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通信电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3637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能的无线传输能够让电能输送不再受限于有线传输,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主要介绍了3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特点,并对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了详细介绍,理论分析了影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输电系统传输效率的因素,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源的输出频率、互感系数M23、负载电阻RL、互感系数M12和M34等参数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输电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土壤微生物呼吸热适应性被认为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反馈作用的潜在重要机制,可能显著改变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然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如何引起土壤微生物呼吸热适应性的研究目前尚存争议.该文针对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研究,梳理了当前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是否存在的争议和不同观点与结论,综述了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与最新进展.通过比较当前微生物群落构建的三大理论基础与生态代谢理论,构建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概念模型.总体而言,目前比较认同的
近年来,随着茂名经济迅猛发展及涉海工程建设,其近海海域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海域环境日趋恶化.为更好地了解茂名近岸海域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摸清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保护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分别于2019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对茂名近海浮游动物进行调查.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52种,以桡足类为主(达到40种,占比76.92%).秋季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9.82 ind·m?3和282.08 mg·m?3)均高于夏季(分别为15.71×103 in
密度聚类分析方法是经典聚类的一个重要分类,能够发现具有相同密度结构的数据,而不拘泥于数据的凹凸类型和集群形状.基于此,研究了密度聚类方法的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经典密度聚类算法,并对其核心思想、算法流程、算法特性等进行了分析;其次总结归纳了各个经典密度聚类算法的优缺点、适用场景,介绍了密度聚类算法的实用案例;最后展望了密度聚类算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多环芳烃(PAHs)是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强烈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难降解有机物,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低水溶性而导致的低生物可利用率是限制PAHs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由于在形成胶束后能够大幅提高PAHs的表观溶解度,且毒性低、无二次污染,因而在PAHs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鼠李糖脂强化PAHs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强化效果,而对其强化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该文基于鼠李糖脂的性质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鼠李糖脂生
智能变电站与智能调度中心系统的模型不一致是当前电网面临的迫切问题.IEC 61850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 Language,SCL)信息模型与IEC61970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之间的无损转换技术是实现模型数据在各级系统之间交换切实可行的方案.分析SCL模型与CIM模型的差异及转换难点,研究两模型的无损映射关系、编码规则,基于扩展标志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
由于重金属的毒理性及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水生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近年来随着沿岸社会经济的发展,渭河的水质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对渭河流域地表水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缺乏全面评估.以渭河流域关中段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该流域35个地表水样品,检测了12种重金属元素(Cr、Mn、Fe、Ni、Cu、Zn、As、Hg、Pb、Al、V和Ca),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地表水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表水中12种金属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
分析植物与昆虫的复杂关系是中国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国内学者倾向于将相关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但自始至终国内期刊仍是本领域科研成果的主阵地.随着开展植物与昆虫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尚缺乏系统梳理本领域国内期刊论文的相关研究.为此,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53—2020年CNKI数据库收录学术论文的年度发文量、期刊分布、关键词时间动态、研究热点与发展变化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厘清和总结国内期刊对植物与昆虫关系研究成果发表的现状、热点和不足,推动中国学者将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研究结果
在已有园区可靠供电保障项目研究基础上,研究多源数据一体化数据采集、多元服务客户的可靠、安全接入网路,对构建以“电网”为主体的园区坚强能源互联网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多源数据采集的动态分配与分组方法.首先,构建多源数据采集基础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变换处理.其次,探讨了多源数据采集的动态分配与分组方法.最后,从网络方式的不同方面入手,研究了多源数据实现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源数据采集的动态分配与分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完全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效果.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区域大气硫、氮沉降速率趋于平稳甚至下降,但西北地区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硫、氮沉降速率加快.燃煤电厂作为酸前体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在其周围开展硫、氮沉降效应研究,可为合理评价煤矿区大气污染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提供数据支撑.该文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3个燃煤电厂为采样点,研究了电厂周围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其与降水降尘中硫、氮沉降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变化范围分别为8.14—9.94,NO3?-N质量分数、NH4+-N质量分数、速效P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34—1
工程施工现场通常工作环境复杂,人员数目较多,存在安全隐患,不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是其中存在问题之一.为加强监管对现场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帽的管控,结合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级联网络模型的的安全帽识别算法.采用Yolov3作为一级基础网络,对现场行人及安全帽特征进行提取,然后结合级联Inception-v2网络模型,对作业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进行精确预估.该网络模型有效解决复杂背景下安全帽的误识别问题,提升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识别准确率,对保证现场作业人员生命和生产活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