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基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舍近求远,立足课本。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途径
  
  现在信息化时代的英语,早已不是一种技能或是一种外语,而是渐渐深入到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内部的一种“日用品”,随处可见。对于已经成就自我的人士,英语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姑且不论,但对于依然处在学习之中的学生们而言,不用心学好英语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时代人。
  我们时常听到很多家长在说“孩子从3岁就开始学英语了,可现在怎么什么都不会,连考试都及不了格”,“能报的班都报了,这英语怎么就没起色”……也有许多学生在说“我知道英语重要,就是不知道怎么学”,“我想看文章都不知道看什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英语人才认为“学英语太容易了”,“英语就这么简单”……
  说到英语学习,不外乎三个关键词“自己、老师、环境”。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就主要是“自己”和“老师”了。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知老师这一因素的关键作用,学生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学会、学好,与老师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只要老师有着正确的教育观、适当的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英语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中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最重要却也是最难过的一关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也成为了中学教育中的重头戏。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也是所有英语老师不断摸索改进的内容。
  一、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的问题
  学生在阅读行为上的偏差主要有(1)逐字阅读,过度依靠视觉信息。这样会大大降低阅读速度,妨碍对文章的理解。(2)知识面窄,一些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3)过分依赖工具书。由于掌握的词和短语数量少,学生不得不依靠词典查找生词词义。(4)母语翻译。学生在阅读时先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再去理解,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5)心读。阅读时虽不出声,但是在心中一个词一个词地默读,这样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都很低。
  2.教师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1)许多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一些老师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所谓的语言点与语法分析上,对阅读的处理过于简单,仅让学生自读,了解故事情节,然后划词组,对答案。由于教学方法单调、陈旧,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阅读能力很难提高。(3)过度注意细节问题,导致迷失主题或一叶障目。(4)阅读课上,老师们越俎代庖,做了本应由学生们做的工作,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增强,自身的创造性活动越来越少,最终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二、解决途径——舍远求近,立足课本
  阅读能力依赖于综合训练。听、说、读、写扎实,学生语言结构意识强,基本词汇掌握牢固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英语环境不是很充分,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来源主要就是课本,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课本来获取信息,提高词汇量。因此,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本材料的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改变那种肢解课文—逐句翻译—深入讲解—全面练习语言点的做法,把整体阅读教学的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就是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让学生感知。把课文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整体,要求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使课文教学作为教师、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语法清楚,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等方面加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综合语言知识的能力。下面是有关课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步骤。
  1.阅读前,教师先教一些较难的单词或词组或有碍课文意思的单词或词组。(留一部分生词让学生在阅读中猜测)而后介绍一些跟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再根据文章标题,插图或利用简笔画等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2.阅读时,以细节阅读为核心,合理分析课文的性质和结构特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先提出几个指导性问题,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听读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拓展,先浅后深,兼顾学困生和优秀生的原则。通过听读而后默读,解决问题,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整体结构已有了大致了解,已经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3.阅读后,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来应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精练:即英语课堂中的排忧解难的过程,是消化重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读。另一种是让学生提出预习时或阅读后不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到精讲精练,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在解难后教师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做一些语言知识点练习,或围绕课文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书面练习,进而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法知识的理解。如遇到合适的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们演讲、扮演角色等。
  归根结底,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因素,指导学生采取恰当的阅读策略,传授其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其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真正做到读有策略、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长此以往,阅读理解教与学的水平必将得到提高,也将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和大多数温血动物易感,临床上以怕光,精神沉郁,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主要特征,致死率几乎100%。R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在论及教学方法时,主要是在说教师教的方法,甚至是,教学的方法,组织观摩教学,也多是留意教师在怎么样教,引用什么样材料,用了什么方法。本文拟就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有不同地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位学
摘 要: 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依据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原则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后效作用,旨在探讨如何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开发和设计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网络化教学 资源库 建设    1.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资源库设计的背景  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
摘 要: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如何把握评价时机,灵活采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时评价——体验成功树信心;延迟评价——关注差异促发展;有机结合——讲究实效达目标。  关键词: 及时评价 延迟评价 有机结合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学全书》中提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通过不断地自我激励,就会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
摘 要: 语音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对语音基础知识重视不够,许多学生不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不了解英语学习的规律,没有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因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文章说明了语音基础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希望能够引起师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视。  关键词: 语音 基础知识 英语学习 作用    在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有条件的地方甚至从小
摘 要: 省略是人类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现代日语中的省略现象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因素而较一些语言更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先行研究理论为基础,对现代日语中的省略现象进行语用学角度的分析,从语用学角度探究日语中省略现象产生的动机和原因。  关键词: 现代日语 省略现象 语用功能    日语中频繁地使用省略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从如下四个文化背景方面寻根溯源。  一、心有灵犀  整个日本民族就如同
摘 要: 「と」「ば」「たら」「なら」都能表示假定条件的意思。不过除了假定条件的意思以外,其实各自还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用法,这四者的用法各有异同,又互有联系,关系较为错综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太容易准确地它们的正确用法。《「と」「ば」「たら」「なら」的用法异同(一)》主要对「と」和「ば」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本文将对「たら」和「なら」的用法详细讲解,并对「と」「ば」「たら」「なら」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