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行为艺术都是惊世骇俗的,抢夺人心的。自扁家军一个个被收押后,由陈水扁一手主导的“台湾之子入监记”传奇大戏就不断推出全新剧码,内容一再出人意料。
“总统”靠不住,但铐得住
“2630”,“有”。台北土城看守所里传来一声疲弱的声音。从11月12日台湾“国父”孙中山诞辰日那天开始,台北土城看守所里,不再有陈水扁的名讳,反而多了一个让台湾人欢喜连连的数字,台湾的四星彩因为选2630的注数太多在当天下午的两点就封牌了,纽约市的乐透彩中的2630组号也因太多下注,不到中午就封盘。台湾的街头传来了鞭炮声,以及分不清男女老幼的笑声,只是笑得比较沉重罢了。
11月11日早晨,陈水扁接受的侦讯让大家等了6个小时;下午4点半,那一张注定要留存历史的阿扁举手铐图终于出现了。晚上八点,台北地方法院展开了长达11个小时的辩论,讨论是否要收押阿扁,全台湾人都在等待,很多人在电视机前睡着了。这个等待之难熬,几乎和4年前阿扁因为两颗子弹送进医院一样,但不同的是,那次是他算计了大家,这回是他算计了自己。
陈水扁终于从台湾“1号”变成了看守所的2630号,巧的是,2630数字相加等于11,刚好跟裁定陈水扁收押的日期11月11日不谋而合。
如果时间能够回放的话,我们愿意把阿扁进监狱的背景设在2000年3月18日,那一夜阿扁因为国民党分裂而意外赢得大选,他走下激情的舞台后,擦擦汗,朝幕僚问:“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
这真是惊天一问,旷古未有,一个领导人获得天上掉下来的巨大权力后,竟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嘛,他根本还没想过拿到权力之后可以用来实践些什么政治理念。于是,在“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的开场下,台湾注定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吾即苍生、朕即天下。”阿扁最终把台湾变成了一个裹挟自己欲望的大舞台。
而台湾的两大党,一个缺乏理政的经验,一个不懂反对的艺术,他们只剩下天天吵架,然后通过媒体向全岛人民控诉对手的无良与缺德。每个人都关心着掐架的过程与结果,唯独忘了阿扁在“总统府”里干什么:没人在乎他是不是大权独揽,更没有闲工夫去留心“国库通内裤”。民主后的台湾,竟然直接通向了极端腐败的后门,这对台湾经验来说是个沉重的教训。
为什么台湾社会的土壤会让阿扁这种货色获得崛起的机会并问鼎“总统”宝座?8年内,对他的种种恶行,人民几乎无言以对,却为何又无法制衡?更重要的是,下一个“阿扁”在哪里?若干年后,“总统是铐得住的”会不会成为台湾式民主常相伴随的一个“亮点”?
11月12日,阿扁在看守所的第一个夜晚,台北只有20度,窗外下着阴冷的雨。22年前阿扁就呆过的土城看守所,这次,他没有狱友、被单独收容在只有4平米的小房间里,连到球场放风都不行,只能在走廊上走一走,并严禁与任何人会面交谈。
阿扁的行为艺术
从进看守所开始,阿扁的行为艺术又继续了:除了喝水外,他没有吃任何食物。阿扁80多岁的老妈甚至还亲手煮了几道菜想送到看守所,但陈水扁坚持禁食,伤心的扁妈哭了好几天,整个人暴瘦一大圈。
这不是陈水扁愿意看到的,但却是陈水扁行为艺术的结果。自古以来行为艺术都是惊世骇俗的,抢夺人心的。自扁家军一个个被收押后,由陈水扁一手主导的“台湾之子入监记”传奇大戏就不断推出全新剧码,内容一再出人意料:散步赴讯;扬起手铐;政治迫害;控警殴打;到院验伤……一幕一幕,让人屏息让人惊叹:天才也不足以形容陈水扁的无限创意;好戏不散场,现在又有了禁食之举。
陈水扁是律师出身,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禁食对打官司几乎没有帮助,因为司法讲求证据,证据却对扁家不利。他禁食的主要目的,在激起深绿支持,以及获取部分同情。另外,阿扁还想通过转移注意力让扁家其他人获得足够的时间来抵抗司法调查。
从阿扁对辩护律师的安排,可以看出他保护儿子陈致中的决心。陈水扁把自己身边最得力的律师、“华夏法律事务所”的主持律师林志豪留给陈致中,自己另外请律师。自己可以入狱,但儿子绝不能重蹈覆辙。这是陈水扁的底线,也是一位50多岁的大贪腐犯展示的一点可爱的人性光辉。
扁家的如意算盘是,把一切经济问题推给身残志坚的扁嫂吴淑珍,而吴淑珍又把一切责任推到下属蔡铭哲身上。国民党立委邱毅看透了扁家的把戏,讽刺吴淑珍此举是“吃人不吐骨头”!
