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刺壳提取液对柞蚕丝/锦纶织物的染色

来源 :毛纺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废弃物来源的天然染料在纺织品上的染色性能,从废弃物板栗刺壳中提取天然染料原液,将该提取液应用于柞蚕丝/锦纶复合丝的染色,研究染色温度、染色时间、pH值及媒染剂对染色织物色度值的影响,确定最佳染色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板栗刺壳提取液对柞蚕丝/锦纶复合丝染色的适宜条件为:温度98℃,时间80 min,pH值4.0,浴比1∶50。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媒染均可以提高染色试样的K/S值,2种媒染剂对试样色度值和色调的影响相近,3种媒染方法中,后媒染试样的K/S值最高。染色试样具有较好的染色牢度及紫外线防护性能。
其他文献
为推动服装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新并挖掘优秀传统手工艺的设计价值,实现编结工艺造型的创新运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运用编结工艺的创意服装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对编结工艺造型的设计实践与探索,主要运用实践研究法、案例分析方法和图文互证法进行深入研究与运用实践,总结出编结工艺在创意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方法。将基本的编结工艺造型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变换得到新样式,结合创意服装造型设计的要求和编结的工艺特性,主要从编结工艺的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2个方面,归纳总结出编结工艺造型在创意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方式,为实现创意服装设
探讨纳米二氧化锰/聚丙烯除甲醛纤维的制备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分析。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和纳米二氧化锰的混合切片,以熔融纺丝法将混合切片纺成含有不同比例纳米二氧化锰的聚丙烯除甲醛纤维。制备的除甲醛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万能拉伸试验机进行表征分析,并在自制的玻璃密封箱里进行纤维的除甲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除甲醛纤维平均直径在15μm~25μm范围内,纤维的直径随着纳米二氧化锰的含量增加而变大;纳米二氧化锰含量越大,除甲醛效果越好,当纳米二氧化锰质量分数达到20%时,纤维
为开发一种新型美观舒适的地毯产品,提高现有地毯产品的亲肤感,以涤纶低弹丝和海岛超细涤纶纤维为原料,设计织造了3种仿麂皮绒面料,然后将这3种面料与天然橡胶复合,制成海岛超细涤纶纤维仿麂皮绒复合橡胶地毯。阐述了仿麂皮绒面料选用的原料和组织结构,以及织造和染整加工过程,着重分析了开纤、磨毛、染色等关键工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制成的织物进行了水洗色牢度分析和性能测试,最后在得到的仿麂皮绒面料上进行印花设计,将其与天然橡胶复合后得到了3种不同图案的仿麂皮绒地毯。结果表明:仿麂皮绒织物手感软糯,吸湿性和亲肤感良好,外
为实现全棉网孔水刺材料更广泛应用于卫生护理领域,在全棉网孔水刺材料上进行SiO2原位诱导生长形成多级微纳米结构,并与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协同构建材料疏水性能。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与静态接触角参数确定最佳疏水整理工艺为:以0.4 mol/L正硅酸四乙酯,原位生长20 min,再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醇水解液处理9 h,改性全棉网孔水刺材料接触角达到140.7°。后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等对最佳工艺处理材料各阶段进行表征与分析。经最佳工艺处理后,材料表面构建多级
为充分发挥羊毛纤维吸湿保暖、兔绒纤维蓬松滑糯、羊绒纤维弹性柔软的性能,开发一种羊毛/兔绒/羊绒提花面料。针对兔绒纤维可纺性差的问题,采用羊毛、兔绒、羊绒散纤维混纺方法,提升纤维抱合力。通过散毛染色、和毛、梳毛、细纱、络筒、蒸纱等工艺,设计纺纱上机参数,制得羊毛/兔绒/羊绒60/25/15混纺纱线。以1/3破斜纹纬二重组织为基础组织,设计织造工艺,织制正反面双色图案提花织物。后通过洗缩呢、起毛、蒸呢等方法,制得蓬松饱满,手感滑糯的羊毛/兔绒/羊绒提花面料,对纺织产品的设计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为了使用干法改性淀粉得到适用于高支毛纱上浆用的氨基甲酸酯淀粉浆料,针对烘箱法反应效率不够理想的问题,用尿素和玉米淀粉、加入氯化铵催化剂,利用捏合机制备了反应效率较高的氨基甲酸酯淀粉。对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尿素用量等进行了单因素分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通过红外光谱测试、扫描电镜和固体核磁碳谱分析,确定酯化反应的有效进行及改性前后淀粉结构变化。对高支澳毛单纱进行上浆,对浆纱前后纱线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得出较低取代度的氨基甲酸酯淀粉对于高支毛纱上浆是可行的。
为探讨活性染料CN-3B对菠萝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活性红CN-3B对菠萝纤维进行染色,以上染百分率为考察指标,分别分析氯化钠质量浓度、碳酸钠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料用量及浴比对菠萝纤维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氯化钠质量浓度40 g/L,碳酸钠质量浓度1 g/L,染色温度50℃,染料用量1%(owf),浴比为1∶50,最优工艺条件下菠萝纤维的上染百分率为96.05%,断裂强力下降率为12.1%。
针对消费者的贴身内衣穿着舒适性等问题,将功能性面料进行结合应用设计,根据市场调研分析,选择合适的棉/相变材料混纺比例为1∶1的调温面料和具有相同参数与组织结构的纯棉面料制作款式相同的内衣产品,并在温度15℃、相对湿度50%的人工环境仓内,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6位女性受试者静止、跑步10、20和30 min时其服装表面的图像,利用软件进行温度提取,并将数据导入Origin分析内衣的调温效果。在此基础上将调温面料与纯棉面料进行拼接,以控制成本、丰富设计,对再设计的内衣进行调温效果检验。实验结果显示,调温效果在1
为进一步提高废弃新疆梓树果实的社会经济价值,分别采用预氧处理和预酶处理对梓树果实进行预处理,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梓树果实脱胶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以脱胶率为指标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预氧处理的最优工艺为:浴比1∶20,碳酸钠质量浓度4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15 g/L,双氧水质量浓度15 g/L,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1.5 h,该工艺下脱胶率可达49.75%;预酶处理的最优工艺为:浴比1∶20,pH值9,处理温度60℃,果胶酶用量6%(omf),处理时间8 h,该工艺下脱胶率可达35.45%
为了研发更具专业性的室内攀岩运动服装,同时为室内攀岩爱好者选购运动服提供科学指导,通过研究室内攀岩运动中人体尺寸变化对服装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以研究室内攀岩技术动作图为基础,通过测量人体在模拟室内攀岩技术动作时的体表尺寸,研究人体体表尺寸变化对服装结构的影响。采用软件识别和主观评价的研究方法确定技术动作图,利用体表画线法从整体分析到局部精细化剖析,确定在室内攀岩运动中人体尺寸变化较大的部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攀岩中人体的主要变形部位在小肩宽、腋窝、背宽、背长、前裆、大腿外侧以及前膝长,横向尺寸变化小于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