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衬底温度下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p型ZnO薄膜

来源 :发光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通过改变衬底温度并优化生长参数,在玻璃衬底上生长了In-N共掺P型ZnO薄膜。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所得薄膜结晶性能良好,且具有很好的C轴择优取向。Hall测试的结果所得P型ZnO薄膜最低电阻率为35.6Ω·cm,霍尔迁移率为0.111cm^2·V^-1·s^-1,空穴浓度为1.57×10^18cm^-3。x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表明,铟元素已有效地掺入了ZnO薄膜中,且铟元素有效地促进了氮元素的掺入。紫外可见(UV)透射谱测试表
其他文献
1 线状晶体生长自威斯康星大学转到乔治亚大学之后,严懋勋教授最得意的工作之一是建立了线状晶体(Single Crystal Fibers)生长实验室。为了生长发光材料单晶,多晶制备系统也因此
荧光粉的温度猝灭性质是影响白光LED的光效、光色参数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了不同激活剂浓度,不同元素掺杂的Y3-xCexAl5O12(YAG:Ce^3+)荧光粉在460nm光激发下的变温亮度和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铽配合物材料n(o-MBA),phen,并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将铽配合物与PVK的混合溶液用旋涂法制得发光层,并利用Alq3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了
美国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UGA)物理系严懋勋(W.M.Yen)教授在他的后期工作中,主要从事长余辉荧光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在这些工作中,他起着组织、领导和支持的
利用1-苯基吡唑、吡啶三唑与水合三氯化铱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铱配合物Ir(2N)2(PZ),研究了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光致发光效率。利用该材料作为磷光客体:掺杂到高分子
在550℃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镀Au(10nm)的Si(100)衬底上,制备了ZnO一维纳米钉阵列结构。X射线衍射(XRD)谱图中只显示了(002)衍射峰,其半峰全宽为0.166°,表明制备的纳米钉
合成了一种新的以TTA(а-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2bpdc(2,2′-联吡啶-3,3′-二羧酸)为配体,单一稀土Eu^3+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发光光谱对其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单晶Si(100)及石英衬底上生长Co掺杂ZnO薄膜,并且比较了不同生长条件下薄膜的性能。实验观察到了700℃、0.02Pa氧压气氛下生长的Co掺杂ZnO薄膜显示室温磁
在MOCVD设备中采用改进的射频辅助生长装置,通过裂解N2及N-Al共掺杂的方法进行ZnO的p型掺杂研究。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光致发光(PL)谱等方法
分别采用溶胶雾化-微波烧成工艺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Ba3MgSi2O4:Eu,Mn,Al荧光粉。溶胶雾化-微波烧成两步法制备的样品物相纯度和结晶度都比较高,具有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