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活借力,教“活”的数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hu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出发点,郑重强调。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看到学生令人欣喜的变化,被动、麻木与从前并无两样。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忽视儿童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人为地拒绝生活中丰富的数学资源,在狭窄封闭的教室内,做题—讲题—做题—讲题,周而复始,无休无止。致使很多学生提起数学就头疼。慢慢地,数学终于成为他们拒绝啃也啃不动的“硬骨头”。
  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使其保持对数学学习持久的动力?我认为向生活借力,变抽象为具象,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有趣是比较有效的策略。
  一、向生活情境借力,积累表象,突破教学难点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确,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道题,反复讲解,学生仍不明其意。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那么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高了。
  一年级有一个和“购物”有关的知识点,如:一个笔记本8元钱,明明付了10元,应找回多少钱?题目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亲自购物的体验,所以仍然一脸茫然。“找回”是什么意思?这是困扰他们的焦点。这个障碍不扫清,是加还是减就无从选择。可是教师如果徒手空講又几乎无效。这时,老师现场掏出10元钱,再找一学生扮演明明,师生就地做一笔买卖,找回的意思就明明白白了。接着分小组,组织学生人人都经历一次付款、找零的活动,“找回”的意义就刻骨铭心了。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分苹果的活动:把10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看看能分几盘。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分出一盘后,还剩几个?还能分一盘吗?分出两盘后,还剩几个?还能分一盘吗?最后剩下1个时,学生发现,不够3个不能再分了。此时,学生对“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问题实质可以说真正理解了。
  组织一次实际参与的活动,看似浪费了时间,教学难点却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学生更是收获了鲜活生动的数学经验。
  二、向实践活动借力,发展几何直观,促进新知内化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合理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
  在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之前,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任意三角形,然后展开,用两边的和另一条边对比,并思考:什么样的三根木条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根木条不能围成三角形。在充分操作之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因为有了活生生的现实经验的支撑,而变得亲切可感。
  再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前,布置学生完成:将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展开,观察各个面的相对位置。思考还可以怎样展开,想象展开后再重新折回的动作。
  手与脑的联合,让学生大脑中的创造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学生的几何直观、思维能力在操作中都得到了发展。
  三、向生活资源借力,撬动思维,促进能力提升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课程标准也强调:设置“综合与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项目的,双十一期间,布置学生调查网上或商场的促销活动,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在交流中,A生说,三只松鼠在网上推出一款6袋零食(碧根果210g,夏威夷果185g等)混装的大礼盒,价值78元。那么究竟是单买划算还是买礼盒划算呢?该生想通过计算得到答案。但由于在单买区,并没有单包的价格,或者单包的质量并不相同,如,单买区——碧根果2袋装38.9元,夏威夷果265g的2袋装48.9元。为得到答案,这名学生展开了程序复杂的计算:比如,夏威夷果的单包质量不同,就用48.9÷2÷265,先计算出1克的价格,再乘以185g……最终得出结论,买礼盒比单买优惠7元钱。B生则在商场的促销活动中发现,在满200赠20的优惠政策下,妈妈买195元的商品,总感觉有“便宜”没有沾到。如果再添5元的商品,就能得到20元的优惠券,这样,即使那5元的商品毫无用处,也是赚到了15元。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调查有了结论的乐趣,更增强了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课堂习得有了用武之地,学习兴趣怎能不被大大激发?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将抽象的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动态的、开放的、活泼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学生认识与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应作为教师个人穷尽智慧竭力奋斗的方向,因为我们的数学课程肩负着“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的神圣使命。
  编辑 李博宁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学生习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上好作文课。经过探索与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五步习作指导教学”模式。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作为传诵不衰的古代散文名篇,登临写景散文的巅峰,无论其语言、文法的精美,还是“忧”“乐”的高风亮节,文道的至美合一成为一
探讨了网络中的数据加密技术。
思想政治课是树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古典诗歌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也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古典诗歌的教学始终本着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之目的
个性化的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追求普适性的做法,而在于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创新。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圆的认识”一课有许多精彩之处,许多专家和
介绍了电测仪表计量标准装置中不确定度的评定及意义,着重归纳了不确定度应用在电测仪表计量标准装置中具体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题记:  如果孩子是一朵即将开放的花,那么你的啰嗦和唠叨就是狂风,会毫不留情地吹走他的一切美丽绽放;如果孩子是一片嫩芽,那么你的埋怨和说教就是一场暴雨,会任意践踏他的一切美好愿望。  好多父母口口声声说有多爱孩子,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可我不止一次地思考,到底我们有多爱孩子呢?  【案例描述】  小崔是我2015年开始教的一个孩子,如今孩子已面临小学毕业,可孩子依然不写家庭作业,成绩上不去。家长来
亲子阅读是全民阅读时代一个很受重视的话题,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人们获得知识最基本有效的方式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而阅读的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早期家庭亲子阅读对孩子的
人右脑的开发程度很低,美术课程能激发它积极地参与到大脑的思考中,对大脑智力的开发起着很大的作用。但现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尤其是高中教学中偏重于考试课程,而美术这样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