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犯罪类型罪犯的家庭教养及人格特征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i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犯罪者的家庭教养方式及人格的特征.方法 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对379名罪犯进行了测试.结果 (1)各类罪犯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3.45,3.61,4.66,4.13,2.79,P<0.01);(2)各犯罪类型在偏执型、分裂样、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抑郁型人格障碍及总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7,4.06,14.02,6.94,4.20,4.19,4.01,7.52,7.21,7.21,9.11;P<0.05或P<0.01).(3)除强迫型外,其他11种人格障碍类型及人格障碍总分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成显著负相关(r=-0.12~-0.32;P<0.01或P<0.05);而12种人格障碍及人格障碍总分与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成显著正相关(r=0.11~0.42; P<0.01或P<0.05).(4)回归分析表明,父亲的惩罚、严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对罪犯的人格特征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不同犯罪类型罪犯的家庭教养方式及人格具有不同的特征,且一些教养方式因子对罪犯的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人类如何改造自然界,才具有生态道德合理性,这是当今人们为了能够过上好生活和善生活而不得不认真回答的问题。由于人类历史是人性的自我实现过程,现实自然界是人本质的对象
张君劢对中国现代化的诉求,有着鲜明的中西合璧的人文思想特征.把中国建成一个与本民族传统相适配的民主宪政国家,是学贯中西的张君劢一生心志之所在.张君劢肯认现代社会的“
周敦颐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著述中蕴含着独特而精深的人格心理学思想。“由太极而人极”的人格演化观,是从宇宙自然演化的整个过程来思考人性的内涵。“
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必须对“道”与“德”进行生态式诠释。“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的分享,个体必须既有“道”又有“德”才具有道德。道德感的式微与道德践履的日
耶稣会在华“传教策略”由范礼安构思,并由利玛窦富有创造性地予以实践.延续至18世纪的后继者们把此种策略与利玛窦密切联系在一起,称之为“利玛窦规矩”.此前,“利玛窦规矩
杨时认为,学道首先须明善,明善要先“致知”,“致知”在“格物”.在杨时看来,体上而言,即己即物,理完备于物我,“格物致知”可从内外两路着手,反求己身具可能性;向外格物尽理,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整整经历100年。本文以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为视角,全面地描绘杜威思想在我国百年传播的基本情况,总结百
客家是个形成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由中原南迁汉族与南方畲族等土著民族融合而成的族群。本文重点阐述了传统客家社会宗族合力创族学、设学田之俗,进而分析了客家人的崇文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就经历了与中国的文学艺术、美学和文论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被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文学批
讨论在近年的参数化城市研究中所缺乏的社会观,以及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一个规划,认为在处理人居环境时需要另一种语言:首先需要区分电脑语言的固有特点和人性的固有特点;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