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过去性。因此,在传统教学方式中,一些教师为提高考试成绩,只注重对试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面对大量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提高历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呢?下面简单谈一下近几年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儿体会。
一、以教师魅力吸引人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对相关学科也要有所了解,并灵活运用来为教学服务。笔者在与学生闲谈中发现,他们常说:“某某老师很有风度,某某老师真有气质”等,对这些老师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并由此增加对该老师所教学科的兴趣。笔者认为,他们所讲的风度,指的就是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言谈即教师能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并且能在讲课或同学生闲谈时表现出幽默、开朗的特质。举止即指教师的行为落落大方,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对学生和蔼可亲,发型、服装得体并同自己的身份相称等,都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美好起来,从而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以情动人
人同动物相比,有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人具有复杂的感情。历史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挖掘素材,以真情打动学生,使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产生兴趣。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时,笔者在课堂上重点介绍了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的激战:日舰逼近中国旗舰,企图用鱼雷攻击中国旗舰,为了保护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四艘敌舰围攻“致远”舰,“致远”舰弹药用尽,遭受重创,船体倾斜。讲到此处,我停顿下来,提出问题:“假如你是邓世昌,你会怎样做”,并适时提示学生,邓世昌完全可以下令退出战斗,安全返回。紧接着,我以激昂的感情,介绍了下面的内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撞敌舰“吉野”号。“致远”舰劈开层层海浪,向敌舰猛冲过去,士兵们穿着被炮火烧焦了的衣服,身上沾满了鲜血,仍然坚持用步枪射击敌人。邓世昌大步跨上舰桥,两手紧紧握住舰轮,眼中喷射出愤怒的火焰,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为了祖国的尊严,决心与侵略者同归于尽。可惜“致远”舰不幸被鱼雷击中,邓世昌和大部分士兵落入大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邓世昌表示:“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他养的太阳犬叼住他的发辫,使他不能下沉,然而邓世昌却用手将狗按入水中,壮烈牺牲在汹涌的黄海波涛中。本课结束后,同学们都被深深打动,并根据我的要求写了感想。这次充满感情的授课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印象更加深刻了。
三、以文动人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在历史教学中将这些千古绝唱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无疑对提高历史课的吸引力、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自尊心,都起着重大作用。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唐朝的诗歌,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将唐朝的诗歌创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然后列举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诗人及其作品。而笔者在讲授本课时,首先从作品出发,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分析,来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由此探寻作者这种思想形成的历史环境。笔者以杜甫为代表,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其作品《石壕吏》,随后又为学生分析了该诗的内容和意义。这首诗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中心事件,接下来重点写“吏”的“怒”和“呼”,以及老妇的苦苦陈词。整诗展示了劳动人民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并由此强调,诗中的感情是因诗人自身具有的情趣受外界事物激发而产生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分析,杜甫所生活的环境恰逢“安史之乱”。学生通过阅读杜甫的《石壕吏》认识到:“安史之乱”对人民来说是一场浩劫,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败,并最终灭亡。本课学习结束后,许多学生反映,以前虽然对杜甫的作品已有所了解,但在听完这一节课后,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并对当时的众多历史事件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以艺术的魅力感染人
人类社会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由于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并富有创造性,因此有较强的感染力。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艺术形式为教学服务,使自己的课堂也充满艺术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学习《文艺复兴》这节课时,笔者将达·芬奇的画《最后的晚餐》教学挂图挂在黑板上,为学生重点分析了十二个门徒的表情,他们有的悲叹,有的愤慨,有的神情坦然,而出卖耶稣的犹大脸色灰暗、神情错愕,一只手紧握钱袋。在达·芬奇的画笔下,犹大的可憎面目跃然纸上。在这里,宗教利用了艺术,艺术宣扬了宗教。最后归纳总结:在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和艺术为武器,向封建神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具有坚强的战斗精神和进步意义。本课学习结束后,很多学生开始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产生浓厚兴趣,纷纷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他们的各种资料。
