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基于COVID-19数据

来源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在我国大流行期间国际网络媒体的涉华报道,了解其生成及涌现特征,对我国政府准确研判当前国际舆论环境、有效应对舆情、维护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统计分析、情感分类、主题模型等方法,对GDELT全球新冠疫情网络新闻报道数据库的文本进行趋势分析、来源分析和内容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探索与各国涉华报道趋势和数量有关的因素,利用层次聚类将报道特征相似的国家聚类,并归纳这些国家的群体特点。研究发现,国际媒体涉华报道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报道具有显著不平衡性;美、英两国为涉华负面报道的主要输出国;对华进出口额占一国总进出口比重越大,该国对中国疫情发展趋势关注就越密切;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其涉华疫情报道占该国所有疫情报道的比重在总体中偏低。通过系统阐释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的生成特征及涌现特点,为政府有效应对国际舆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以“China”“Covid-19”和“coronavirus”为关键词、以Lexis Nexis数据库2020年度New York Times和USA Today两家美国媒体为数据来源,全文搜索经清理后的有效报道为分析样本,运用布鲁格国家间信任话语分析量表为分析框架。根据布鲁格信任量表,现将动机维度、行为维度分别操作化为“对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的可行性的积极期望”和“其他国家及其代表个体的特征”两
建设性新闻研究在世界多国蓬勃发展,然而,立足不同实践的对比研究及系统规律总结还鲜少涉及。对比中外建设性新闻实践,论文认为中国特色建设性新闻的创新风格在于:区别于商业逻辑主导下以吸引受众为目的的西方方案新闻,中国方案故事的提出需要兼顾国家逻辑与人民逻辑,实现社会协调;与西方建设性新闻主要关注经济后果框架不同,中国建设性新闻更注重政策解读与典型报道的宏大叙事格局;与关注照片等静态可视化手法的西方建设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会公众需要掌握更多的疫情信息,学习更多的防护知识,了解更多的事件真相,寻求更多的精神慰藉。一名合格的记者会把受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以实际行动及时作出回应。这就需要记者跑动起来,到抗疫一线去,到新闻现场去,当好公众的“耳朵和眼睛”,采集民生服务信息,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揭示并反映事件真相。
新闻发布是政府排除舆情风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也是政府与公众进行风险沟通的主要方式。新闻发布具有舆论引导功能以及控制社会风险的风险管理功能,政府通过疫情新闻发布,承担着风险治理的主导角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新闻发布已成为各地政府排除舆情危机、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平台。其中,新媒体在抗疫报道和舆论引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的一大亮点。许多主流媒体纷纷采用最先进的通信技术,积
在清代市场上流通着20余种外国银元,它们不仅是列强侵华的经济工具,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货币制度。那么,外国银元的流入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利弊又几何呢?长期以来,我国历史上主要流通的货币是金属铜钱,白银并不占据主流地位。《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统治时期,“又造银锡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曰白金三品”。秦汉时期,金分三种,即黄金、白金(白银)、赤金(青铜),
期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央视迅速调整编播策略,并推出《战疫情特别报道》节目,每日进行直播,为民众带来最新、最权威的疫情相关信息,成为疫情期间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视新闻报道的典型节目。空间叙事理论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电影和纪录片对于空间叙事的研究最多,而电视与其非常接近,具有类同性。文章选择央视《战疫情特别报道》节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空间叙事要素和空间叙事策略进行分析。
灾难是被建构和被诠释的。作为具有极高新闻价值的硬新闻的一种,灾难报道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国家主流媒体所持有的价值理念以及媒体技术发展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公众对疫情相关各种信息的需求急剧提升,电视作为最具有公信力和时效性的媒体,在疫情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冠肺炎疫情的电视新闻报道为切入点,分析了欧美电视新闻中所呈现出来的灾难叙事及其新动向,并提出了我国电视媒体可资借鉴的方向。
本文以基于语料库的批判隐喻分析法,研究《人民日报》《财新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三家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1110篇报道,考察报道中使用的丰富隐喻。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以战争隐喻主导疫情议题框架,实现广泛的情感动员,与英雄中心叙事相结合,淡化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借由家庭隐喻和身体隐喻,媒体报道勾连传统“国家身体”观念与家国想象,建构国族共同体意识。党报与市场化媒体采取了差异化的隐喻建构
基于框架理论,对政府相关部门、媒体、医院、企业四类不同主体运营的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上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文章(N=577)进行内容分析,探究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新冠肺炎疫情议题建构,并比较了不同主体运营的健康类微信公众号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健康类微信公众号在呈现新冠肺炎疫情议题时,大多采用事实框架,即关注客观事实本身;在报道主题方面,疫情防治是讨论最频繁的主题;最常引用的信息来源是医院、医护人员及医学专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新闻的生产、加工和传播以及受众的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也对传统媒体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为了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新闻编辑需要适应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创作和职业环境的改变,更新知识、把握趋势、转变思维、提升能力,从而提升新闻的内涵和品质,充分发挥其在传递信息、还原真相、引导舆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始终走在融合转型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