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减少智障学生“人云亦云”现象的几点探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智障学生由于欠缺思维的独立性,很容易接受暗示,人云亦云,表现出没有主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并帮助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重塑学生的自信,走出自我,减少“人云亦云”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智障学生;语文课堂;人云亦云
  
  智障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和不足,导致他们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独立性差,对自己缺乏自信。表现在课堂上学习被动,缺乏主见,易受暗示,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智障学生的这些心理和生理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使得在普通学校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迁移到智障教育中就显得成效甚微,苍白无力。所以,剖析和预防智障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人云亦云”的现象将有特殊的意义。
  一、全面了解学生,注重情感投资
  智障学生由于思维反应迟缓,胆怯退缩,敏感多疑,影响了他们课堂上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对老师的提问也存在一种胆怯心理,害怕回答问题,喜欢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全面了解学生的智力程度,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近期思想动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难易的问题,使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提问时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上课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听从教师的教导,课堂上才会主动参与,发表意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现象才会逐渐减少。
  二、调动积极性,营造课堂和谐氛围
  心理学研究已表明:学生只要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思路宽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缺陷和智力上的障碍,在学习上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耐心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积极评价每位学生的发言,正确对待每位学生的质疑,赏识每位学生的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言。如在上新课时,我都会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随时可以到黑板上帮忙。在提问时,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伴随点头、微笑、鼓励、赞许等反应,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愿意说,有信心说。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让他们能毫无拘束地表现自我,提出自己的观点,更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才会对老师的提问认真思考,大胆发言,人云亦云的现象才会慢慢消失。
  三、兼顾全体,选择提问策略
  我们的智障学生个性差异大,智力差异也大,一个班级有多少个学生,就可能有多少种智力层次。据不完全统计,低年级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智龄相差四年差不多,而高年级学生之间的智龄更是有十年多的差距。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简单和复杂并存,直观和抽象并存,提问题时,应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大家都有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自身应有的发展,如“用电饭煲煮饭”这一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
  (1)在用电饭煲煮饭时,先怎样做?
  (2)当把米放进内胆里清洗过以后,接下来怎么办呢?
  (3)把电饭煲的盖子盖上以后,我们又该做什么呢?
  (4)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用电饭煲煮饭的?
  (5)在用电饭煲煮饭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这五个问题环环相扣,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兼顾全体学生,学生不仅可以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答。
  同时,智障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差,感知速度慢,记忆有缺陷,说话简单、机械,思维迟钝,理解能力差,往往很难建立起事物间的联系。回答问题说了前面半句,忘了后面半句,前言不搭后语。因此,我们在提问时,要放慢速度,紧扣问题,简单明了,采用循序渐进,多强化,反复进行等方法,促使学生跟着问题走。
  如《林林是个好孩子》这一课,针对“下课了,林林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园里快乐地做游戏。”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时候,林林做游戏?
  (2)什么时候,林林在哪里做游戏?
  (3)什么时候,林林在哪里怎样做游戏?
  (4)什么时候,林林和谁在哪里怎样做游戏?
  所以,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知识范围,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提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不假思索,人云亦云。
  四、重塑自信,走出自我
  心理学家说:“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产物。”智障学生由于大脑皮层的缺陷、损伤,造成言语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所以在家常会遭受邻居的白眼,父母的抱怨,社会的歧视和冷漠,使他们感觉非常自卑,对自己内在的潜力缺乏信心。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样样都不如别人。表现在课堂上就是缺乏主见,不敢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是保持沉默,封闭自我,就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非常重要。树立智障学生的自信心就能让他们走出自我,自信心是他们获取知识,走向成功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样高尚的品格是人类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遵循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力,尊重他们的人格。只要他们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能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因为在他们自己的认识局限和智力水平下,已经经过他们的大脑进行思考了。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正确评价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即使他们的回答离题万里,不合常理,教师也不能指责他们,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
  学生只有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才会感觉到自己也会成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你行我也行,从而打破课堂上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现象。
  五、走出课堂,拓展学习空间
  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源泉。课堂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智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许多父母不愿意带他们走出家门,导致他们生活范围狭窄。这无疑对他们更是雪上加霜。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词汇贫乏,词义理解不正确,句子理解不深刻,学习语文显得力不从心。对老师的提问不着边际,喜欢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导致课堂上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的现象经常发生。
  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给智障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带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学习一些实践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见,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只有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感知体验,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同时也帮助他们走出狭窄的生活圈,走出自我。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同时,应努力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以弥补课堂知识及生活经验的缺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对人类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语言,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云亦云”是智障学生的普遍现象,我们教师只有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寻找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铮.聋高中语言教学的一些实践与认识[J].中国特殊教育,2003.
  [2]覃海琪.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永康市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利用人卵巢癌Cocl细胞株制备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两种不同浓度Cocl细胞悬液(5×107/100μL及5×109/100μL)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观察3个月后计算各组移植瘤形成率,
摘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有品格有修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科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个人修养素质教育。随着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礼仪;素质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但这种发展往往集中在量上,即投资大、规模大、学生多,质的方面却差强人意
枕后位是胎儿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不及时纠正易成为持续性枕后位而造成头位难产。2005年8月~2006年7月,我们采用间苯三酚肌注联合同侧俯卧位矫正胎儿枕后位,效果满意。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TDP)照射,配合康复新液创面喷雾治疗Ⅲ、Ⅳ期褥疮3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技术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是一个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针对西方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的实际,在Kamien和Schwartz的关于企业R&D问题的差分博弈基础上,利用动态最优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