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语言文字,原来没有标点符号。一首诗,一副对联,如果读时作不同的停顿,有可能产生歧义,甚至形成意思完全相反的“两副面孔”。有的人故意借此来钻空子,捉弄人。据说明代祝允明就用这种把戏写出了两副绝妙“两面”对联。
祝允明即祝枝山,明代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个大才子,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余德泉《对联纵横谈》里说,有一个富人找祝枝山题对联,祝枝山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副: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富人看了觉得很不吉利,找祝算账。祝说,没什么不吉利呀,于是读道: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这么一读,确实也没什么不吉利。
据说祝枝山还作过另外一副这样的“两面”对联,是送给一个店主作春联的:
明日逢春好不霉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读成“明日逢春,好不霉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因而很不高兴。祝枝山说他读错了,应该读成:“明日逢春好,不霉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这样一读,意思又大吉大利了。
潇风摘自《文萃报》
编辑/香玉
祝允明即祝枝山,明代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个大才子,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余德泉《对联纵横谈》里说,有一个富人找祝枝山题对联,祝枝山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副: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富人看了觉得很不吉利,找祝算账。祝说,没什么不吉利呀,于是读道: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这么一读,确实也没什么不吉利。
据说祝枝山还作过另外一副这样的“两面”对联,是送给一个店主作春联的:
明日逢春好不霉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读成“明日逢春,好不霉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因而很不高兴。祝枝山说他读错了,应该读成:“明日逢春好,不霉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这样一读,意思又大吉大利了。
潇风摘自《文萃报》
编辑/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