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th factor, VEGF)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分裂原。研究表明,VEGF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这使得从VEGF及其受体水平干预缺血性卒中成为可能。文章对VEGF及其受体的生物学作用、参与缺血性卒中各阶段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前景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期刊
血流转向装置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新手段。文章就血流转向装置的原理、构成、发展、优缺点、适应证、主要并发症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汉黄芩素干预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 PBS)对照组。采用二血管闭塞法制作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模型制作后6周,汉黄芩素干预组和PBS对照组分别给予汉黄芩素(50μmol/L,10ml/kg,1次/d)和等体积PBS灌胃,共14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空间学习
期刊
血管性认知损害是指所有与血管性疾病有关的认知损害综合征,包括从轻度认知损害到血管性痴呆在内的重度认知损害。胞磷胆碱是神经元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的必需中间体。实验研究显示,胞磷胆碱在脑缺血中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胞磷胆碱有可能改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
脑小血管病是指主要累及颅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的一组疾病。脑小血管病在MRI上的主要特征性改变为弥漫性白质高信号、腔隙性梗死、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这些改变可能与认知损害存在相关性。目前,已有多种量表可用于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损害的评价。
期刊
期刊
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可能会导致认知损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能解除颈动脉狭窄,提高脑灌注量,进而可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干预后的并发症和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比较窦内尿激酶溶栓与单纯肝素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连续的CVST住院患者。收集其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窦内尿激酶溶栓和单纯肝素抗凝。根据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转归,mRS评分< 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