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绿 那蓝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n8810060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暑假,我终于见到了心驰神往的大漠!
  从童年始,书本就反复告诉我:大漠就是苍凉、雄浑、壮观的象征。那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悲凉,也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苍茫。
  这沙漠,是丝绸之路上的沙漠,是将士镇守边疆的沙漠,是男儿建功立业的沙漠!但看着看着,本应激动的心却冷下来了,心中升起了一丝恐慌。
  我这是怎么了?这不是我最想看的大漠吗?
  不!这不是我想要的大漠!千里不见人烟,充斥整个沙漠的,是寂静苍凉,是死亡。我心中的沙漠,是丝绸之路上的繁华热闹,是镇守边疆将士们的激血澎湃。而这里,没有那代表生命的树木绿,清水蓝,目光所及,尽是漫漫黄沙。
  眺望着,寻找着,终于,我见到了一丝绿色,是接近枯黄的绿,零零散散,但这绿却让我内心平静下来。
  接着,我看到了成片的绿色,如江水般连绵不绝。那绿啊,无边无际,像大海一般,这片绿中,有着久违的蓝!绿,从未有如此明亮,给人震撼;蓝,从未有如此清澈,予人希望。绿是这里唯一的颜色;水,是这里唯一的格调。殊不知,大漠竟也如此细腻、温婉,并不比江南小镇、苏州园林逊色。
  我们一行到了玉门关,玉门关遗址旁,那里有个小池塘,池塘不大,水也不多,但却是这一路的唯一蓝色。绿以蓝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沙漠之绿,令人眼前一亮,内心无比舒畅。
  我们又来到了鸣沙山下、月牙泉边,鸣沙山的沙子很难很难“鸣”叫,值得一看的,也只有月牙泉了。月牙泉在黄沙之中,弯弯的,很秀气。依沙山,傍江南小楼,也许,古人就是在这儿,触景生情,凭栏望月,念水怀乡吧,“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沙漠骆驼刺,生长在巍巍祁连山下,在茫茫戈壁滩上,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多么干旱,它总能顽强生长,给茫茫戈壁和漫漫沙海平添了生机。
  而那大漠胡杨,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沙海茫茫,远远望去,突然有一点绿,与天相接,那一定是胡杨了,旅人一见胡杨,所有的疲惫和失望会立刻烟消云散。
  沙漠中,最美的颜色就是绿了吧,绿得鲜亮,绿得壮观,绿得动人!生命的颜色,就是绿色!在大漠之中,对绿色有着一种特别的依赖,仿佛有了这片绿,生命就有了希望,这绿,是生命的依靠。
  绿是生命之色,而蓝,却是生命之源!
  蓝在哪里,绿便在哪里,人们就居在哪里。蓝不似绿一般雄伟,但却比绿更为重要,是蓝,让绿蔓延,涓涓细流,源远流长,一点一滴的蓝,贯穿了整个大漠的历史!
  也许,许多许多年以后,我会忘记,沙漠中有什么景点,有什么历史,有什么特色小吃。但,我绝对不会忘记这沙漠中的绿与蓝。
  我爱这绿!爱这蓝!
  【点评】 作为一篇游记散文,本文淡化了记游,着重从沙漠中的“水”之“蓝”和“树”之“绿”来写沙漠景观,并从“绿”“蓝”两个意象中发掘出生命原色和生命感悟,这种写法很有见地。另外,本文语言比较优美,引用也恰到好处,有些句子也颇有哲理意味。很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文献
我们小区外围的墙边,有一棵老槐树静静地长着。这棵槐树的树龄没有谁能说清楚,连周围年纪最大的老人都不知道。它褐色的枝条向四周伸展,树叶细碎繁密,躯干已经有些弯曲,像一个伛偻的老人。  每年,槐树被绿色包裹的树冠上都会冒出许多白色的槐花。风一吹,槐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散开来,整个小区的空气中都流动着甜甜的香味。  每到这时,总是有许多小朋友忍不住上树去摘槐花。我小时候也总有这种冲动,不过遗憾的是从未付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