为例,在一味强调收视率和过度的视觉冲击力上,选题不断重复,新闻价值严重下降,使得新闻成了地地道道的讲故事。故事类新闻从2003年最早出现,經历了可谓“传奇”的十年,但由于新闻价值本身的严重缺失,最终开始走下坡路。
  (二)拖沓冗长丢失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强调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在新闻的时效性上大打折扣。因其热衷收视率和爆炸性话题,叙述题材单一,这些话题无论是前期的拍摄还是后期的制作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毫不夸张地说,一期这样的新闻节目就好比一部电影。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核心,今天的事是新闻,昨天的新闻俨然成为历史。故事化电视新闻这样的报道一般来说都有着严重的滞后性,这会让人有一种是在看故事的错觉,新闻时效性的丢失同时也导致新闻真实性的丢失。
  (三)千篇一律难出精品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导致模式僵化、缺乏创新。千篇一律的故事、题材、手法让昔日的“宠儿”不再。拿CCTV—10来说,《百科探秘》《走进科学》雷同;《讲述》《人与社会》也基本相似。这样的电视节目在情节的设置,故事的起伏都有着相似的地方,长此以往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你学我,我抄你的相互“学习”更是让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千篇一律,导致精品难出。
  四、合理运用的建议
  (一)始终遵守新闻报道原则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只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无论如何都要严格遵守新闻的价值,在用故事化新闻报道来吸引观众的同时更要坚守新闻价值的初心,客观报道新闻事件,不夸大其词、虚张声势。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让观众在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中看到真实的新闻事件。
  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认为:“传播的基本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以及提供娱乐。”②因而电视新闻故事化叙事方式要运用适度,不能脱离舆论监督的本质,要用客观的、真实的视角,充分展现、还原新闻事实。
  (二)注重新闻实效性及时呈现
  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是重中之重,快速及时的将新闻事件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第一时间和当前的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在提升故事化新闻报道中要高效合作,统筹规划。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进行采集、整理,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和报道出来。高效的运作不仅需要所有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还需要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提前把握和预判,做到争分夺秒。
  (三)推陈出新努力做原创新闻
  电视新闻故事化手法的运用,需要大量的原创和革新,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照搬抄袭。推陈出新才是电视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之路,当所有的人都在模仿的时候,原本极具吸引力的电视栏目也会慢慢地失去观众的青睐,大家会出现审美疲劳。只有立足原创,播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奇人异事,在节目风格、形式上做足文章,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手法才能用得更好,走得更远。
  注释:
  ①陈永君. 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辨析[J].视听纵横,2005(01).
  ②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刘琼,通辽市科尔沁区融媒体中心编辑
  编辑:王洪越
其他文献
某黄金冶炼渣经高温氯化焙烧,金以氯化物形式挥发进入烟尘,再经湿式收尘设备喷淋收集得到淋洗液。该淋洗液pH值为0. 16,Au质量浓度1. 21 mg/L,具有一定回收价值。采用硫化沉
【内容提要】本文关注2020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的一系列连麦营销即直播带货活动,试分析地方主流媒体和地方领导干部在直播带货过程中释放的双重效应。本文认为,地方主流媒体带货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作为,也是推进全媒体融合的自觉努力;地方领导干部带货是助力属地产业发展的经济行为,也是政府服务职能下沉的行政行为。最后,针对内蒙古实际情况,从短期应对和长期规划两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 连麦营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感染群体为中老年人,且老年感染群体的死亡率较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范围传播,增强老年人的病毒防御意识和健康防护意识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老年人
日前,中国电科组织团队参加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办的2012年亚洲防务展(DSA2012)。会展上,中国电科展示了在国土防空、海岸防御、舰载作战、军事通信、通信对抗、边境防护、智
自2017年"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健康类信息的传播不断获得公众关注,"健康传播"迎来了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日渐成为健康类信息传播的热途。本文将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中部六省2000~2011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结果发现:中部六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化肥施用量、农
【内容提要】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强力推动下,媒体智能化趋向愈发明显。在智能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提升与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并不同步,使得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成为公众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全面梳理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归纳媒介素养教育现存问题,从容应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挑战,有效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进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  【关键词】智媒时代 学生媒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