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质量控制和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工艺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前言
  现代高层建筑是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设计中,由于结构下部楼层受压力较大,上部楼层受压力较小,正常布置时是下部钢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满足建筑物功能的要求,实现结构布置,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大致有梁式、箱型和板式等。本文通过多年的施工实践,着重介绍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1.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1.1模版安装、拆除的质量控制
  1.1.1梁侧模板的安装
  (1)应采用30mm×2.5mm的扁铁作为拉片,其长度为梁截面宽度加2倍钢模版肋高,两端适当位置钻孔.
  (2)钢模外侧应用似8钢管扣件夹具竖向夹住梁的模板,每条小横杆上设置一付夹具,并用水平背杆将这些夹具横向连通.
  (3)梁、板支撑的部分横向水平杆的端部应顶住梁的两侧模板,并与钢管扣件夹具连接,以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向压力。
  (4)为确保混凝土的漏浆,应采用塑料泡沫条或茅草纸对拼缝进行嵌缝。
  (5)当梁、板的跨度不小于4000mm时,若无设计要求,梁、板地膜应按全长跨度的2%起拱量起拱。
  1.1.2地板模版的安装
  地板模板宜采用2000mm×1000mm×18mm的竹压板,竹压板周边可采用镀锌铁皮包边,以减轻因碰撞造成的损坏,在钢管支撑架顶部水平杆上先平铺150mm×50mm的木拐间隙距200mm;安装模板后,用钉子将模板与木桩固定,拼缝采用宽50mm的不干胶带封闭,以确保板缝处不漏浆,模版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须有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准浇筑混凝土。
  1.1.3模板的拆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于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对于梁,若跨度不大于8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若梁跨度大于8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准许拆除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拆除前,须有施工人员提出模板拆除申请,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证,符合有关定后方准予拆除模板。
  1.2钢筋装的质量控制
  对于梁内同一位置有多层钢筋时,为确保受力钢筋位置准确,摆放平直,即采用25的短接钢筋横向水平放置于两层钢筋之间,愣头铁之间为沿梁长方向每1000mm长放置一根,且每层受力钢筋之间竖向排,均用楞头铁隔开。
  梁底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其垫块可用预制的(20以上细石混凝土小方块作垫块;但对于截面高度在1200mm及以上的框架梁,由于其钢筋直径在25及以上,且根数有多,因此钢筋自重很大,细石混凝土垫块已不能承受其荷载。必须采用14-20,长度为1.4倍梁截面宽度的短节钢筋作垫块,将此短钢筋与底层纵向受力钢筋约呈45。夹角平放在底模板与底层箍筋之间,或采用专用料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转换层主、次梁的的上层承重结构的柱、薄壁柱或剪力墙等,其结构钢筋必须插入转换层的梁、柱内,并与梁、柱内的钢筋焊牢固定,且在距离面50mm处设置二道箍筋,以确保上部结构钢筋位置正确。
  1.3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1.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实验室在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试(检)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混凝土配合比。为防止在浇筑中出现施工冷缝,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缓凝减水剂。
  1.3.2混凝土浇筑及下料方法
  混凝土浇筑采取从房屋一墙的边梁开始浇筑,在边梁浇筑完成后再浇筑垂直于该边梁的各框架梁,浇筑长度至相邻轴线的框架柱暂停,再返回浇筑楼盖板混凝土,以此浇筑方法类推,向前平行推进,直至浇筑完成。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截面高度为1800cm的梁应采用4次下料浇筑,4次振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500cm的方法;相应地对于截面高度为1200cm梁应采用3次下料,3次振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并有利于减小梁侧模板承受的侧向压力。
  计量工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散装)、砂、石、外加剂等必须认真过称计量,外加剂由专人负责计量下料,保证供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也应保证供应。
   2.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2.1装换层模板支撑系统
  2.1.1一次性支模
  从转换层底一直支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地板,需要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交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
  2.1.2荷载传递法支撑
  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设计来确定,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作用;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计的竖向支撑结构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
  2.1.3埋设型钢法
  支撑、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架,并与模板连为一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量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港股混凝土机构。
  阿佘模板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当转换结构下层空间可采用埋设型钢法支撑,设置模板支撑后,应对转换梁板及旗下部分的楼板进行施工方案,建立符合实际的力学分析模式,达到设计和施工的统一。
  2.2混凝土工程施工
  大面积混凝土转换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1)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预测监控混凝土在浇筑后1个月内的各部位变化的情况。
  (2)应采用以下办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度,储热保温发,即常温保温发,内降外保发即大面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在大面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表面及面采取保温措施;储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100mm。
   3.结束语
  近年来,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了以上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确保了在建工程的支撑系统稳定牢固,模板系统可靠严密,钢筋数量及位置准确,混凝土密实,构件几何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横平竖直,线角顺直方正。同时也符合设计强度要求,满足规范、标准要求,满足强制性条文要求。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势必带来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转换层的施工应事先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组织施工,同时充分创造有利条件不利施工为有利因素,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主体教学的方法,开辟了教学改革的广阔天地,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如何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怎样变化角色在主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我在研究教师导引艺术时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控制论进行合理调控,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和目的。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要突出对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围绕多维教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思考初中
【摘 要】近年来,高空坠物伤人事件频发,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实中的高空坠物与建筑缺陷和人们的主观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应该从行为与建筑空间环境角度来探讨高空坠物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城市;环境;高空坠物     随着我国经济和建筑业的发展,高空坠物现象越来越多,引起了建筑行业的普遍重视。究其原因,客观方面,我国在上个世纪后期建造的大量多层、高层建筑由于时间较长,不少构配件
阐述闽剧林则徐复出服装设计的在舞台上的创作,把握与呈现.
1.清洁化的肉鸭场建设  1.1 鸭场场址  1.1.1 宜的地势、地形、土质  地势:要求向阳背风,场区小气候相对稳定。地面平坦,稍有坡度,以便排水,防止积水。地形地貌:场地应开阔整齐,运动场应留有发展余地,场地内阳光充足,鸭场朝向要求南偏东一些。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物,例如树木、河川等可作为场界的天然屏障。土质:场内土质以渗水性好、透气性强的沙性土壤为好。  1.1.2 清洁充足的水源  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成绩,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
【摘 要】住宅的结构是指住宅的承重骨架,其作用是保证住宅在使用期限内,把作用在住宅上的各种荷载或作用力,可靠地承担起来,同时在保证住宅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情况下,把所有的作用力可靠地传到地基中去。文章主要探讨了多层住宅常用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多层住宅;结构体系;建筑设计     0.引言  住宅建筑的形式由于有多种多样,加上其房间面积大小、开间进深以及组合方式的不同,相应采用的结构也就有
【摘 要】分析房屋渗水的原因,以及针对具体的渗水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去解决工序施工的问题,以达到控制渗水的目的。  【关键词】房屋渗水;施工过程;处理措施     近几年商品房的生产速度,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的每个地区都能看到成片开发的楼盘耸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也给城市增添了色彩。但近几年我们也从报纸、电视等频频看到房屋渗水的问题。  造成房屋渗漏水因素很多,都是我们能在施工中克服的,在5
【摘 要】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人们对建筑物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技术由于具有保护建筑物外墙、防止内墙结露、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己成为建筑保温节能的主流技术。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技术特点,针对其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确保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推进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