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忠于职业与忠于真理的两难抉择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者是一种讲述真相、传播信息的职业,作为这个职业群体中的个体来说又有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但在崇尚专业精神还是坚持职业操守、在追求真相还是表述忠诚上,新闻工作者常常显得犹豫不决、难于取舍。本文通过对罗伊斯忠诚观的分析,揭示现代新闻工作所面临的忠诚困境,并试图探索走出困境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忠诚观 分析 思考
  
  关于新闻的客观、真实问题。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的讨论都已经相当的多。一度地,新闻工作者被视“把关人”。实际上,当新闻工作者做出是否刊播一则报道的决定的时候,他们就做出了向谁效忠的决定。
  
  一、乔赛亚·罗伊斯的忠诚观
  
  在西方文化中,关于忠诚的最早论述见与柏拉图所著的《苏格拉底是审判与死亡》。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苏格拉底面对那些对自己的指控,毫不动摇地以对庄严的神授真理的忠诚作为自我辩护的基础。在《斐多篇》英译本中虽然没见到忠诚这样的字眼,但这片文章的整个基调就是对忠诚的绝好颂词。表现了一种为信念而死的意愿。而社会契约论者托马斯·霍布斯②认为上帝并不是唯一值得忠诚的对象。在他关于国家理论的历史著作《利维坦》中,霍布斯提出忠诚是一中社会行为,是人们赖以形成社会契约的核心,且社会契约是政治社会的基础。不仅如此,比柏拉图更值得称道的是,霍布斯认为忠诚是有限度的,比如对统治者的忠诚止于继续这种忠诚将导致一个臣民死亡之时。霍布斯指出忠诚的非唯一性,认为人们有多种多样的忠诚甚至是相互对抗的忠诚。由此可见,既然存在相互对抗的忠诚,那么在特定的时刻,就必须做出选择。
  美国哲学家乔赛亚·罗伊斯将忠诚定义为一种社会行为:一个一种信念的自愿、实际、全心全意的奉献。他鄙视那些为获取报道不惜任何代价,只忠于自己的记者。同时罗伊斯认为忠诚是一种选择的行为,因为实际上不做选择便意味着抛弃了忠诚。忠诚与忠诚的能力是一种美德。可以在对信念的不断奉献中得到加强。例如,新闻工作者的忠诚应当与自己的读者的忠诚和谐一致,广告代理商的忠诚既不应当与客户的忠诚,也不应当与消费者的忠诚和谐一致。罗伊斯还认为,对忠诚的真正理解使人们能够断然拒绝不道德的信念,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不同的忠诚之间难以选择,而是不能坚持已经选定的忠诚。能够支持忠诚的信念有一种“超个人”的品质,这一点在人们成为社区组成部分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当广告代理商把自己的角色视为信息的提供者也即为明智的消费者提供做出选择所需信息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符合伦理的忠诚。但实际生活中常常并非如此,因为广告代理商要顾及自己的忠诚是否会和客户一致。这就必然使广告代理商不得不在消费者和客户之间做出选择。选择的最终结果常常是后者,因为他们更看重帐本底线。在媒介市场化的条件的今天,媒介是生存常常是依靠广告市场的支撑,媒体实际上是把公众的时间出卖给广告客户,即所谓的二次发行、广告发行。那么是不是就必然出现新闻工作者的忠诚最终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忠诚相悖呢?
  
  二、乔赛亚·罗伊斯忠诚观的再认识
  
  罗伊斯的观点在许多方面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其一,一些哲学家认为,罗伊斯的忠诚观念过于简单化了。如果把忠诚作为道德的原则,那么可能会导致对不好信念的效忠的危险。例如,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否会忠于一个不道德的信念。如种族歧视、种族主义。新闻工作者作为生活在特点社会环境中的个体,是否会因为对自己某个信念的忠诚而无意识地选择便于支撑此信念的事实、人物、以及特定的时间和视角来组织自己的新闻报道,哪怕他自己的信念本身是不道德的、错误的。其二。罗伊斯并没有提供如何平衡相互冲突忠诚的方法。罗伊斯承认忠诚信念的多元性和忠诚相互矛盾的可能性,但他并没有给我们找到开启平衡之门的钥匙。在媒介的市场化运作下,广告客户与受众之间在对忠诚的表达与满足上的不同常常使新闻工作者陷入两难的境地。尽管二者的忠诚信念并非绝对的矛盾冲突,但二者关于信念的内容及内容的表达体现上常常有分歧。其三,罗伊斯的观点很难在多数人意见与少数人意见之间做出平衡。罗伊斯的忠诚观念可以激发人们坚持现状或遵从多数人同意的严厉原则,媒体不管是在新闻还是在广告上依然可能使用一些老套的观念来刻画某些社会群体,从而使不准确的形象似乎永存不灭。这些新闻或者广告之所以大行其道,只是因为它引起了多数人的兴趣,满足了一些人的眼球需要。用“刻板成见”的做法使这些社会群体真实的、客观的印象被排除。例如,在媒体上所表现的城市拾荒者。有的新闻报道中,城市拾荒者常常被固化为一个从事肮脏的工作且这些人常常是恶习满身的形象。拾荒者不仅仅是满身污垢而且有顺手牵羊、爱占小便宜的恶习。在群体性事件中,城市拾荒者常常是有意识无意识地被记者镜头描绘成无知、盲从、麻木的看客。诚然这样的镜头并没有多少观赏性,但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电视机前的那些对自己生活现状并不满意的受众的心理需求。至少让他们这样的受众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感自不待言。
  
