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创新思维与教学型本科院校文化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非智力因素与创新思维的关系,结合文化服务类产业和教学型本科院校的特点,认为非智力因素通过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优化思维加工的能力和增加灵感触发的机会,因此教学型本科院校要在积极学习力、逻辑思考力、人际沟通力和综合执行力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文化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创新思维;教学型本科院校;文化服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148 -03
  一、非智力因素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创新思维是指能够取得创新性成果( 新的概念、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方法、程序、 工艺、技能或技巧等) 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意识与无意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协同作用过程[1]。
  “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是美国心理学家W.P.Alexander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2]。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那么非智力因素与创新之间有何关系呢?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多大呢?一般认为智商与创新能力成正比,其实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就好比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成反比,但是这种反比关系只有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才成立,即需求规律成立是有前提的。智商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也属于这类,即这种正比关系只有在影响创新能力的其他条件不变时才能成立。这里的其他条件指的就是非智力因素,如果一个人智商很高但非智力因素不强,很可能不具有创新思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一般(大多数人都属于此),但是其非智力因素水平较高,如意志品质刚毅,性格外向,承受压力能力强,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不断追求,获得成功的动力十足,不循规蹈矩等。
  (一)非智力因素与发现问题的能力
  茶具产品是承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被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是:茶壶烧水长时期放置会形成水垢,倒水的时候总有水垢随之流出,人们觉着水垢是讨厌的,于是往往隔一段时间用茶匙一类的物品进行清除,既费时又费力,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生产茶具的企业认为不是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如果自来水水质提高,水垢就会减少,如果自来水水质不好,自然会有水垢。消费者往往是产品被动的接受者,不知道什么样的商品是好的。提供服务的文化企业(如茶社)认为这是茶具生产者的事情,甚至根本就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因为所有茶具提供者提供的产品都是这样的。然而飞利浦公司将它视为一个问题,并且视为一个机会。飞利浦发明了一个新的茶壶,茶壶口有一个过滤器,在倒水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过滤水垢。人们在喝自己泡的茶时,就不会在茶水中看到漂浮的水垢杂质了 [3]。发明和生产这样一个过滤器并不难,但关键是产品或服务提供者有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如果大家一直绕过这样问题,就永远也不会有创新和创造。树上的苹果或者梨子不知道砸到了多少人,但是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创新思维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主体对思维客体有了初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由于某种( 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 原因形成不满,产生期望、兴趣和创新动机,从而初步描绘出创新思维系统的目标状态,于是创新思维系统的现时状态和目标状态在时空上就会对应一定的空间状态[2]。非智力因素中的期望、兴趣和动机对发现问题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往往看不到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动机往往视问题于不见。发现问题这一能力对文化服务类行业发展非常重要,因为文化服务类不像制造业,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和开发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一定的技术突破,文化服务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往往不需要高深的技术,如刚才提到的带过滤器的水壶,它既是一个制造产品更是一个文化产品,它促进了茶具市场的发展,更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文化服务类产业中很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更多地取决于对问题的发现和重视,智商的高低和专业技能在此类创新中的作用远远不如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与思维加工的能力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对面对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这一阶段需要思维加工的能力。问题往往是纷繁复杂的,有时看似是不好解决甚至是不能解决的。广告产业发展到今天拥有了各种发布形式:报纸广告、电视电影广告、楼宇广告、车体、船体及灯箱广告、道路设施等户外广告、网络广告、手机广告等等,广告借助各种载体不断更新发布的形式,我们看到的广告形式让我们感觉广告发布的形式应该是这样,但是每一种广告形式刚刚出现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新事物,是一种创新产品或创新服务,需要创造者发现问题并经过思维加工来实现,以户外广告为例,当户外广告只有广告牌和车身广告两种形式的时候,广告商、广告主都认为户外广告的作用不大,因为广告牌要么出现在城市郊区,要么出现在交通繁华的道路两侧,而车身广告则印在公交车上,当车辆飞驰而过的时候,人们无暇仔细观看,并且由于广告载体的流动属性和稀少属性导致广告信息传播有限,不能给客户创造价值。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尤其是文化服务产品或服务,创造价值不能仅仅体现在产品本身的科技创新价值,更要体现在能为顾客创造多大价值,这要求从业者首先发现某种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仔细分析,找出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思维加工能力,能够将各种相关联的事物整合、分解和加工,以前面提到的户外广告为例,德高贝登广告公司首先想到如果能够在市区安放广告牌,其重复浏览量将增大,但如何获得安放广告牌的权利又是一个问题,于是该公司提出为政府免费维护和保养相应道路设施,并获得了市区道路两侧的广告牌安放权,有效提高了该公司的经营业绩。
  思维加工过程涉及非智力因素的兴趣、动机和意志,当人们靠兴趣发现了问题,在强有力动机的驱使下,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在此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当一个人拥有较高智商,但缺乏强大的动机和坚强的意志,在挫折面前将失去创新的动力。   (三)非智力因素与灵感触发的能力
  创新思维往往是靠灵感触发完成的,即通常所说的灵感火花的迸发,灵感是无法传授和学习的,灵感的获取需要适度的动机、稳定的情绪表达、甚至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很多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同气质的人对遇到的挫折的态度不同,有的迎难而上,有的退缩不前,灵感的触发往往是在曲折前进中获取的。
  二、非智力因素、创新思维与文化服务类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服务类产业需要从业者拥有创新思维
