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07403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革新方案的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创新探索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强大动力,是学生产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例如笔者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正方形,从摆1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开始,到连着摆2个、3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从而诱发他们对摆50个、100个正方形所需要火柴棒的思考;再如用袁隆平的科学水稻和“神舟”三号宇宙飞船这些跟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提出问题。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科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掌握社会知识,而且还能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思维状态,提高创新能力。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或因形式相近,易造成混淆。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申、互逆、相似等方面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一题多解、一题巧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或用多种方法解题,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在“求技巧——兴趣——再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
  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谨的发散思维,再对它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富有创造性,能提供大量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两者要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才能完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五、教育激励是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呼唤、鼓励。”教师不应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应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独立的见解为目的。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几种方式:①榜样激励。要以学生的创新事例为榜样;②前景激励。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③参与激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会产生无形的推动力;⑤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推动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⑥成功激励。教师要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不断地发挥其创造性;⑦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好方法。
  总之,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竹江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老师,你会把语文教成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未免有点滑稽。语文老师把语文教成什么?当然是语文啊。可是,事实是如此吗?不信请看——  看看我们的课堂:繁琐分析,比比皆是;机械训练,屡见不鲜。看看我们的课外:基础知识,做题;阅读理解,做题;综合性学习,仍是做题;名著阅读,还是做题。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语文领域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变成试题,似乎做题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固本,提高,培优;学案,练习,试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