  三、现代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有关忠诚问题及其对策
  
  当一个人扮演某一角色时,他同时就担负起了伦理责任。“从传统上看,从属于某种职业就是被纳入某些其它行业不需遵循的行为标准”。记者或者说新闻工作者作为一种职业,有资格也应该成为一种有较高行为准则的职业。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认同并践行这一理念。例如,一位新闻工作者在被问及他或她以什么谋生时说: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而另一个则说:我为××报或者电视台工作。不难看出,第一位说话人是一名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从业者的职责的新闻工作者。尽管这句句话只是表明他对薪水的忠诚。可以预见的是,第一位说话人会忠于社会对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期望,而第二位就很难说了。
  由于新闻工作者在社会扮演角色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他们有一个尤其重要的职责,即他们比大部分职业更有责任讲述真相。但这与新闻事业作为一种职业所要求的专业主义精神似乎正好冲突。专业主义鼓吹者坚持认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自治特权和财富,即新闻工作者可以不受束缚地做符合自己利益和立场的新闻报道。换言之,新闻工作者在做新闻报道时更多地是忠诚于自己所属媒体的价值理念、审美情趣和利益取向。在制作新闻报道时真正成为把关人,具有超个人的主观性和支配性。尽管专业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具有实质上的正面性,我们一般都在反对专业主义,但我们依然提倡专业精神。由此,新闻工作者在忠于职业与忠于真理之间便面临着挣扎与选择。形象地说,新闻工作者的大脑和肚子在进行着艰难的斗争。   相互矛盾的忠诚这一问题在媒介市场化趋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个市场化较为成熟的媒介里,媒介从业人员都是在为一个文化企业而工作。他们对该企业主负有某种程度的忠诚。但在这里,忠诚往往是空洞的甚至是单向的。现代企业常常要求雇员忠诚,但是很少愿意告诉雇员企业的忠诚或职责是什么。很明显。媒介从业人员对媒介企业的忠诚能促进该媒介企业的利益获得。但媒介企业对其雇员——新闻工作者却不具备同样的忠诚。在今天,许多以媒介作为被告的新闻官司在媒介败诉之后最直接损失的往往是新闻工作者。在这个意义上来看,忠诚比如有悖一方的利益,是一种单向度的忠诚。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果你在真相和职业之间更看重前者,在一些领域之内就必须公开地再现每一个细节,这就常常会因此而放弃对报道对象隐私的保护,尽管你很清楚地意识到这样做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果你既看重真相,又注意对隐私的保护那么你可能愿意放弃部分真相,不发布所有的细节,努力去保护受害人的隐私。这在伦理上是可行的,但又与专业精神相悖。被迫放弃一部分的“真相”还是真相吗?应当说,无论是对真相的追求还是对隐私的保护在伦理上都是高尚的,但除了高尚,对于新闻这一职业来说,大部分从业者看重的首先是保住自己的饭碗。做新闻工作的底线还是为生活计、为稻梁谋。
  然而,新闻工作者在忠于职业还是忠于真理或者说专业精神与职业操守之间并不是真的束手无策。乔治·弗莱彻认为,忠诚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最低忠诚,即不要背叛我。第二种则是最高忠诚,即与我合而为一。在这两个极点之间是忠诚和相应的媒介行为的可能性范围。在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可以借鉴在20世纪50年代由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拉尔夫·波特提出的所谓“波特模式”来解决。其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这决定了准备发布多少信息。第二步,认真分析这些信息材料,并参照自己的忠诚观念做出初步的取舍。第三步,运用哲学原则来检验这些基于自己忠诚观所选择的事实材料。例如,亚里士多得的黄金定律会为你推荐一个中间立场,在发表所有细节或者干脆不做报道之间进行权衡:康德则认为保护那些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等等。第四步,准确地表述自己的忠诚。虽然这一模式看上去似乎很烦琐,但如果经常操作便可能内化为一种比较理性的职业习惯。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化交流的发展,大量的国外优秀电影作品被引进,与这些影片融为一体的电影音乐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并且逐渐改变了以往人们认为电影音乐只是为电影画面配乐的认识。其实,电影音乐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影音乐有着“与画面结合”、“独立成章”的双重性,因此,欣赏电影音乐与欣赏纯音乐的角度是有所不同的。如何欣赏电影音乐,也成为了一门新课题。  [关键词]电影艺术 电影音