总之,要想提高历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自身的素质一定要提高,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一切条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并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不但牢记教材上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最终能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一、以教师魅力吸引人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对相关学科也要有所了解,并灵活运用来为教学服务。笔者在与学生闲谈中发现,他们常说:“某某老师很有风度,某某老师真有气质”等,对这些老师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并由此增加对该老师所教学科的兴趣。笔者认为,他们所讲的风度,指的就是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言谈即教师能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并且能在讲课或同学生闲谈时表现出幽默、开朗的特质。举止即指教师的行为落落大方,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对学生和蔼可亲,发型、服装得体并同自己的身份相称等,都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美好起来,从而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以情动人
人同动物相比,有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人具有复杂的感情。历史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挖掘素材,以真情打动学生,使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产生兴趣。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时,笔者在课堂上重点介绍了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的激战:日舰逼近中国旗舰,企图用鱼雷攻击中国旗舰,为了保护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四艘敌舰围攻“致远”舰,“致远”舰弹药用尽,遭受重创,船体倾斜。讲到此处,我停顿下来,提出问题:“假如你是邓世昌,你会怎样做”,并适时提示学生,邓世昌完全可以下令退出战斗,安全返回。紧接着,我以激昂的感情,介绍了下面的内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撞敌舰“吉野”号。“致远”舰劈开层层海浪,向敌舰猛冲过去,士兵们穿着被炮火烧焦了的衣服,身上沾满了鲜血,仍然坚持用步枪射击敌人。邓世昌大步跨上舰桥,两手紧紧握住舰轮,眼中喷射出愤怒的火焰,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为了祖国的尊严,决心与侵略者同归于尽。可惜“致远”舰不幸被鱼雷击中,邓世昌和大部分士兵落入大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邓世昌表示:“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他养的太阳犬叼住他的发辫,使他不能下沉,然而邓世昌却用手将狗按入水中,壮烈牺牲在汹涌的黄海波涛中。本课结束后,同学们都被深深打动,并根据我的要求写了感想。这次充满感情的授课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印象更加深刻了。
三、以文动人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在历史教学中将这些千古绝唱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无疑对提高历史课的吸引力、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自尊心,都起着重大作用。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唐朝的诗歌,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将唐朝的诗歌创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然后列举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诗人及其作品。而笔者在讲授本课时,首先从作品出发,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分析,来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由此探寻作者这种思想形成的历史环境。笔者以杜甫为代表,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其作品《石壕吏》,随后又为学生分析了该诗的内容和意义。这首诗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中心事件,接下来重点写“吏”的“怒”和“呼”,以及老妇的苦苦陈词。整诗展示了劳动人民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并由此强调,诗中的感情是因诗人自身具有的情趣受外界事物激发而产生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分析,杜甫所生活的环境恰逢“安史之乱”。学生通过阅读杜甫的《石壕吏》认识到:“安史之乱”对人民来说是一场浩劫,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败,并最终灭亡。本课学习结束后,许多学生反映,以前虽然对杜甫的作品已有所了解,但在听完这一节课后,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并对当时的众多历史事件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以艺术的魅力感染人
人类社会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由于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并富有创造性,因此有较强的感染力。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艺术形式为教学服务,使自己的课堂也充满艺术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学习《文艺复兴》这节课时,笔者将达·芬奇的画《最后的晚餐》教学挂图挂在黑板上,为学生重点分析了十二个门徒的表情,他们有的悲叹,有的愤慨,有的神情坦然,而出卖耶稣的犹大脸色灰暗、神情错愕,一只手紧握钱袋。在达·芬奇的画笔下,犹大的可憎面目跃然纸上。在这里,宗教利用了艺术,艺术宣扬了宗教。最后归纳总结:在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和艺术为武器,向封建神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具有坚强的战斗精神和进步意义。本课学习结束后,很多学生开始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产生浓厚兴趣,纷纷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他们的各种资料。
总之,要想提高历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自身的素质一定要提高,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一切条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并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不但牢记教材上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最终能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