吴淑珍的好戏伴着阿扁的行为艺术应节起舞:她信誓旦旦地坚持声称扁家流出海外的钱都是政治献金,是为了台湾独立建国之用,陈水扁事先都不知情。而且扁嫂还当着特侦组的人员声泪俱下地控诉下属蔡铭哲暗收贿赂,并扬言要“杀了他”。
阿扁离不开镁光灯的照射,那是他一生舞台的最中央,虽然其禁食行为招来了各方看客热切的目光,但这个行为艺术玩得是有代价的,如果阿扁的案子拖延一个月,陈水扁想要熬到那个时候,情况将会很惨烈。
民进党为何还要陪阿扁玩游戏?
台北看守所自从收押陈水扁后,成为一大热闹景点,每天不断有绿营人士在看守所外抗议,甚至与警方爆发冲突,阿扁以绝食大动作,将司法侦查的焦点,转移成遭受政治迫害,虽有运用民粹对抗司法的意味,却将自己塑造为悲剧英雄。而“受难者”的悲情,往往是选票的最佳催化剂。尤其陈水扁绑住苏治芬、陈明文(他们都是涉嫌贿赂而入监的民进党籍县长),号召民众抗争,民进党又故意在声援司法人权与声援阿扁之间搞模糊,一付要把事情搞大的样子,对马英九政府构成很大的压力。
陈水扁的招式很明显,就是“吸星大法”跟“乾坤大挪移”。“吸星大法”,就是吸纳一切足以构成压力的政治元素,来增强顽抗司法的功力。“乾坤大挪移”,则为转移贪污焦点,甚至将海外密账解读为“台独建国基金”。
阿扁的行为艺术通过媒体的放大让绿营上下弥漫一股被国民党打压的“悲壮”气氛,所以绿营的后续动作更加令人关注。
11月14日,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任委员黄庆林包了两辆游览车,率百位支持者前去声援阿扁。黄庆林还带来一只鸟,他说这只鸟象征狱中孤鸟,也象征和平和温柔。11月15日,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发起“台湾人权律师联盟”,集结多位年轻律师关注陈水扁一案,谢长廷表示,他支持司法审判,“有做错事,应该接受司法审判”,但如果是政治斗争或清算,就更应该关心。
民进党的集团作战,令国民党当局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令外界颇为迷惑的是,阿扁,一个收押的贪腐巨头为何还能搅得政坛风生水起?而民进党为何还要苦苦恋着一个名声恶臭的前主席?
客观上来看,阿扁的政治光谱尚未完全褪色。如果没有阿扁,台湾人可能不知道那些庙堂之高的官员们,还会丢开西装和皮鞋,深入到各个市场、下水道、公车站,用俚俗幽默且草根的语言,和广大群众搏感情。陈水扁实践了华人政党轮替和平转移的先例,开创了体制性变革的先河,这是阿扁的骄傲,也是台湾人心里的亮点。
从民进党的内部来看,陈水扁党羽众多,许多人士更可能与陈水扁形成政治利益共同体,让陈水扁在民进党内仍旧拥有雄厚的实力。陈水扁能够在如此惊天巨案中仍旧游刃有余,掌控政治主导权,折射出的是民进党所面临的怪异政治局面。
从整个台湾来看,马英九施政的疲弱低效为民进党无力切割扁也创造了客观环境。即使选民不满民进党与陈水扁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但要他们转向一个笨手笨脚的书呆子内阁,也确实勉为其难。在两大政党“谁比谁更烂”的格局下,不与扁切割的民进党恰好还有生存空间,大破大立、与扁切割的政治动力更因此荡然无存。
目前看来,只有在明年县市长选举的过程中,在选票和不同利益格局的诉求中,挺扁派与倒扁派的激烈厮杀,方可能催生出一些势力真正改革、与扁切割、甚至民进党重组的可能性。
阿扁被拷,两岸关系出现转机
阿扁的下狱对民进党是一大打击,尤其是对以“台独”作为党纲的民进党提出了一种警示。台湾师范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曲兆祥说,“陈水扁被羁押对台独运动的士气是一大打击。”以后的民进党或许不敢在“台独”上操弄民意,而会偏向经济民生等台湾人关切的话题。这对台海局势的稳定具有不可逆转的效果。
一向鼓噪“台独”的陈水扁终于从政治舞台中央消失了,这对两岸来说,少了一个难缠的“麻烦制造者”与台海和平稳定“破坏者”,至少不用再担心患有多动症的阿扁乌鸦嘴又闹出什么乱子,大陆和台湾可以静下心来商谈三通的细节以及后续之法。
