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视野中的成吉思汗用人智慧和积极心理品质

来源 :西部蒙古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吉思汗是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他的这种领导魅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磨砺形成.其事业的发展壮大,重在用人.一方面,其用人以忠诚、讲信义为选才标准,不分民族,不分等级,唯才是举,量才使用,甚至不计个人恩怨;另一方面,成吉思汗这种任贤使能的用人之术,是将士忠诚于成吉思汗的关键,使其周围形成一个能够替他攻城略地、给他献计献策的文臣武将集团,在征伐战争中提升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吉思汗识人之深、察人之准的成功实践,还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直至今日仍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高校教育与时俱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再单纯地从课堂出发,而是线上线下结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文章认为,从线上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入手,分析大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进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线上学习出现的弊端,指导今后线上学习实践.
清代蒙古最基本的军事行政组织是札萨克旗,辅以盟会被称作盟旗制度.内札萨克蒙古盟会在雍正六年之前只是若干札萨克的集会,盟长是召集人,由清廷派遣大臣主持会盟.雍正六年,清廷停止派遣大臣之后,由盟长主持盟会,由此盟会逐渐发生变化.理藩院将该盟会的军政事务逐渐交给盟长办理,乾隆十三年颁给印信之后,盟长事实上成为一级军政长官.随着盟会日常事务增多,先后增置副盟长、备兵札萨克、帮办盟务等佐贰官员,盟会开始向一级军政建置演变.但是,由于蒙古游牧社会和外藩札萨克旗的特殊性和清朝对蒙古采取的分而治之政策,在清代未能完成这一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党成长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成长为领导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强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科学理论武装了智慧的头脑;(二)自我革命锻造了坚定的品格;(三)人民群众输送了丰富的滋养.
元朝政府在济州岛设牧马场,太仆寺、宣徽院、中政院、资政院等机构的皇家马匹在此牧养.元朝末年,济州岛成为元朝与高丽争夺的地方,高丽恭愍王对济州岛的归属问题非常重视,由于元末农民战争频发,元顺帝也曾一度有过退居济州岛的打算.济州岛也是元朝征日本时的重要后勤保障之地,元朝在济州岛的屯田军和牧马场,为元朝征日本提供战马和粮食.忽必烈时期,元朝在高丽济州岛设牧马场,元末牧养在高丽的马匹数量不少.元朝灭亡后,三万余匹马遗留在济州岛.明初,朱元璋非常想得到元朝在济州岛上遗留的这些马匹,曾多次派使臣到高丽,要求高丽进贡马
雍和宫的“大威德金刚坛城法会”是雍和宫文殊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传佛教文殊信仰的代表之一.本文以雍和宫《藏汉蒙对照无上瑜伽大威德金刚十三尊成就仪轨》为核心,结合田野调查的实际情况,对于“大威德金刚坛城法会”仪轨的形式与功能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镇江焦山碑林第三室内收藏有元代延祐年间所刻《镇江路儒学复田记碑》,碑文漫漶较少,字迹明晰可辨,保存相对完整.碑文主要记载了镇江路学官学田被豪民侵占,历经长久,而在官方主持下终得复归之事.透过以其为代表的元代“儒学复田”事件,或可窥见元代中期治国理念转变之一斑.
清代甘肃八旗、绿营驻防围绕准噶尔威胁而设,康雍乾三朝逐步形成宁夏、庄浪、凉州为核心的军事驻防体系,布控新疆、蒙古、青藏三线战事.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围绕周边游牧部众的非法越境问题,首度移驻甘肃驻军,设置伊犁军府.土尔扈特东归时,清朝围绕东归部众的控辖问题,再度移驻甘肃驻军,构建新疆东路军府.清末西北“内忧外患”下,清朝政府以甘肃为后盾收复新疆,并废军府,建新疆省.甘肃驻防对新疆社会稳定、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等意义深远.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是一部信史,是研究伊儿汗对景教所持态度及伊儿汗国国内景教信仰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伊儿汗国前期的伊儿汗对景教既有封赏与恩宠,也有压迫与冷遇.总体来看,伊儿汗国前期的伊儿汗对景教的态度基本是以支持、同情为主.分析其原因,既有家庭氛围与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景教大主教——马·雅巴拉哈的个人因素;既有对外政策的原因,也有出于统治的需要.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伊儿汗宗教倾向的形成及伊儿汗国宗教政策的制定,其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国内外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有家族和统治者本人偏好的主观因素;既
清代蒙古文官印及其发展演变,是研究清代满蒙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之一.清代蒙古文官印本身的用途和尊卑等次,不仅体现在其印文方面,而在其形制方面也有严格细致的等级规制.官印形制的等级规制,主要体现在钮式、质地等方面,以尺寸、台式形状为辅.本文从清代蒙古文官印形制角度入手,结合清代史料文献,以展示清代统治蒙古族的历史.
焉耆蒙古族文化促进会成立后,不仅致力于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而且积极支援抗战,热心公益事业,关注民生,扶持本地农业、林业发展.焉耆蒙古族文化促进会的成立,不仅提高了本地蒙古族民众的文化素质,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