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ing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问题引导思维,多方面发展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创设生动贴切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能激起学生好奇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途径和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如何创设情景呢?
  1 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学习分数时,以学校的科技活动为切入点,如船模比赛和放飞航模,马上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方向与位置时,军营总是充满神秘并令学生感到向往,他们渴望了解军营里的事情。所以选用军营生活为学习素材,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起来,对探求新知识兴趣昂然,师生很顺利地完成此节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2 利用数学小实验或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提供一些成组的学具,让学生分一分,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可借助分纸条活动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沟通知识间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例如,教学合数时,让学生判断两个素数的积是否为合数,并说明理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除——约数——素数——合数”这样的知识链去思考:如果素数甲乘以素数乙得丙,则丙除了1和丙两个约数外,必然还有约数甲和乙,所以丙一定是合数。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演绎出来的结论,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评价后教师再做总结,归纳,提出注意事项。学生探讨中间出现问题,教师也只能合理引导,切勿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解答。即使学生思路出现问题也不要急,适当引导逐步解决就行。做到学生思考与教师引导有机地结合。
  四、始终将数学方法教学贯穿全课。增强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五、用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缜密性。灵活性。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解答开放型习题,由于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解题时往往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且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因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定会大大地提高。
  总之,提高思维能方法很多,关键在于针对具体对象选择适当的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门艺术,值得教师们深入研究。
  [山东省即墨市温泉中心小学(266207)]
其他文献
小小土豆有多大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关小学六年级 孟 扬  土豆是很有营养的食品,我最喜欢妈妈炒的土豆丝。今天妈妈又买了不少土豆,我挑了个大的对妈妈说:“这个土豆体积不小啊。”妈妈问:“你现在学过体积了,你说说这个土豆有多大啊?”我被妈妈问住了,连忙回答:“这个不是我们学过的物体,没法算啊。”妈妈笑着问:“真的没办法吗?你可以动动脑筋啊。”  我最喜欢挑战了!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商量怎么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