但现在大陆还不能为阿扁下狱欣喜过度,因为绿营不少人在阿扁的操作下,一直把阿扁下狱当成是政党轮替后的报复来处理。阿扁老家所属的台南县副县长颜纯左打算号召10万人自愿入监陪扁;陈水扁办公室也请出民进党内重量级大老陈唐山坐镇统筹规划,宣称要举办5万人的挺扁大会。绿营正鼓动南部民众北上,包围台北看守所,要“拼一下,拼两个赢一个,拼三个赢两个。”现在更传出有支持绿营的团体暗中买枪,意图不明。
“阿扁进监狱对深绿来说,是一个情绪上的干扰,绿营还会借机生事,”南开大学国际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教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认为:“如果因为阿扁收押、以及后来的司法审判导致台湾重新回到族群对立中,这对台海双方是大大的不妙。”
因为无论马英九当局如何想与大陆发展关系,如果马政府与大陆所商定的协议在“立法院”得不到批准,还是空话。这次陈云林访台签署的四项协议,包括通邮、直航、海运,以及食品安全通报机制等,在民进党要求下,全部被退回程序委员会就是一个明证。
一些台湾民间有识之士认为,在陈水扁被关进监狱,台独对两岸关系造成的即时威胁不复存在之后,大陆应该考虑接触一下民进党的新生代,让更多对台官员和智囊,在不受政治外力干扰的前提下,接触一些独派人士,甚至是深绿急独狂热分子,同时也让至今对大陆不甚了了的绿营人士来大陆走走看看。毕竟只有接触才能了解,而相互了解又是互谅互让的关键。

“总统”靠不住,但铐得住
“2630”,“有”。台北土城看守所里传来一声疲弱的声音。从11月12日台湾“国父”孙中山诞辰日那天开始,台北土城看守所里,不再有陈水扁的名讳,反而多了一个让台湾人欢喜连连的数字,台湾的四星彩因为选2630的注数太多在当天下午的两点就封牌了,纽约市的乐透彩中的2630组号也因太多下注,不到中午就封盘。台湾的街头传来了鞭炮声,以及分不清男女老幼的笑声,只是笑得比较沉重罢了。
11月11日早晨,陈水扁接受的侦讯让大家等了6个小时;下午4点半,那一张注定要留存历史的阿扁举手铐图终于出现了。晚上八点,台北地方法院展开了长达11个小时的辩论,讨论是否要收押阿扁,全台湾人都在等待,很多人在电视机前睡着了。这个等待之难熬,几乎和4年前阿扁因为两颗子弹送进医院一样,但不同的是,那次是他算计了大家,这回是他算计了自己。
陈水扁终于从台湾“1号”变成了看守所的2630号,巧的是,2630数字相加等于11,刚好跟裁定陈水扁收押的日期11月11日不谋而合。
如果时间能够回放的话,我们愿意把阿扁进监狱的背景设在2000年3月18日,那一夜阿扁因为国民党分裂而意外赢得大选,他走下激情的舞台后,擦擦汗,朝幕僚问:“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
这真是惊天一问,旷古未有,一个领导人获得天上掉下来的巨大权力后,竟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嘛,他根本还没想过拿到权力之后可以用来实践些什么政治理念。于是,在“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的开场下,台湾注定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吾即苍生、朕即天下。”阿扁最终把台湾变成了一个裹挟自己欲望的大舞台。
而台湾的两大党,一个缺乏理政的经验,一个不懂反对的艺术,他们只剩下天天吵架,然后通过媒体向全岛人民控诉对手的无良与缺德。每个人都关心着掐架的过程与结果,唯独忘了阿扁在“总统府”里干什么:没人在乎他是不是大权独揽,更没有闲工夫去留心“国库通内裤”。民主后的台湾,竟然直接通向了极端腐败的后门,这对台湾经验来说是个沉重的教训。
为什么台湾社会的土壤会让阿扁这种货色获得崛起的机会并问鼎“总统”宝座?8年内,对他的种种恶行,人民几乎无言以对,却为何又无法制衡?更重要的是,下一个“阿扁”在哪里?若干年后,“总统是铐得住的”会不会成为台湾式民主常相伴随的一个“亮点”?