  以工业革命为特征的第二产业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到过重大作用,三大产业比重的排列,大多数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小,到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小,最后到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小这样一个过程。我国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度阶段,在第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以专业化加标准化为特征,对人才的创新意识要求不高,在第三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化加标准化向专业化加创新化转变。比如苹果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在于其加工制作如何精良(其部件加工主要外包),关键在于其产品体现了“苹果文化”或“乔布斯文化”,体现在其设计理念的人性化,满足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要。今天的文化服务类产业的发展最需要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二)文化服务类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情、智、能提出了综合要求
  文化服务类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学培养合适的人才,而文化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和方式又有所不同。刘延东在2012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抓住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关键,系统推进,务求实效。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未来,文化服务类人才是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所依赖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应该是文化服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这是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依据人才学关于职业整体能力的研究,文化服务类专业人才核心竞争能力的构成应该包括情感、意志、心态、性格等情商(情绪智力)要素;也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思维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智能要素;还包括诚信、职业道德等思想要素。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情、智、能等综合职业素质,建立新的培养体系。
  三、以强化非智力因素与创新思维为导向的核心能力构建
  服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其目标指向是模糊的。2008年以来,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经济地位,对相关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明确导向,我们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培养服务管理类人才的理念以及对职业能力的研究成果,兼顾情、智、能等综合职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在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提炼出服务管理类人才所应具备的积极学习力、逻辑思考力、人际沟通力和综合执行力等4种核心能力,并进一步构建出教学型高校服务管理类专业的“4力”培育体系。
  教学型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服务管理类专业的生源多数来自“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教学研究型高校或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原样照搬到这类高校。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既应有别于国内多数文化服务类本科专业的教学研究型定位,也不可同于高职高专专业的技能型定位。
  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国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明确教学型本科院校服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文化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和“旅游职业经理人”,他们不是一般的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底层服务人员,而是能够充分施展自身的才能,从事专门经营管理的专业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这类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加快建设服务管理类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我们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培养服务管理类人才的理念以及对职业能力的研究成果,兼顾情、智、能等综合职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参考美国劳工部就业技能委员会(SCANS)标准(21世纪美国对就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包括五大类35项基本工作能力),针对职业特点设计问卷,结合问卷结果分析和深度访谈,从服务管理类人才所应具备的众多能力中提炼出积极学习力、逻辑思考力、人际沟通力和综合执行力等4力,构建“4力”模型。
  以上提炼的4种基本能力(类型)不仅单指智力,而是融合了包括智力因素、情商因素和职业道德在内的综合能力。不仅概括了服务管理类人才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类型,还使受教育者摆脱了传统上被动适应岗位的状况,为发展潜质的形成打下基础,可以基本满足未来不断涌现的新业态下各种新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顾成毅,柳洲.非智力因素在创新思维各阶段中的作用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03):14-16.
  [2] Wechsler D.Non-Intellective factor in general intelligence.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iatry, 1943,38:101-103.
  [3][韩]金,[美]莫博涅著.蓝海战略[M].商务印书馆,2005:50.
  作者简介:
  马立军,男,辽宁阜新人,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王芳,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美国与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比较,分别讨论在后宪政时代与前宪政时代军权在权力体系中的位置问题。在美国,军权由议会和总统共享,并且通过具体的文官控权制度确保军队国家
夜光花卉顾名思义,就是能在夜晚发光的花卉,是今年又一最新花卉品种.通过研究植物体内的叶绿素等潜在的发光物质,对这些物质进行"诱导",使其发出荧光.通过这一特性,研究人员
本文首先应用Melnikov方法对一互联电力系统的混沌振荡机理进行分析计算,,gg推导出系统出现混沌性态的充分条件,井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证实该条件的有效性,为将混沌分析应用于电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高峰年龄段集中于45-55岁,病因复杂,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具有迅速上升趋势[1]。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预后、保障患者
目前,人们普遍地关注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建设。本文分析了葫芦岛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园林植物种类较少,缺乏园林植物资源;规划设计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植物资源,景观设计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