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视野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chen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世纪初,口语交际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研究仍存在着诸多顽疾,如脱离生活的交际内容,重复生活的交际活动,书面倾向的交际评价等。笔者基于生活视野从交际内容的确定、交际活动的设计、交际评价的重构等方面探究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以期为学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生活视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一、困境:生活视野下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一)脱离生活的口语交际内容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对交际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我们不少老师在教学时没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脱节,仍旧沿用老旧的素材,没有结合学生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创新教学素材,这样脱离学生真实生活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欲望,学生没有开口表达的愿望。
   (二)重复生活的口语交际活动
   本世纪初,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取代了传统的听说训练,明确指出了交际要求,掀起了研究口语交际的一股热潮。分析大量案例发现,我们大多数老师是将日常生活简单地搬进了教室,过分随意,缺少教育意味,走向了泛生活化的极端。
   (三)书面倾向的口语交际评价
   目前,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以课堂上的及时评价和阶段考核中的书面评价为主。但我们都明白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增强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持续、多元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知识倾向。
   二、突围:生活视野下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高于生活,口语交际内容确定从“浅层”走向“深度”
   教师要想基于生活视野下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就应该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创设具体的生活化情境,将口语交际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每个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动脑思考如何组织语言、表达自身观点,成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与他人进行交际,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才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中,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教》为例。我以学生熟悉的马小跳和夏林果为主人公,故事创设了“问路”情境。源于生活的交际情境,很快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共鸣,在故事的一步步进展中自主提炼出了遇到困难向别人请教时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选择恰当时机,问清请教问题等交际方法。但实际生活中交际情境往往会更复杂,于是我进一步创设问题“听了叔叔的回答,夏林果还是有些不清楚,这时她应该怎么做?”将情境引向深入。经过小组合作,深度思考,学生共同总结出请教还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对象,不明白时及时追问。
   (二)反思生活,口语交际活动设计从“随意”走向“规范”
   王荣生教授依据交际场合、交际情景对口语交际活动进行分类,分为日常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正式场合下的口语交际以及书面语的有声表达三种。一年级的《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二年级的《商量》,三年级的《请教》《劝告》,四年级的《安慰》等都是日常情境下的口语交际。目前,日常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活动设计,知识的介入不充分,仅仅为活动而活动,而不是为学习而活动的现状,是此类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我们知道学生每天都浸润在母语口语交际的环境中,即使不通过课堂学习,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也能达到与人商量、请求他人帮助的目的。针对这类口语交际不仅要用活动唤醒生活经验,更要对活动进行反思。
   (三)立足生活,口语交际评价取向从“书面”走向“融通”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评价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可见,评价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开展,让每位学生都承担相应的交际任务,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其口语交际素养。一方面,在每节口语交际课堂情境练习环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要点。学生结合要点,根据伙伴的实际表现进行点评,以表扬每个同学身上的优点为主,同时对交际过程中表现不到位的地方进行点评,指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安慰》这一课,我们就可以提出了这样四个方面的评价要点(见下图)。融入情境的生生评价其实也是对交际要领的一种总结、掌握。
   另一方面,每学期末根据本册口语交际内容设计多个问题情境,学生随机抽取一个情境,在生活实践中演练,由家长或其他交際对象结合老师提供的评价要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打分。融入生活的表现性评价,能让学生对个人的交际能力和习惯有更直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编).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11.
   【本文系江苏省第十三期教研课题《“玩中学”口语交际课程校本建设研究》(2019JK13-L175)阶段成果。】
其他文献
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理念,是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糅合而成的新理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新的精神之源,在仲裁档案管理进入发展新时期的同时,以人为本理念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章首先分析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和特点,就其在仲裁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档案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服装高等教育要适应数字经济的变化趋势,特别是人才培养策略中的目标策略和课程体系建设要有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在符合国家办学标准的前提下,适合行业与市场的数字化转型特征,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本文首先针对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明确数字化的特征表现,指出教学设置的优化依据;然后分析新趋势下,行业对于服装人才的用人需求变化和岗位变化,提出新的培养目标;最后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策略分析,选择典型的课程案例做出描述。
持续有效弘扬石油精神、传承优良传统,发挥石油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独山子石化公司干部员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独山子石化公司就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产业升级,企业的用人需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平衡、不匹配的矛盾愈发凸显,亟需产业、教育双向联合,共同发力实现人才供给平衡。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现资源互补、供需匹配,破解校企合作难题,是当前较为有效的办学路径。本文从产业学院背景意义、破局路径和实践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演进可划分为孕育、创建、规范、改革四个阶段,并呈现出政策过程从探索走向规范、政策价值从"需求优先"转向"质量优先"、政策内容体系逐步完善的发展逻辑.未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应在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标准,丰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提升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落实.
蒙古族服饰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号,也是本民族的精神象征。蒙古族的服饰图案多种多样,不仅具有美观性特点,而且其中蕴含了民族文化及思想,通过对服饰图案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蒙古族,同时为现代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提高服饰设计整体水平。将深入分析图案在蒙古族服饰中的应用,明确蒙古族服饰图案的审美特征,探索图案在现代蒙古族服饰中的应用策略,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对蒙古族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蒙古包形制、构造和材料、色彩及装饰图案等的提炼,及在地域化代表性商业空间设计实践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以期能够在蒙古族商业空间中呈现地域文化所独有的特征,从而形成对于“蒙古族地域化商业空间设计”的有益借鉴,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挥积极作用。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刺疗法的疗效及对卒中量表(NIHSS)与日常(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NIHSS与ADL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是为了服务于高速公路运行的一系列机电工程,能够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必要的图像、语音以及数据等。要进一步探索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系统技术及其应用方法,以更好的服务于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Foodpack?China)于2021年6月23—2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此届展会与上海国际加工与包装展(ProPak?China)共同组成“上海国际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览会联展”,并携手UBM集团旗下系列品牌展会同期同地举办,形成贯通农业初加工、食品配料、食品加工包装、营养保健品等全产业链多元互联、相互协力的中国加工行业首创盛会,展会总规模达到18万m2,也是相关行业融合的一届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