11月12日,阿扁在看守所的第一个夜晚,台北只有20度,窗外下着阴冷的雨。22年前阿扁就呆过的土城看守所,这次,他没有狱友、被单独收容在只有4平米的小房间里,连到球场放风都不行,只能在走廊上走一走,并严禁与任何人会面交谈。
阿扁的行为艺术
从进看守所开始,阿扁的行为艺术又继续了:除了喝水外,他没有吃任何食物。阿扁80多岁的老妈甚至还亲手煮了几道菜想送到看守所,但陈水扁坚持禁食,伤心的扁妈哭了好几天,整个人暴瘦一大圈。
这不是陈水扁愿意看到的,但却是陈水扁行为艺术的结果。自古以来行为艺术都是惊世骇俗的,抢夺人心的。自扁家军一个个被收押后,由陈水扁一手主导的“台湾之子入监记”传奇大戏就不断推出全新剧码,内容一再出人意料:散步赴讯;扬起手铐;政治迫害;控警殴打;到院验伤……一幕一幕,让人屏息让人惊叹:天才也不足以形容陈水扁的无限创意;好戏不散场,现在又有了禁食之举。
陈水扁是律师出身,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禁食对打官司几乎没有帮助,因为司法讲求证据,证据却对扁家不利。他禁食的主要目的,在激起深绿支持,以及获取部分同情。另外,阿扁还想通过转移注意力让扁家其他人获得足够的时间来抵抗司法调查。

从阿扁对辩护律师的安排,可以看出他保护儿子陈致中的决心。陈水扁把自己身边最得力的律师、“华夏法律事务所”的主持律师林志豪留给陈致中,自己另外请律师。自己可以入狱,但儿子绝不能重蹈覆辙。这是陈水扁的底线,也是一位50多岁的大贪腐犯展示的一点可爱的人性光辉。
扁家的如意算盘是,把一切经济问题推给身残志坚的扁嫂吴淑珍,而吴淑珍又把一切责任推到下属蔡铭哲身上。国民党立委邱毅看透了扁家的把戏,讽刺吴淑珍此举是“吃人不吐骨头”!
吴淑珍的好戏伴着阿扁的行为艺术应节起舞:她信誓旦旦地坚持声称扁家流出海外的钱都是政治献金,是为了台湾独立建国之用,陈水扁事先都不知情。而且扁嫂还当着特侦组的人员声泪俱下地控诉下属蔡铭哲暗收贿赂,并扬言要“杀了他”。
阿扁离不开镁光灯的照射,那是他一生舞台的最中央,虽然其禁食行为招来了各方看客热切的目光,但这个行为艺术玩得是有代价的,如果阿扁的案子拖延一个月,陈水扁想要熬到那个时候,情况将会很惨烈。
民进党为何还要陪阿扁玩游戏?
台北看守所自从收押陈水扁后,成为一大热闹景点,每天不断有绿营人士在看守所外抗议,甚至与警方爆发冲突,阿扁以绝食大动作,将司法侦查的焦点,转移成遭受政治迫害,虽有运用民粹对抗司法的意味,却将自己塑造为悲剧英雄。而“受难者”的悲情,往往是选票的最佳催化剂。尤其陈水扁绑住苏治芬、陈明文(他们都是涉嫌贿赂而入监的民进党籍县长),号召民众抗争,民进党又故意在声援司法人权与声援阿扁之间搞模糊,一付要把事情搞大的样子,对马英九政府构成很大的压力。
陈水扁的招式很明显,就是“吸星大法”跟“乾坤大挪移”。“吸星大法”,就是吸纳一切足以构成压力的政治元素,来增强顽抗司法的功力。“乾坤大挪移”,则为转移贪污焦点,甚至将海外密账解读为“台独建国基金”。
阿扁的行为艺术通过媒体的放大让绿营上下弥漫一股被国民党打压的“悲壮”气氛,所以绿营的后续动作更加令人关注。
11月14日,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任委员黄庆林包了两辆游览车,率百位支持者前去声援阿扁。黄庆林还带来一只鸟,他说这只鸟象征狱中孤鸟,也象征和平和温柔。11月15日,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发起“台湾人权律师联盟”,集结多位年轻律师关注陈水扁一案,谢长廷表示,他支持司法审判,“有做错事,应该接受司法审判”,但如果是政治斗争或清算,就更应该关心。
民进党的集团作战,令国民党当局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令外界颇为迷惑的是,阿扁,一个收押的贪腐巨头为何还能搅得政坛风生水起?而民进党为何还要苦苦恋着一个名声恶臭的前主席?