[摘要]以《卡门》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各具特色,表现形式不同,塑造出的卡门也千差万别。本文选取绍拉的影片《卡门》的叙事结构,即“戏中戏”结构进行分析,按照情节发展脉络,从具体的情节入手,对套层结构进行细致的肢解和研究。  [关键词]卡门 电影叙事 套层结构    本文选取的电影《卡门》是1983年由卡洛斯·绍拉Carlos Saura执导的版本。影片最大的看点是该片的叙事结构——回环式套层
腾龙18-200mm1:3.5-6.3 Di II VC(型号B018)是仅400g的高性能变焦镜头,带有VC光学防抖及改进的AF系统。新设计的自动对焦驱动模块配有优化的一体式DC马达传动装置,18-200mm VC的自动对焦比以往DC马达更为快速安静。结合防抖功能,18-200mm VC提供优秀画质,同时又是同类产品中最轻巧的一个。
凤翥龙蟠  这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2℃,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这里位置洪泽湖、张福河两大河流的交汇处,千年古堰环抱着古镇:这里的大闸蟹闻名遐迩,古镇三分之二区域在国家湿地保护区内。  当春风悄悄从湖面上拂来,水乡西顺河徐徐地展开了美的画卷。四月的西顺河大地被金灿灿的油菜花渲染的如梦如幻,小镇沉醉在沁人心脾的牡丹花香中。五月,小荷露出了尖尖角,白鹭、湖鸥、白鹳等精灵悄然而至,铿锵的锣鼓声拉开
[摘要]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黑泽明的《七武士》中体现的武士精神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也是日本精神的象征。影片中武士那种忠于自己的团体、尽职、勇敢、正直、富于献身的精神,自律和克己,以及粗犷的性格,是武上的品格、也是日本民族精神的展现。  [关键词]七武士 日本 民族精神 武士道    一、电影《七武士》    黑泽明执导的电影《七武士》在第十九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银狮奖,被日本《电影
制作步骤:  1.在Photoshop中打开原图,首先选菜单栏“图像/模式/Lab颜色”,进行颜色模式切换。点开通道选项卡,可以看到有Lab通道,明度通道,a通道,b通道。  2.点Ctrl A全选图片画面,在通道中点选b通道,然后按Ctrl C复制b通道,点选a通道,按Ctrl V粘贴,通过这一步骤目的是把绿植调整为的枯黄色,选菜单栏“图像/模式/RGB颜色,返回到RGB颜色模式。  3.在图层
秋色染故鄉 高洪伟摄峡湾秋色 刘永刚摄秋 解丽摄余晖映雪 卞斐摄  无论你是在老家、新家、旅途中临时的家,只要能够唤起你对家园的情感的场景或瞬间,就符合本期征稿主题。  家园可以是狭义,是自己的小家,也可以是广义,是地球乃至宇宙。  只要你对家园这一大主题进行了感受、认知、思考,并且应用了合适的摄影技巧,就很可能创作出优秀的家园主题作品。2021No.4节日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
[摘要]本文通过语言学中的“语域”,论及到当代影视创作中的语言特质问題,指出影视剧语言的杂糅和方言化是语言在“域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域化”倾向、由于社会提供了相应的认知语境,其“反域化”受到了大众的语言认同。  [关键词]语域 语境 影视剧 语言认同    一、语域观:由语域谈及的域化    作为一个语言学术语,语域有着不同的定义。Bolinger和Sears认为“语域是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语言社区
任悦/工作坊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副教授  城市的体量过于巨大,以城市为名的摄影项目都需要深思熟虑,在经年累月的拍摄中才能完成。不过,除了那些已经被打造成文化符号的国际都市,大部分普通城市似乎都缺乏“人设”,仿佛是现代机器里批量产出的产物,很难让人提起兴趣拍摄。不过,这种观感,也可能是缺乏近距离的观察,缺乏本土的生活经验,甚至是对城市生活保持远离的态度所致。  当我们来到义乌,鲜艳的小商
[摘要]电影在处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这两个对象中,通常使用了语境差的修辞手段,语境差在电影叙述过程中不仅是电影情节展开的方式和电影悬念、伏笔的手段、也是电影风格特色的体现,电影《谁是孩子他爹》运用语境差使电影语言紧凑而又风趣,增加了电影的可看性。  [关键词]电影语言 语境差 修辞 叙述    作为贺岁大片的作品《谁是孩子他爹》,有效地运用了电影语言的表现手法,在轻松的风趣的语言氛围中,给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