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实验内容多,出题方式灵活,在中考复习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时,应注意复习方法,提高实效,现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几种物理实验复习方法:
一、了解中考物理实验的基本类型
1、测量型。(1)直接测量型,例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间接测量型,例如:测量力(包括摩擦力)、测量机械效率、测量密度、测量电阻、测量电功率等。
2、研究型。(1)规律型的,例如:发声体在振动、研究熔化的特点、研究杠平衡条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焦耳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2)概念形成的,例如: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概念形成)、不同种物质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3)课外题材的探究,例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长是否有关、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3、操作型。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等。其中包括测量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中有实验步骤的实验。
二、了解各种类型的出题方式及对策
1、直接测量型实验
出题方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温度计读数时视线的要求;刻度尺的记录结果;天平的调节;不同测量工具共同使用时的要求等。
对策:由于这些内容都出现在书本上,要想掌握准确使用的方法主要是:(1)阅读法,即仔细阅读书本中的有关内容,将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进行重点理解记忆。(2)对比法,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对比总结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理解起来更透彻,记忆更清晰。例如:视线问题、刻度尺、量筒、温度计的要求都不同。
2、间接测量型实验
出题方式:间接测量型实验是出题的重点,测密度、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几乎是年年必考的实验题。出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验本身的知识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测电阻实验中数据处理问题;电压表、电流表量程选择问题;滑动变阻器作用问题等;另一种是改变测量工具或缺少测量工具时如何进行测量。这类主要是考设计思路,考查的内容已经打破了单一知识体系,达到学科内综合的目的。这是中考中的重点出题方式。例如:如何用量筒测量牙膏皮的密度;如何只用电流表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等等。
对策:这两类题主要运用的方法是总结归纳法。总结的内容重点是实验过程中各种做法的目的和作用;总结设计思路,在测量工具不够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未知物理量的测量思路。
3、研究型实验
出题方式:研究型实验也是中考重点题型,尤其是探究实验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下考查考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该题型无论是对书本中内容的探究还是书本之外内容的探究,主要考查的是探究的思想和方法。
对策:掌握好这类实验可采用总结归类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总结不同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判断方法和判断依据。例如:浮力的测量方法中有弹簧测力法的读数差法、排开液体质量(重力)法等、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动能大小的判断方法、蒸发快慢的判断方法;导体电阻大小的计算和判断方法、电流放出热量多少的判断方法、磁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及判断依据等。
(2)注重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过程的写法及要求。不同的实验控制方法相同,但控制手段不同,要注意区别不同知识体系的实验控制手段上的总结。例如速度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从同一高度下滑;机械效率中额外功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同样的动滑轮;摩擦力中压力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电流相同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串联电路的方法等等。
(3)注重对实验现象及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的总结。对于不同的课题要求实验结论的分析方法也不同,但有规律可循。
'
4、操作型实验
出题方式:操作型实验属于基础实验一般不单独出题,主要与研究型实验相结合出题。操作型实验的出题内容主要是操作过程中操作的顺序及其原因。
对策:(1)对手实验法:通过亲自操作,感受其中的过程,会有很深的感性认识;(2)总结法:详细写出操作型实验的操作过程并标明原因,这样便于理解记忆。例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实验,画电路图——断开开关(安全)——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安全)——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同时观察灯的亮度是如何改变化的。对于这类实验要努力总结全面,这对基础实验的理解有直接影响。
一、了解中考物理实验的基本类型
1、测量型。(1)直接测量型,例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间接测量型,例如:测量力(包括摩擦力)、测量机械效率、测量密度、测量电阻、测量电功率等。
2、研究型。(1)规律型的,例如:发声体在振动、研究熔化的特点、研究杠平衡条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焦耳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2)概念形成的,例如: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概念形成)、不同种物质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3)课外题材的探究,例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长是否有关、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3、操作型。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等。其中包括测量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中有实验步骤的实验。
二、了解各种类型的出题方式及对策
1、直接测量型实验
出题方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温度计读数时视线的要求;刻度尺的记录结果;天平的调节;不同测量工具共同使用时的要求等。
对策:由于这些内容都出现在书本上,要想掌握准确使用的方法主要是:(1)阅读法,即仔细阅读书本中的有关内容,将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进行重点理解记忆。(2)对比法,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对比总结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理解起来更透彻,记忆更清晰。例如:视线问题、刻度尺、量筒、温度计的要求都不同。
2、间接测量型实验
出题方式:间接测量型实验是出题的重点,测密度、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几乎是年年必考的实验题。出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验本身的知识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测电阻实验中数据处理问题;电压表、电流表量程选择问题;滑动变阻器作用问题等;另一种是改变测量工具或缺少测量工具时如何进行测量。这类主要是考设计思路,考查的内容已经打破了单一知识体系,达到学科内综合的目的。这是中考中的重点出题方式。例如:如何用量筒测量牙膏皮的密度;如何只用电流表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等等。
对策:这两类题主要运用的方法是总结归纳法。总结的内容重点是实验过程中各种做法的目的和作用;总结设计思路,在测量工具不够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未知物理量的测量思路。
3、研究型实验
出题方式:研究型实验也是中考重点题型,尤其是探究实验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下考查考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该题型无论是对书本中内容的探究还是书本之外内容的探究,主要考查的是探究的思想和方法。
对策:掌握好这类实验可采用总结归类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总结不同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判断方法和判断依据。例如:浮力的测量方法中有弹簧测力法的读数差法、排开液体质量(重力)法等、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动能大小的判断方法、蒸发快慢的判断方法;导体电阻大小的计算和判断方法、电流放出热量多少的判断方法、磁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及判断依据等。
(2)注重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过程的写法及要求。不同的实验控制方法相同,但控制手段不同,要注意区别不同知识体系的实验控制手段上的总结。例如速度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从同一高度下滑;机械效率中额外功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同样的动滑轮;摩擦力中压力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电流相同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串联电路的方法等等。
(3)注重对实验现象及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的总结。对于不同的课题要求实验结论的分析方法也不同,但有规律可循。
'
4、操作型实验
出题方式:操作型实验属于基础实验一般不单独出题,主要与研究型实验相结合出题。操作型实验的出题内容主要是操作过程中操作的顺序及其原因。
对策:(1)对手实验法:通过亲自操作,感受其中的过程,会有很深的感性认识;(2)总结法:详细写出操作型实验的操作过程并标明原因,这样便于理解记忆。例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实验,画电路图——断开开关(安全)——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安全)——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同时观察灯的亮度是如何改变化的。对于这类实验要努力总结全面,这对基础实验的理解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