客观上来看,阿扁的政治光谱尚未完全褪色。如果没有阿扁,台湾人可能不知道那些庙堂之高的官员们,还会丢开西装和皮鞋,深入到各个市场、下水道、公车站,用俚俗幽默且草根的语言,和广大群众搏感情。陈水扁实践了华人政党轮替和平转移的先例,开创了体制性变革的先河,这是阿扁的骄傲,也是台湾人心里的亮点。
从民进党的内部来看,陈水扁党羽众多,许多人士更可能与陈水扁形成政治利益共同体,让陈水扁在民进党内仍旧拥有雄厚的实力。陈水扁能够在如此惊天巨案中仍旧游刃有余,掌控政治主导权,折射出的是民进党所面临的怪异政治局面。
从整个台湾来看,马英九施政的疲弱低效为民进党无力切割扁也创造了客观环境。即使选民不满民进党与陈水扁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但要他们转向一个笨手笨脚的书呆子内阁,也确实勉为其难。在两大政党“谁比谁更烂”的格局下,不与扁切割的民进党恰好还有生存空间,大破大立、与扁切割的政治动力更因此荡然无存。
目前看来,只有在明年县市长选举的过程中,在选票和不同利益格局的诉求中,挺扁派与倒扁派的激烈厮杀,方可能催生出一些势力真正改革、与扁切割、甚至民进党重组的可能性。
阿扁被拷,两岸关系出现转机
阿扁的下狱对民进党是一大打击,尤其是对以“台独”作为党纲的民进党提出了一种警示。台湾师范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曲兆祥说,“陈水扁被羁押对台独运动的士气是一大打击。”以后的民进党或许不敢在“台独”上操弄民意,而会偏向经济民生等台湾人关切的话题。这对台海局势的稳定具有不可逆转的效果。
一向鼓噪“台独”的陈水扁终于从政治舞台中央消失了,这对两岸来说,少了一个难缠的“麻烦制造者”与台海和平稳定“破坏者”,至少不用再担心患有多动症的阿扁乌鸦嘴又闹出什么乱子,大陆和台湾可以静下心来商谈三通的细节以及后续之法。
但现在大陆还不能为阿扁下狱欣喜过度,因为绿营不少人在阿扁的操作下,一直把阿扁下狱当成是政党轮替后的报复来处理。阿扁老家所属的台南县副县长颜纯左打算号召10万人自愿入监陪扁;陈水扁办公室也请出民进党内重量级大老陈唐山坐镇统筹规划,宣称要举办5万人的挺扁大会。绿营正鼓动南部民众北上,包围台北看守所,要“拼一下,拼两个赢一个,拼三个赢两个。”现在更传出有支持绿营的团体暗中买枪,意图不明。
“阿扁进监狱对深绿来说,是一个情绪上的干扰,绿营还会借机生事,”南开大学国际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教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认为:“如果因为阿扁收押、以及后来的司法审判导致台湾重新回到族群对立中,这对台海双方是大大的不妙。”
因为无论马英九当局如何想与大陆发展关系,如果马政府与大陆所商定的协议在“立法院”得不到批准,还是空话。这次陈云林访台签署的四项协议,包括通邮、直航、海运,以及食品安全通报机制等,在民进党要求下,全部被退回程序委员会就是一个明证。
一些台湾民间有识之士认为,在陈水扁被关进监狱,台独对两岸关系造成的即时威胁不复存在之后,大陆应该考虑接触一下民进党的新生代,让更多对台官员和智囊,在不受政治外力干扰的前提下,接触一些独派人士,甚至是深绿急独狂热分子,同时也让至今对大陆不甚了了的绿营人士来大陆走走看看。毕竟只有接触才能了解,而相互了解又是互谅互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